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前三季度的各國經濟增速來看,普遍要比往年更差一些。但中美兩國的表現依然非常亮眼。首先是咱們中國,在前三季度GDP實際增速為6.2%——雖然也比往年更低,但仍是大國中增速最高的。
相反,在以往經濟實際增速動輒超過7%的印度,僅實際增長了5.1%(三季度更是隻有4.5%)。顯然,當“大浪退去後”誰的經濟基礎更穩定,這是不言而喻的。並且,咱們中國的GDP總量也創新高,達到了10.18萬億美元。
第一名,當然還是美國。前三季度經濟實際增速為2.3%,主要發達國家中增速排第一。完成的名義GDP為接近16萬億美元——未經季調的數值為15.91萬億美元,經過季調則正好達到16萬億美元。
那問題來了,美國經濟在主要發達國家中依然旺盛,前三季度GDP近16萬億美元,那2019年全年能否達到22萬億美元呢?咱們中國大陸在2019年的GDP能達到多少呢?
2019年,中國GDP要突破14萬億美元
在11月份之前,很多網友對咱們中國的2019年GDP是否突破14萬億美元,還存在著大量疑問——畢竟,今年人民幣貶值了一些嘛。但11月底,國家統計局公佈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結果”,將2018年中國大陸的GDP提升了1.89萬億元人民幣,由之前的90.03萬億元人民幣上升到91.93萬億元人民幣。
按照2018年的平均匯率折算為13.89萬億美元。這就是說,去年的GDP基礎又增長了。而今年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變化,實際上並沒有完全抵消經濟的增長,因此2019年中國GDP換算成美元突破14萬億美元,已經是大概率的事情了。
這點IMF也是認同的,他們在今年秋季版的預測報告中就認為:2019年中國GDP為14.14萬億美元,且人均GDP也突破1萬美元,中國經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2019年,美國的GDP呢?
南生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提到:前三季度,美國GDP為15.91萬億美元,但“經過季調後”,正好達到了16萬億美元。很多網友,一看到這個比15.91萬億更高的16萬億,就紛紛諮詢:那2019年,美國GDP是不是要達到22萬億美元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搞清楚什麼是“經過季調後”這一概念。實際上,美國各個季度的GDP也是差異較大的,整體呈現也是第一季度最低,然後是第四季度最高。
問題就是美國人注重的的“經濟環比增長”。如果採用各季度的原始資料,那各季度就是正增長,而每年的第一季度就是負增長——GDP比上一季度要低。這就給經濟分析造成巨大困擾了,無法真實體現各季度的環比變化。
於是美國就採用“季調的方法”,將影響各個季度經濟增長的因素抹平,使得各季度的GDP完全體現“工作日的多寡,生產趨勢和效率的增減”。這樣的結果就是,季調後前三季度GDP比未季調(相當於原始資料)的更高。
但對全年來說,季調和不季調,GDP總量都是一樣的。不存在“季調後更高的現象”,因此也就使得2019年美國GDP只能是在21萬億美元之上,仍不能達到22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