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就會大範圍擴張,一方面是擴大業務範圍和麵積,另一方面是在上市之初保持較高的估值。特別是網際網路公司,但是這種方式有一個弊端就是,上市之後,就會面臨價值迴歸,一步一步的走向原本的位置。就連小米公司這個年輕的世界500強公司,上市之後也避免不了破發的尷尬,但是這也是一個沉澱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上市其實也是一個好事,能夠收攏自己的佈局,穩固自己原本的市場地位。
對於這類企業來說,美團是一個典型代表。在2019年年初,美團市值只有2300億港元,在此之前,首發600億美元的估值,顯然已不復存在。但是正是因為這一次的破發,反而給美團以喘息的時間,相對於美團之前佈局外賣、酒店、旅遊、O2O商城、甚至共享單車等共享經濟,美團在2019年,開始佈局自己的核心產業:外賣。
為什麼說美團的核心產業是外賣,核心員工是外賣小哥呢?因為美團外賣佔據外賣市場份額60%以上,而這些業務支撐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外賣員。而網際網路公司的發展一定是圍繞著自己的核心業務。美團2019年,開始佈局線下城市服務。其實可以理解為58同城等類似的本地化服務。為什麼美團選擇這個方向呢?其實這也跟美團建立之初的初心有一定關係。
歸根結底是生活資訊和服務,而根據美團2019年年初目標中的大資料分析顯示:美團除了外賣業務之外,增長速度最快的就是城市的社群團購,其中包含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類似快狗打車之類的小麵包車服務,可以承載小型B端的生鮮、日用需求,而美團可以根據其大資料和平臺優勢,給本來入駐美團的商家,掛鉤上上門輸送生鮮日用的快遞團隊。
另一方面就是,面向C端的社群生鮮,目前新興社群團購的創業公司,最高估值已經超過20億,而根據消費者資料統計分析顯示,社群團購預估市場額度為460億,並且每年保持以30%的增長率。隨著市場逐步成熟,美團在2019年8月份成立專門的社群事業群(注意不是事業部),這也是美團首次以事業群的明明來發展某一單項業務,預計在2019年試執行的第一個季度投資上百億來打造社群團購模式。
而這種方式將啟用兩個需求,第一是有小型運輸能力的快遞,將在補貼下轉行入美團外賣體系,因為這種方式的固定線路和直接接觸B端,比普通快遞更有前景。其次是針對特定區域的社群團購外賣方式,介於快遞和外賣中間,將促成大量的固定社群的外賣成員。美團的市值在2019年10月已經達到了4646億港元,相對於年初已經增長2000億,而第四個季度,正是美團的增長爆發期,屆時預估增長將超過1000年,年度累計增值將超過3000年,迴歸5000億以上的市值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