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近日,無意間看到一條李澤楷講述當年拋售騰訊股票的舊聞。

這條舊聞發生於今年初,李嘉誠之子李澤楷在參加一場訪談節目。節目裡,李澤楷講自己曾於1999年以110萬美元投資騰訊,佔股20%,並在2年後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將這些股份全部賣出。

很多人為李澤楷的抉擇而惋惜,因為目前騰訊的市值已經超過3萬億港元,若李澤楷持有20%股份到現在,價值便是6000多億港元。連李澤楷自己也在節目裡對當年的決策大嘆遺憾。

不過,李澤楷拋售騰訊20%的股份,是否真的像有些人說的那樣缺乏眼光,或者如李本人認為的“那是一個極大的教訓”?

首先,對騰訊的這筆投資其實已令李澤楷大賺特賺了一筆。110萬美元在兩年的時間裡翻滾到1260萬美元,增長了10倍,不能不說是一筆很成功的投資。

其次,說李缺乏眼光的人其實有點事後諸葛亮。從當時的大環境說,2000年前後,歐美網際網路經濟泡沫迅速崩潰,瞬間抹去了眾多科技公司約5萬億美元的市值。這時國內的網際網路雖然還在起步階段,但不能不受到國際大環境的影響,而且企業在起步階段的風險一般都是很高的,騰訊在當時甚至還沒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而且在即時通訊領域也並非沒有競爭者。

這種觀點只看到了騰訊的成功,卻沒有看到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倒下。遠的不說,近的以ofo來說,這家公司幾乎一出場就被鮮花和掌聲所環繞,但就是這樣一家被看好的企業,沒風光幾年就倒了架,還賴著千萬使用者的押金遲遲不肯歸還。

其實,和這樣一筆天量財富擦肩而過,任誰在心理上都會有點追悔莫及。雖然李澤楷在這次訪談節目中也表達了後悔之情,但細心的觀眾應該會發現,李澤楷還說了另外一句話,即他從當時至今都將危機感放在第一位。換句話說,在難以預料未來形勢的情況下,如果讓他重新做一次選擇,他很有可能會第二次拋售騰訊股票。

李澤楷的父親李嘉誠在2017年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說過一段意思彷彿的話:“我做生意的原則,一方面是對於債務和貸款問題要非常小心,如履薄冰。另一方面,我在地產經營上步步為營。如果地產價格太高,到老百姓買不起的時候經營就有風險了。我不會冒險去賺最後一個銅板。”

仔細揣摩“不去冒險賺最後一個銅板”這句話,裡頭大概有兩層意思,一是做生意或者投資要懂得止盈,不要貪婪到盲目的地步;二是追求盈利要在何時止步,這就需要時刻關注風險問題。

李嘉誠認為香港和內地的地產價格太高,嗅到了其中的風險就減少了相關專案的購入。李澤楷當年拋售騰訊股份也是出於相似的考慮。“不賺最後一個銅板”可能讓決策者少賺不少錢,但終不至於落個血賠的下場。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央行行長髮佈署名文章,來看看未來經濟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