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意識到投資理財的重要性。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實現財務自由,還可以增加個人和家庭的幸福感。
然而,在理財的過程中,我們又該如何去判斷自身的理財行為是否合格呢?下面我來跟大家說道說道,個人理財做得“不到位”的幾種常見表現。
1、卡奴,信用卡月月刷爆
超前消費的觀念已經開始影響當代年輕人,有些年輕人控制不住個人的消費慾望。買衣服、買化妝品、團購電影票、旅遊等肆意消費,經常會刷爆信用卡,甚至還會提現,最終淪為卡奴。不僅消費不節制,更是沒有記賬的習慣,花錢花到沒錢為止。這種消費方式已經呈現曲解提前消費的理念。我個人覺得,提前消費需要帶著投資的思想,例如分期買房、買車,提前過上幸福生活,提高生活品質。
2、月光族,總是覺得錢不夠花
當我們發現自己總是覺得錢不夠花時,也能客觀反應出個人理財做得不到位。比如,在日常交際中,對於收入較少的年輕群體,為了面子而請女友或朋友去高階餐廳吃飯,這錢能夠用嗎?如果我們的個人理財做到位,平時注意節流,合理消費,並進行強制儲蓄,肯定不會覺得錢不夠用,更加不會淪為月光族。
3、盲目,個人理財無目的性
個人理財需要制定好相應的目標,才能為計劃的執行指引明確的方向。畢竟理財是要長期堅持的,有了期許才會有動力。因此,理財目標一定要明確好,越具體越好,比如1年內購買10萬元汽車;3年內還清30萬元房貸等。
4、資金分配不合理,備用金不足
人們在進行個人理財時,往往很容易輕視備用金的重要性。在資產配置中,房產、股票、理財產品等購買了一大堆,但是卻對用於救急的備用金配備很少,以至於頻繁出現備用金鬧饑荒的現象。對於家庭理財,建議將至少3個月的收入作為家庭應急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備用金並不需要赤裸裸的放在那裡閒置,建議這部分資金可以投資貨幣基金等“寶寶類”產品,保證較強的流動性,能及時取用,還能獲得一筆收益。
5、理財“殺手”,頻繁失敗
如果你投資理財頻繁失敗,那你就要好好總結一下原因了。是缺乏投資理財知識,還是投資行情把握不當,亦或是錯失了最佳投資時機,甚至還要思索下是不是沒有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了不適合的產品。如果你是穩健型客戶,那就儘量選擇低風險投資方式;相反,激進型客戶,可以嘗試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方式。始終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則。
6、理財計劃朝立夕改
個人理財是需要長期堅持的,相應的計劃也需要一定時間來堅定執行。對於那些頻繁改變個人理財計劃的投資者,最終結果只能是一個計劃都完不成。因執行遇到困難,就改變理財計劃,甚至制定下一個理財計劃。這種行為,不僅體現了個人理財做得“不到位”,而且還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制定好一個理財計劃,就要堅持執行完成,再去制定下一個計劃。倘若經常半途而廢,個人理財只會不斷失敗。
以上幾點僅供大家參閱,旨在幫助大家及時調整自身的理財方式,爭取早日實現財務自由,提升個人和家庭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