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前些日子火遍網路的歷史劇《大秦賦》落下帷幕,與結局統一六國、睥睨天下的嬴政不同,有著同樣的野心的阿里巴巴卻好似演成了10年前的騰訊,被各方諸侯千夫所指。

截至2020年12月28日中午收盤,阿里巴巴跌7.01%,兩天失去8000億港元;阿里巴巴12月28日在港交所公告,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會已授權增加本公司的股份回購計劃,由60億美元增加至100億美元,企圖以此穩定股價,但此舉動並未消除市場擔憂,2020年12月24日暴跌13.34%手於222美元,交易量1.42億手,成交額312.7億美元,市值蒸發近億萬元人民幣,創2014年上市以來最高紀錄。

金融管理部門向螞蟻集團提出整改要求:一是迴歸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嚴禁不正當競爭。二是依法持牌、合法合規經營個人徵信業務,保護個人資料隱私。三是依法設立金融控股公司,嚴格落實監管要求,確保資本充足、關聯交易合規。四是完善公司治理,按審慎監管要求嚴格整改違規信貸、保險、理財等金融活動。五是依法合規開展證券基金業務,強化證券類機構治理,合規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

10年前騰訊準備進入PC端安全領域,360如臨大敵,周鴻禕兩次屈身遊說遭婉拒,3Q大戰隨即爆發:2010年9月27日,360釋出新開發的隱私保護器,專門蒐集QQ軟體是否侵犯使用者隱私;10月29日,360公佈扣扣保鏢,對QQ部分附加功能進行第三方閹割;11月3日,騰訊宣佈QQ與安全衛士只能"二選一";11月20日,工信部發表《關於批評北景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的通報》,責令兩家公司在5個工作日內向社會公開道歉;而這場持續到2014年的訴訟最終以奇虎敗訴終結。

結局且不論,在這場"3Q大戰"中,奇虎掌門周鴻禕身先士卒,在輿論上牢牢佔據主動,頗有一番"天下苦秦久矣"的氣勢,而那時的騰訊與如今的阿里同樣四面楚歌。

依託流量優勢和客戶體量,肆意擴張商業版圖

2010年還沒有"流量折現"這個詞,當時稱之為"橫向捆綁",比如360可以依託安全衛士推廣本家瀏覽器,而騰訊QQ,則由最開始的純聊天軟體一度擴展出了數十個功能模組,不僅大量佔據記憶體資源,更使得執行速度越來越慢。騰訊更創造了一個特有名詞"微創新",將自己抄襲他人並稍作改動再推出市場的行為進行粉飾;而憑藉國內獨一無二的即時聊天軟體優勢,凡是被其盯上的領域都會掀起血雨腥風,比如遊戲平臺領域的聯眾,2013年時擁有2億註冊使用者、月活躍使用者1500萬,最高同時線上人數60萬、年收入超億元,而僅在騰訊推出QQ遊戲平臺的當年便含恨敗北;2004年最先在國內提供線上試聽功能的音樂巨頭,隨著QQ音樂2005年入局,佔有率逐年銳減,2014年隨著母公司中國音樂集團CMC與騰訊的業務合併,正式成為昔日競爭對手的小弟。

然而隨著大戰的結束,馬化騰得到了"昇華",提出客戶端不再重要、產業上游的價值將重新崛起的理論,進一步引匯出了"微信"等劃時代產品;同時修復與諸多從業者的關係,開創開放式格局,從"唯我獨尊"變成"合作共存",比如將騰訊從2006年起建立的電商產業(C2C領域的拍拍網、B2C領域的"QQ商城",及由國內大型B2C企業合作組成的"QQ網購")並給京東,且持股比例18.1%成為京東的第一大股東,讓京東補齊騰訊在電商領域的缺口。

回看馬雲,這位本就極具話題性的"功守道"大師,似乎仍痴迷於構建自己的帝國,深信"零和博弈"並玩得不亦樂乎。

1、 向內擠壓實體商戶。

淘寶的強大擠壓力錶現在三個方面:

1、 B2C的價格優勢對實體零售商產生價格衝擊。房租、水電、人工、裝潢等前期投入將被算入商品價格;B2C模式則直接由公司對接顧客,不僅省去中間商差價,更減少了零售商房租等二次費用。同時,因為電商平臺的價格透明度及人們追逐低價的心裡,實體商戶舉步維艱。

2、 B2B模式下對出口銷售企業的客戶竊取。阿里巴巴國際站最初的定位是為中國中小企業的網上出口貿易而搭建的電商平臺,但隨著入住商戶和交易量的增加,阿里很容易從大資料得知當前的爆款產品及主要目標客戶,進而發展成阿里直接以低價向目標買家邀約,再將訂單轉給國內廠商。失去價格優勢的生產企業無力拓展業務,最終只能淪為平臺的"代工廠"。

3、 個體商戶、小型企業過於依賴直播帶貨。如今不少大型企業起步之初都曾依賴地緣經濟,比如藥業龍頭揚子藥業早先曾是縣級製藥工廠。電商平臺衝破地區限制、物流發展加速跨地區商品流動,使得不少個體商戶、小型企業產品甚至無法在當地開啟銷路,因此只能將目光投向網路直播帶貨平臺,而這進一步加大阿里對電商的掌控,形成閉迴圈。

2、 京東為何引發阿里如此警惕?

從入住商戶來看,京東主營B2C,即企業對使用者的模式,這與"天貓直營店"產生衝突。迫使商戶"二選一",如同實體經濟中的"獨家代理",企圖進一步提升自家電商平臺的影響力與獨特性,妄想依靠自身使用者的體量與粘黏性對其他平臺施壓。

從財務資料上看,我們列舉一下兩家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財務資料:

①阿里巴巴集團公佈的2021財年第二季度(截至2020年9月30日)業績中,集團收入1550.59億元(約228億美元),同比增長30%。淨利潤265.2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63%。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淨利潤為470.8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44%。其中,中國商業零售業務的收入954.70億元,同比增長26%;雲計算收入同比增長60%,達到148.99億元;數字媒體和娛樂部門收入80.66億元,同比增長8%。本地消費者服務收入88.39億元,同比增長29%。

②京東釋出截至9月30日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中,淨營收為1742億元人民幣(約合257億美元),同比增長29.2%。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76億元,而上年同期為6億元。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56億元,與上年同期的淨利潤31億元相比增長80.1%。京東第三季度京東零售收入1633億元,同比增長26.91%。三季度新業務收入109.67億元,同比增長86.39%。

這裡有兩個關鍵點,首先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與中國不同,最大的區別在於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把與公司經營沒有直接關係的股權激勵支出、衍生負債的公允價值損失,以及投資和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等計入利潤,因此同一企業在不同會計準則下會出現截然不同的財會資料,中國準則下下盈利的企業,放在美國通用準則下也許就會虧損。

其次,淨營業收入是指在所有收入中減去非經常性收入等非營業收入的剩餘。

單看收入資料及增長率,京東的確有讓阿里忌憚的潛力。

3、 螞蟻金融槓桿過高,搶奪銀行業務

1. 金融槓桿過高。馬雲曾豪言壯語"300億撬動20000億",相當於一個1:66的超大槓桿,遠遠不符合銀監"不得低於4%槓桿率"的要求。

2. 風險轉嫁,螞蟻金服成為旱澇保收的中間商。個人透過螞蟻金服借款,後者轉手從銀行借款或者打包成債券出售,將壞賬風險和實際付款方轉成銀行,自己則固定收取手續、管理費及利息。

3. 螞蟻金融的目標客戶為小貸融資,即使在成熟的銀行體系內,小貸融資都有一定風險,更何況嘲弄"巴塞爾協議"為老年人俱樂部的馬雲,風險管控力度只會更加薄弱。

4、 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地位無可取代。監管部門對銀行有著細緻而完善的管理指標,諸如充足率、槓桿率、不良資產率、撥備覆蓋率等是對經濟金融穩定的有力保障;同時,"量入而出"也是中國保持高速發展的基礎,超前消費、盲目透支只會加速泡沫經濟,2008年的次貸危機就是前車之鑑。

5、 立足實體經濟、避免產業空心化,正確引導消費導向。

近一段時間的京東白條廣告事件、螞蟻金服暫定上市事件絕不是偶然,資本逐利,這些被過度渲染"消費陷阱",將人生意義、社會地位、家庭責任與提前透支信用額度劃等號,在飽受疫情危機而蕭條的實體經濟大形勢面前,顯得尤為可笑。

9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科技創新,珠寶皇后品牌亮相大灣區科技經濟創新交流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