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市場的整頓正在開啟,根據深圳、上海、北京各地的整治通知,一旦發現當地從事虛擬貨幣活動的網際網路企業或交易所,包括數字貨幣資金募集等,都將被視為違規經營,並督促企業立即整改退出,截止11月22日,中國三大數字貨幣交易所中,有兩家的官方微博被封殺,一家因客戶起訴被法院立案審查。數字貨幣市場行情一片蕭瑟,11月22日晚間,數字貨幣市場突然全線暴跌,在投資者驚嚇之中,比特幣價格盤中一度跌破7000美元,比特幣市值24小時跌去1500億人民幣,而在最近三個星期內跌幅接近30%。
比特幣市值的漲跌背後,是數字貨幣市場正在擠泡沫的過程反映。近年來,比特幣爭議不斷,就在於部分炒家已經完全偏離了其通過區塊鏈技術推動貨幣支付技術革命的本意,而是不斷推動其價格飛漲,高峰時達到近2萬美元。市場上也流傳的是各類暴富故事,甚至有參與者以“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為名撰文收費。不知情者或驚訝於其天價而把比特幣當成了一種類似於期貨或股票的投資衍生品,或惑於造富神話而盲目追隨跟進,導致在價格暴跌中買單,成為被割韭菜。
總而言之,如果比特幣市場長期籠罩在這種以價格炒作為唯一目標的風氣之中,公眾對於比特幣乃至區塊鏈就會產生嚴重誤讀,比特幣本身應有的技術革新價值被消解,也對市場發展秩序帶來了日益嚴重的干擾,相關部門的整治當然是必要的。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作為數字貨幣的代表比特幣,其發明者中本聰對比特幣的定義,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
然而,恰恰是比特幣的稀缺性,讓不少人看到了其中的炒作價值,通過持續交易推高棄幣值,由此產生了更為完整的利益鏈條,包括比特幣交易雙方和交易所。而比特幣熱潮又催生了更多的數字貨幣,一時間彷彿人人皆有數字貨幣發行權,各大交易所給各類數字貨幣專案背書,乃至自行發幣,所帶來的失控現象,也就蘊含著巨大的市場風險。一旦泡沫氾濫,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各類數字貨幣價格推高到一個節點,而沒有實際技術或產品價值支撐,就會迅速下跌。而某些企業乃至資本會在部分炒幣者無奈割肉後抄底,並繼續推高價格,讓其他炒幣者在誘惑下跟進,如此周而復始,數字貨幣交易淪為一地雞毛,成為套取絕大多數炒幣者資金的畸形市場,這與中本聰的本意相去甚遠,也為國家穩定金融秩序、維護貨幣市場權威性的原則所不容。
也因此,此次數字貨幣整頓重點在於數字貨幣交易所,尤其是試圖打出所謂法幣交易服務的幣安等交易所,這已經是對國家貨幣發行主權的挑戰,自然會受到嚴厲打擊。
當然我們也看到,國家一方面加大對數字貨幣市場的清理整頓,另一方面也開始加大在數字貨幣的探索,尤其是近期“數字人民幣”的說法不斷,央行數字貨幣相關企業大規模招聘,說明國家在數字貨幣上已有系統規劃,通過央行對於數字貨幣的研發,對其未來發展可能性,以及讓數字貨幣與現有國家貨幣管理體系形成融合互補,提供研究及試點,也是為了接下來為滿足市場和使用者對於匿名支付等新模式的需求,通過“正規軍”進場逐步消除不規範炒作現象做好準備。
從世界各國對於數字貨幣的動作來看,數字貨幣市場的“國進”與“民建”並行是趨勢,但無論是哪種民間探索模式,都需擠幹泡沫,加強行業自律及外部監管,否則對包括比特幣在內的數字貨幣長遠發展無益,也無法讓民眾享受到安全、可靠、便捷的數字貨幣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