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但2021年似乎顯得更加不太平。1月1日,據路透社發文稱,12月31日我國三大運營商在美國,遭到紐交所的強制退市處理。
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網友紛紛感到好奇,三大運營商為什麼不在境內上市,而選擇境外的紐交所上市。
三大運營商的上市
事實上早在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與深圳證券交易所便已經成立了,但三大運營商,都選擇了在紐交所和港交所上市。
其中,中國移動的前身是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於1997年10月的22日與23日,在香港和美國紐約上市。據悉,當時在香港發行價為11.8港元/每股,在美國(ADS)為30.5美元/每股,總共籌資高達42.2億美元。
而中國電信則是在2000年9月成立,並於2002年,分別在香港和紐約正式上市。
至於中國聯通是在2009年原聯通和網通的合併,因為前身在紐交所,港交所和上交所有上市,所以同樣繼承了在紐約香港上市的背景。
境內和境外上市區別
要說三家運營商在境外上市的原因,這主要是因為境內與境外上市仍然有所區別。
一、境內的證監會與交易所,會造成對企業經營過多的干預。即使公司董事會的所有股東透過,依然要得到證監會與交易所的認可才行,對比而言,公司選擇境外上市自主性更強。
二、制度不同。指的是境內上市,許多規則不好把控。相反,境外上市的法律標準清晰,只要符合硬性指標即可。
三、盈利空間。眾所周知,境內發行市盈率約為境外的2-3倍,確實很高,但境外的市場空間容量更大,導致許多公司選擇海外上市。
四、上市費用。當然境外上市有許多好處,但費用這塊就比較高了,所以在境外上市的公司,一般規模都不小。
摘牌程式
1月3日,紐交所釋出通知,開始對三家運營商展開摘牌程式。但紐交所的這一行為,也遭到了我國證監會的反對。
按照路透社的訊息顯示,在此之前,已有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一家全球指數提供商),富時羅素,納斯達克和標準普爾道瓊斯指數等數家公司,從指數內容裡,消除了來自中國的多家公司。
暫未收到紐交所通知
目前,三大運營商針對路透社的說法(即為紐約證交所宣告要求三家公司於1月7日-11日前完成退市),均作出迴應。
迴應內容是,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暫時都尚未接到任何來自紐約證交所的書面通知。但三家運營商目前已經開始密切關注此事,並積極籌備適當措施,以保障公司合法權益。
我國5G使用者數量超過兩億
據工信部發文,2020年5G基站建設方面,新增了共58萬個,而且共建共享的5G基站達到33萬個。並且在1至11月的國內市場中,5G手機累計出貨量共為1.44億部,同時5G終端的連線數突破2億大關。
有使用者表示暫未使用到5G,這個覆蓋率中,手機出貨量為1.44億部,而多餘的則是5G套餐。據悉,近期三大運營商主推套餐,皆為5G套餐,消除了4G的套餐。當然使用5G套餐,卻暫時不能讓手機和電話卡變為5G,僅僅是套餐名稱的變更,所以部分使用者仍未體驗到5G的流暢性。
5G應運而起,6G踏雪歸來
如今在5G不斷髮展的同時,6G星鏈計劃也踏雪歸來,兩者之間的對比和競爭將在未來兩年內進入白熱化階段。當前5G的覆蓋點除我國2億使用者外,主要為韓國1000多萬用戶,該國另外5000多萬用戶仍然使用4G。
其餘國家使用5G的並不多,而使用6G的區域暫時僅為北美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