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在上一篇文章中聊了“管理”和“商業模式”相關的問題,今天接著聊企業的“組織能力”。

組織能力

首先,要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是:我的企業如何才能在做大的過程中不會由於人員增多、內耗加劇而失去活力,最終可以長成一棵從參天大樹?

這個話題實在太大,我來替換成一個數學問題:

假如公司內每個層級的效率傳遞是0.7 (也就是上級佈置任務,下級完成度是70%),那麼如果公司有4個層級,則從CEO到基層員工,其“執行率”是多少?

稍微敲敲計算器,呵呵,0.24。

也就是說,公司CEO指定一個戰略/戰術,到最後只能實現四分之一。

那假如每個層級的傳遞效率是1.2呢(也就是下級總能超過預期20%來完成上級的任務),那麼4個層級傳遞後,落地“執行率”約2.1;也就是說實際做出來的效果是最初公司CEO期望值的兩倍有餘。

嗯,所以組織管理問題,就可以還原為兩個獨立的元素:

1.執行力

2.超預期力

先談執行力。執行力是保證實現效率傳遞100%的部分。

最極端的典型是軍隊,尤其是咱們的解放軍,令行禁止,指哪打哪,說攻哪個山頭就一定拿下哪個山頭,一點含糊都沒有。

在企業裡,最典型的就是華為,和軍隊一樣的戰鬥力,只要戰略戰術佈置到位,你就不用擔心它能不能被堅決的執行到位。

但是,在絕大多數企業裡,執行力依然會是很大的困擾。

這裡面也有很多細節因素,例如員工的基礎素質,企業文化的強硬程度,企業願景的向心力等等。

但說到底,人是根本,如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你需要的員工是那些有好奇心,有探索欲,熱愛生活的人。

此外,如果你招到了不合適的人,應當快速的進行淘汰,因為時間才是最終的資產,一秒鐘也浪費不起。

這裡面提個小經驗:在新人入職的 頭2個月裡面,應當細化到每週來做當週的表現評分,然後爭取在6周(1.5個月)之內完成一個最終評定。是走是留,根據這6周的分數量化決定。

再說說“超預期力”。

一個組織就是實現了100%的執行,也無法實現“人越多越有活力”的理想情況。

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先制定一個“反向策略”,就是絕對不能招“白兔型”員工,尤其是在管理崗位上。

由於白兔型員工自己的能力不足,他們就很喜歡去招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人,這樣能襯托自己還是有一定能力的。

於是企業就成了兔子窩,一個一個都是小白兔,看著勤奮,毫無產出。

再把這件事反過來看,就可以得到一個“正向策略”,要儘量物色“韓信”似的人物。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由於這樣的管理者對自己有足夠高的自信,所以他會去招募更強的員工,因為他“降得住”。

承接前面說的,創業企業可能並不容易直接招到韓信,但在自己培養員工時,可以注意那些具備韓信潛質的員工,給他們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挑戰,更多的磨練,並且給他們更好的待遇。

畢竟,韓信即便天縱英才,這才能也是在一場一場的硬仗中打出來的。

紙上談兵,只能是趙括。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韓坤:從民警到創立秒拍、小咖秀、一直播,現在估值超3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