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如果算上國家債務、企業債務和個人債務,全球的債務總額會有多少?近期,彭博資料研究院給出了最終的統計資料——250萬億美元。這個資料約等於2018年全球GDP總量(85.79萬億)的三倍,平均下來,這個星球上每人負債32500美元(約22.5萬人民幣)。

來源:彭博研究院

在國家債務方面,阿根廷因為早些時間經歷了股市和貨幣的雙崩潰,不得不向世界銀行和國際國幣基金組織大量借款,以維持搖搖欲墜的金融體系,因此其成為全球債務和GDP比例最為懸殊的國家,其政府債務已經是GDP的4倍左右,緊跟其後的是土耳其和南非。在國債總量上,美國以突破23萬億位居全球首位。

公司債務方面,總量上排在第一的當然又是美國,而且有一個非常恐怖的資料是,今年美國公司佔全球違約公司(即債務到期無法償還)總數的70%,也就說每10個出現債務違約的公司中就有7個是美國公司。這很大程度上跟美國企業喜歡債券融資和發優先票據融資有關,因為美國對於這些融資證券的發行門檻很低,幾乎所有的美國初創公司都在發債。另外,該報告提到,中國的“殭屍企業”(指盈利無法覆蓋債務且前景無能為力的公司)在警示的臨界點。

個人債務方面,澳洲和南韓平均家庭債務位居前二,美國的學生貸款達到1.5萬億美元,位列個人債務首位。

世界經濟出現如此巨大的債務,主要是因為在次貸危機過後,各國央行為了保持發展資料的穩定,刻意放鬆借貸來刺激企業的生產。

很顯然,這是一個隱患,而目前消除這一隱患被採用的方法是繼續擴大債務——這成為了更多決策者的共識。

IMFQuattroporte、新任歐洲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認為現在正是通過借貸獲取經濟紅利的最好時期,呼籲各國央行出臺更多的利好政策。

美國財政部的官員馬克·索貝爾表示:我們必須改變以前有關債務與GDP比率的限制的傳統觀念,因為發達經濟體的債務承受能力在不斷加強,控制債務會壓制市場。

“債務只要是可持續的,就不成問題。”西班牙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如是說道。

實際上,各國也是這樣做的,特別是今年全球經濟放緩的現實下。貨幣政策方面,降息、再降息,這成為了今年貨幣政策的絕對主流,日本和歐洲國家步入了負利率時代;

財政政策方面,美國為了減稅增加了1.2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英國將公共支出恢復到1970年的水平,目的是為削減財政收入騰出空間,這同樣是減稅的預告,日本則在企業補貼上下功夫——這些刺激性的財政政策導致的結果便是國家負債的進一步加大。

當然,採取這樣加大債務的方法去應對債務問題也是無奈而且唯一的選擇。因為在現在這個時期,只有通過不斷地負債,才有可能刺激生產和消費,才有可能獲得更多財富去縮小負債,一旦收緊,很有可能直接陷入癱瘓。就好比一家企業,還在執行,但是欠了銀行不少錢,如果銀行突然斷貸,必死無疑,之前銀行貸出去的錢也收不回來,所以只能繼續提供資金,希望其後來有所改善。

不同的是,銀行也可以選擇止損,但是社會卻不能,因為社會的止損會“橫屍遍野”。

對於“以毒攻毒”的債務解決方法,同樣有不少國家金融專家提出了擔憂,比如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執行長安妮·理查茲認為:大量的債務策略成為了投機者有利可圖的工具,其市場效用在不斷降低,當機能失去的時候,人們無計可施,只能面對新一次債務危機的侵襲。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中國首善人設“崩塌”:她在國外捐百億做慈善,在國內卻沒錢還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