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化工公司巴斯夫在華投資的100億專案動工
近日,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公司一體化基地專案啟動活動在廣東省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海島石化產業園舉行。
這一專案的成功落地表示著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措施正在火熱進行中,同時也反映了巴斯夫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巴斯夫執行長馬丁·布魯德穆勒(Martin Brudermüller)表示,這是在巴斯夫154年曆史中投資最高的專案,具有里程碑意義。
他說,“我們決心通過創新產品和可持續的方案來支援華南地區的客戶以推動增長。”
“通過利用最新的數字技術並採用最高的安全標準,該一體化生產基地將成為可持續生產的模板,為中國迴圈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布魯德穆勒補充說道。
巴斯夫亞太區Quattroporte,大中華區Quattroporte兼董事長史蒂芬·柯特拉德(Stephan Kothrade)博士說:“湛江是巴斯夫進一步擴大在中國本地生產基地的理想場所。”
“該智慧一體化生產基地將為湛江打造世界級產業叢集奠定堅實的基礎,並在華南與其他亞洲國家之間建立更牢固的業務聯絡。”
該專案的第一階段預計於2022年啟動,年產能預期達到60000噸。屆時巴斯夫在亞太地區的工程塑料和TPU的總產能將達到29萬噸。這一強勁的產能將使巴斯夫滿足其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
巴斯夫公司表示整個專案計劃將於2030年完成,使其成為巴斯夫公司繼德國的路德維希港和比利時的安特衛普之後的全球第三大基地。
巴斯夫同時預測,屆時中國在全球化學品需求中所佔份額將由目前的40%上升至50%。為滿足持續上升的需求,該廠將在10年內全面投產,僱用數千名工人。
《金融時報》表示,中國政府放鬆了外國公司在工業和金融行業投資和持股的限制。此前,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增長去年放緩至僅3%。
長期以來,外國公司一直被排除在幾個高增長行業之外,或與中國公司 組建合資企業。美國和歐洲商會曾呼籲中國政府加快面向外資的市場準入。
此前該工廠已獲得中國政府批准全資擁有生產塑料的化學“裂解”裝置。這意味著巴斯夫在湛江市真正擁有著運營自由。
“對於每一個決定,我們不需要徵求任何人的意見。如果是一家合資企業,這個流程就要慢得多,”布魯德穆勒表示,“這是一個機會,讓我使用那些機密的高精尖技術,這是我不會在合資企業所使用的。”
因此這一放鬆對外資限制的擴大開放之舉還可能鼓勵企業在中國使用更先進的技術。儘管中美兩國仍存在貿易爭端,但是這並沒有使外資企業入駐中國市場的熱潮降溫。
據《金融時報》,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去年表示,計劃在廣東省建設一座投資額為100億美元的石油化工綜合設施。
比利時化工集團索爾維(Solvay)也在近日表示,將擴大在中國的研究中心,並增加在中國的特種塑料生產。該公司在中國的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
“由於經營業務的便利程度在逐年改善”,“即使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放緩,中國仍將有相當規模的增長”該公司執行長伊利哈姆·卡德里 (Ilham Kadri)表示。
“中國商品進口價格的持續穩定意味著美國公司和消費者不得不支付關稅。”
——路透社報道,去年當美國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開始徵收關稅時,美國官員們堅稱中國將支付這筆費用——中國公司必須將商品降價以抵消高達25%的進口稅。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紐約聯儲)的研究人員在週一釋出的一項研究中發現,中國公司收取的價格幾乎沒有變化,這意味著美國公司和消費者正在支付關稅費用,估計每年約為400億美元。如果中國公司承擔了這筆費用,他們將不得不將價格削減多達 20%,這樣才能使美國零售商、製造商或批發商保持自己的價格和利潤的穩定。紐約聯儲的研究發現,從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中國進口價格僅下跌了2%,與全球貿易放緩導致許多其他國家的價格下跌相一致。
研究人員沒有明確這些成本如何在美國公司利潤和商品價格之間分配。但研究發現,中國正在感受到高關稅的影響。自2017年以來,中國在美國機電裝置進口中的份額下降了約2個百分點,在美國電子產品進口中的份額下降了6個百分點。該研究發現,該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歐洲和日本的機械上,以及馬來西亞、南韓、臺灣和越南的電子和電氣裝置上”。這項研究沒有表明美國供應商可能獲得多少市場份額,也沒有研究其他國家是否比中國公司收取更高的價格。一些美國官員稱,中國商品的美元價格並未下跌這一事實也意味著,自從首次徵收關稅以來,人民幣的價值已下跌了約10%,出口商並沒有利用它來保持競爭優勢。研究小組稱,匯率下跌反而讓中國出口商“從每個銷售單位中獲利”。(原標題:歪果仁砸100億美元,就為了在中國建個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