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還記得貝恩美嗎?

提及中國產奶粉頭部企業,投資者腦海中往往會想到飛鶴、蒙牛、伊利、光明、新希望等。

但是,如果時間倒退到五年前,貝因美才是真正的王者,它才是被稱為“中國產奶粉第一股”。

曾經,貝因美打著“中國產奶粉第一股”在深交所上市,光環絲毫不亞於現在在港交所上市的飛鶴奶粉。

不過,貝因美的奶粉王國,似乎正逐步式微,現在更要直接改名——努力擺脫奶粉這個標籤。

關鍵是,更名後的主營業務還要跟房地產相關領域扯上關係,這貝恩美到底怎麼了?

10月初,貝恩美公告,將公司名稱由“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改為“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甚至還增加了房屋租賃等主營業務,這一舉動引來投資者的廣泛關注,就連深交所也下發了問詢函。

貝因美改名、備受深交所質詢背後,隱藏了什麼?

深交所對貝因美的問詢函中,要求指出“過去12個月內新業務的營業收入及利潤等資料”,貝因美則在回覆函中稱,公司更名是為了戰略調整,公司原有主營業務依然在未來主營業務的範圍內。

不過,在改名的董事會表決中,其二股東紐西蘭乳業巨頭恆天然一方投了反對票,理由是議案未經詳細論證,無法判斷其(地產業務的)合理性,貝因美需要集中精力解決當前主營業務面臨的問題。

奶粉主業混不行了?2年鉅虧18億 ,為保殼甩賣29套房產

貝因美於1992年11月成立於浙江杭州;

2001年,貝因美開始進軍嬰幼兒奶粉市場;

2008年,得益於沒有涉及“三聚氰胺”事件,貝因美業績大增,並迅速崛起為國內奶粉一線品牌;

2011年,貝因美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2013年其淨利潤高達7.21億元,同比上升為41.54%。

……

從年報來看,2011年上市後的前三年,公司扣非淨利潤還是很可觀的

——從4億元持續增長到接近7億元

轉折來了。

2014年

公司的扣非淨利潤驟降至5134萬元,2015年也僅為3559萬元。

2016年和2017年

連續兩年貝因美扣非淨利潤的虧損額分別達到7.99億元和11.4億元,公司也被ST處理;

2018年

因甩賣拋售資產而成功保殼,但扣非淨利潤仍舊為-2.17億元。

2019年

前三季度淨利同比驟降478%,是同樣嚴峻的一年。

甩賣29套房產,貝因美保殼成功

2017年底開始,貝因美就開始密集變賣全國各地資產,力求保殼。

梳理公開資料得知,

2017年10月,貝因美將位於上海和杭州的7處房產公開出售,

12月,又將杭州、重慶、成都等7地的22套房產出售,估價1.03億。

在2018年1月,貝因美還試圖將全資子公司“豆逗工廠”進行出售,但遭董事會否決。

儘管通過上述財務資料看到,貝恩美靠甩賣房產在2018年成功扭虧,實現淨利4111.36萬元,但扣非後的淨利潤仍然為-2.17億元。

頻繁甩賣資產,也引發了監管層的注意。

2017年12月22日,貝因美就收到了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貝因美出售房產的問詢函。

看來,2019年同樣是嚴峻的一年,對曾經的中國產奶粉龍頭之一的貝因美來說

,保殼長路慢慢。

曾經的嬰幼兒奶粉翹楚,現在因為業績不佳,黯然失色。


中國產奶粉競爭激烈:貝因美股價跌七成,實體電商銷售不佳

據央視財經的走訪調查,

在2018年市場份額排名前十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中,排名前三的是雀巢、達能和飛鶴,貝因美並未進入前十。

而在2014年,貝因美的市場份額曾進入前三。這幾年間公司到底發生了什麼,讓原本的業內翹楚現在黯然失色呢?

從線上購物平臺來看,

天貓超市中,嬰幼兒奶粉周銷量排在首位的是某款進口產品,周銷量超過1.6萬筆,而貝因美銷量最大的一款產品周銷量卻只有800多筆。

央視記者走訪了上海的部分母嬰店和超市後發現,售貨員極少向前來詢問的消費者提及貝因美奶粉,其上貨量也遠遠不及其他品牌。

圖:2015-2018年部分中國產嬰幼兒奶粉品牌銷售增長圖

引用原文: 東興證券乳製品行業三部曲之二

古今篇:乳白色的三維升級,從產品變遷看行業明天

如圖可得知,近三年來銷售額增長最快是飛鶴,伊利,生源,君樂寶。貝因美和澳優則是在掉隊。

圖:部分中國產嬰幼兒奶粉品牌圖

從二級市場看,

貝因美的股價在2013年到達高點後,至今已經跌去接近7成。

其實,這也不能只怪企業。行業資料顯示,2018年奶粉行業前五的廠家集中度為42.88%,比2012年提升了約14個百分點,國內奶粉品牌競爭太激烈了。

2017年和2018年,中國產奶粉消費量甚至出現負增長。

還記得三聚氰胺事件之後,中國乳業經歷了多麼失落的10年。

10多年前,一罐三鹿奶粉讓正在穩步發展中的中國產嬰幼兒奶粉蒙上了濃厚的陰影。就像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一隻蝴蝶抖動了下翅膀,為整個中國乳業掀起了一場暴風雨。

儘管多年來,國家也出了一系列相關檔案來支援中國產奶粉的發展,各大乳企也為行業聲譽修補做出不少努力,但在消費者心中,似乎中國產奶還不及外國奶香。

圖:進口奶粉擠佔中國產奶粉市場

10多年過去了,談起中國產奶粉,尤其是中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還有很大一部分民眾心存懷疑、心有餘悸。

目前,在AH股的乳業可以做對標的企業是,

在A股上市的四家中國產奶粉企業:

伊利股份、光明乳業、三元股份和貝因美。

在港股上市的乳企

蒙牛乳業、雅士利國際、飛鶴乳業。

從去年的廣告宣傳推廣費來看,A股的四家公司中,伊利股份該費用超過百億,光明乳業超過28億,三元股份超過8億元,貝因美最低,僅為1.62億。

從2018年的毛利率情況來看,貝因美毛利率為51.55%,雅士利為39.64%,伊利蒙牛等四家企業毛利率均在30%-40%之間。

圖,列舉伊利毛利率

綜上,貝因美還有幾個標籤:同行對比中,推廣宣傳費用最低、毛利率則是最高。

改名後,貝因美能改運嗎?經歷了失落的黃金十年,中國產奶粉能重新換回消費者信心嗎?

最新評論
  • 1 #

    據說進口比中國產奶粉便宜,不知道真假

  • 2 #

    給我閨女喝的就是貝因美愛加

  • 3 #

    女寶從六個月上學一直港版牛欄和雅培、新加坡版美素佳兒,免疫力很好,吃嘛嘛香,身高135。我覺得愛爾蘭、紐西蘭、荷蘭奶源還是很靠譜的。

  • 4 #

    前有海馬賣房求生,現又貝因美賣房求生

  • 5 #

    中國產奶粉好不好是真的不知道,價格死貴倒是真的知道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地產股異動,地產將迎來業績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