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貧窮陷阱

先放張圖:

這個圖是作者書裡的,如果看的不是太明白,也正常,我就不按照那個圖講了,乏味又彆扭,大家接下來把這張圖忘了吧,我用通俗點的語言解釋下這事。

圖的意思是說,按理說今天和明天的收入是一樣的,但是呢?人是有夢想的鹹魚嘛,你不可能把今天的錢全投入消費對不對?總得攢點是吧?每天做點自我提升吧?既然你專注於自我提升,那不得升職加薪嘛,所以明天的工資一般都比今天的高一些。

這也是傳統經濟學的觀點,經濟學家們認為,工資在長期範圍內是越來越高的,但是工資漲幅是慢慢變小的,慢慢的就不漲了,最後退休了,這也符合我們的認知。

按照這個邏輯,好像所有人的收入在長期內都能緩慢提升,發家致富,走上人生巔峰。

而且這個邏輯認為,“生活中多出來那部分錢”是收入增加的關鍵,這個理論也形成了世界範圍內脫貧新思路,認為只要窮人生活中有多餘出來的費用,就會拿去自我投資,實現收入的增加。所以各國都在給非洲發錢,希望他們能夠實現收入的增加。

效果怎麼樣呢?

非常不咋樣,非洲絕大部分地區還是那鳥樣,窮人們把聯合國救濟署給的錢花完後繼續窮著,變化不大。

而且,大家應該感覺到了,經濟學說的好像跟我們現實不大一樣,畢竟直覺告訴我們,“收入一直漲”這事說的只是一部分人,而且往往是經濟好的地方的人,絕大部分地方收入不但不漲,弄不好還會倒退,現在很多國家地區收入就陷入了停滯,然後由停滯引發動亂。

問題出哪了?

今年獲得諾貝爾獎的那幾個小夥伴發揮為人民服務不怕辛苦的決心和意志,深入世界上最窮的地方,然後仔細研究調查,最後發現個結論,發現這些窮人把生活中多餘出來的錢都瞎花了,沒法做到攢起來改善生活。

也就是說,窮人不但不擅長賺錢,反而擅長浪費錢,而且通過仔細的計算髮現,窮人在奢侈品開銷的比例遠遠高於富人。

這個倒是和咱們的生活常識有一部分重合,我這幾年看過太多的人幹這事。

比如很多人賺錢能力沒提升,擼小貸方面卻點了一堆的新技能。收入還不到一萬欠幾十萬貸的也非常常見。

這倒是應了我們之前說的《絕命毒師》裡大毒梟那句話,“窮人誰都會做”,因為順著本心去做就可以順利做窮人。

那問題來了,他們為啥這麼做呢?

主要有兩個問題,就是皮質醇和奢侈品,咱們一個一個說,先說皮質醇。

2皮質醇

大家應該知道吧,控制人體獎勵機制的東西叫“多巴胺”,這玩意有兩個明顯的作用,一是讓你開心,在淘寶下單的時候體會到的那種快感就是這玩意;另一點是增加排尿,開心的時候容易尿急,不過很可能你太歡樂沒注意到。

這裡有個問題,人體不爽的情緒由什麼來控制?

有好幾種,不過皮質醇是其中最關鍵的一種。

皮質醇跟組織胺(蚊子咬了腫起來一大塊就跟這玩意有關)有點像,本來進化出來是為了提升我們的生存概率的,但是現在卻讓人煩不勝煩。

舉個例子,假設你是一個進化還不完全的原始人,跟著小夥伴在森林裡拎著兔子唱著歌,突然出現一隻花斑小老虎,你怎麼辦?一般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覺得這隻XXL的貓非常可愛,上去摸了一下,遂卒。這種對未知花斑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基因也就基本絕種了,大家注意下,人類對沒見過的花斑東西都有種本能恐懼,絕大部分人甚至連花斑蝴蝶都有點怕。

第二種,被老虎嚇得屁滾尿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呆若木雞,等著小老虎用餐,這種基因也沒了。

第三種,部分人不小心進化出了“皮質醇”,讓你在危機情況下或者跑路或者操起一個棍子跟老虎玩命,儘管不一定能跑得掉,但你不還有倆同伴嘛,他倆一個上去擼大貓,一個已經被定住了,老虎接下來很長時間都在用餐,你逃跑概率還是很高的。隨著你歡樂地出逃,皮質醇基因也就跟著你跑出來了,一直遺傳了下來。

這個皮質醇儘管能讓你在危險的時候不至於定在那裡,提高了生存效率,但是這玩意有明顯的副作用。

現代人常見的幾種問題,比如:

怎麼都休息不過來,疲勞,啥也不想幹,看啥都煩,完全沒法集中注意力做那種需要靜下心來才能做的事。

已經很胖了,還賊能吃,吃飽了還想吃,想減肥會導致報復性的吃。

情緒低落,只想做一些不費神的事,比如坐在那裡看看電視。

最關鍵的,叫“延遲滿足”能力變弱,比如你今天意外賺了五千塊,你可以選擇今晚就去泡個桑拿,吃個日本料理,如果還剩下些,再去路邊擼個串,這樣當天就獲得了滿足感,問題是資源也沒了。

還有一個選擇,你可以把這些錢攢下來,攢夠錢搞個店面,等店面賺到錢之後再享受,這就是《窮爸爸,富爸爸》裡說的,窮人花血汗錢,富人花資產賺的錢。但是這個過程中你就得攢錢,不能花,延遲滿足,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吃到今晚那頓料理,你能忍得住嗎?

而皮質醇,會導致延遲滿足能力變低,也好理解,心情不好的情況下才需要購物化解嘛,妹子們都知道。

國外一般把這些不好的狀態稱為“壓力”,不過如果在國外呆一段時間,就知道他們說的那個“壓力”比咱們說的範圍廣的多,幾乎所有的負面情緒他們都歸結到壓力上去了。

一般來說,你所有的情緒,都是你體內的幾種神經遞質和激素的外在體現,多巴胺分泌多的人,一般情緒能好很多,分泌少的人容易的抑鬱症,如果再少的話,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這個皮質醇也一樣,如果確實是危險狀態下,沒這個東西可能就掛了,但是正常情況下這玩意過多,也可能會產生抑鬱症,成天情緒低落。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要問了,博主你說這玩意跟咱們今天的話題有啥關係?

《貧窮的本質》作者應該是跑去那些窮地方抽血測量過,他發現窮人體內的皮質醇含量比正常狀態要高很多。

為啥多呢?因為窮人的生活破事多,疲於奔命,精神上的痛苦比正常人高的多,這就導致他們的皮質醇含量比正常人高的多。

我們剛才講,這玩意是控制消極情緒的,皮質醇水平高的情況下,人容易消極提不起鬥志,只想乾點輕鬆愉快的東西,用我們時髦的話講,心態崩了。如果感受不到這種狀態是一種什麼心境,只需要想想自己狀態不好的那段時間就懂了。

這種狀態下,很可能持續消極,別說遠期規劃了,可能明天的事都不想去想。

如果你大學畢業,有穩定工作,精神狀態持續不好也就頂多工作不起色不加薪,但是如果你是個窮人的話,那就麻煩了,因為你就被鎖死在那個狀態了。

這也是我這些年發現的一個明顯的現象,有很多人寧願自怨自艾也不去奮鬥,成天抱怨。

我以前覺得那些自怨自艾的人是心態有問題,現在來看,很有可能是皮質醇水平有點高,激素影響思維,精神狀態一直處於高度抑鬱狀態,自然積極不起來,也沒法延遲享受。

整體來說吧,生活中疲於奔命的人被生活折磨的煩不勝煩,自然皮質醇水平高,這玩意又會讓人的精神狀態雪上加霜,讓人更加消沉,更加容易逃避,更加不願意長期規劃,也就越陷越深。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要問了,還有救嗎?

說實話不太好解決,人生最難的事,就是掉到了一個“負反饋”的坑裡,越陷越深,想出都出不來。

不過如果是短期的那種皮質醇水平高,這個不難解決,多吃香蕉,多鍛鍊,很快就好起來了。更關鍵的是,你精神狀態不對的時候,你能自己知道自己這個狀態不正常,趕緊去尋求改變,而不是讓它繼續惡化下去。

3奢侈品

還有什麼影響脫貧呢?對奢侈品。我們接下來講下這個話題。

奢侈品有三種定位:

咱們先說第一種。

以前讀者文摘時代,經常有這麼一個段子,後來公知們特別喜歡,從2003年一直玩到現在,前幾天還在網上發來著,想說美國人比較樸素,中國人比較奢華,也就是下邊這個:

當然了,這個段子是編的,上圖是英國的一個女明星,真實的蓋茨閨女下邊這樣,跟他爹有點像。

這裡有個問題,真實的蓋茨千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此外還喜歡兩千刀一塊的日本頂級牛排,這玩意就不是正常人能玩得起的了。

而且說是喜歡穿安德瑪,那衣服在美國跟李寧差不多吧,同時愛馬仕專門給她設計了騎馬服,這又是限量款,一般人不但買不起,而且買不到。

此外她還是個馬術愛好者,名下有幾匹頂級阿拉伯大馬和至少五塊地皮的馬場,以及配套訓練和養馬專業人士,大家注意下,這類馬貴的離譜,而且挑食挑環境,每匹馬都得一群人給養著,比跑車難養的多。平時她偶爾開smart,但是週末坐自己私人灣流飛機回西雅圖。

美國記者總結,整體而言,蓋千金既不奢侈也不樸素,因為她對價格完全沒概念,在她眼裡沒有奢侈品和普通品的差別。這也代表了真上流社會對奢侈品的態度,就是沒態度,就跟你騎著一個電動摩托有路人誇你的摩托很酷你沒啥感覺一樣。

奢侈品的第二種用途:

有個關注我的哥們是做二手保時捷的,他沒有店面,平時的工作就是把保時捷賣給微商們,因為微商們需要這玩意來撐門面,為了買這個東西,經常需要辦好幾張信用卡才能搞定。有了保時捷就可以冒充成功人士去給別人說教,順便發展下線什麼的,大家往往是看他混的比較好才跟著他,這時候保時捷有奇效。

我問過他,我說那些人買了保時捷就能賺?

他說跟炒股差不多,經常是7個賠,1個賺,剩下兩個不賠不賺。那7個賠的將來再把二手保時捷賣回給他,他繼續賣給別人。不過大家一般只能看到賺的人,所以總有效仿的,所以他就一直有生意。

在這裡,奢侈品成了一種類似“入場券”的東西,通過這玩意,向別人暗示自己的社會地位。

奢侈品還有個第三種用途。

這也是我們最常見的用途,跟充氣娃娃差不多,自我娛樂的東東,這不是博主說的,這是學界共識。

很久以前就有心理學家寫過相關論文,早就發現大家對奢侈品的愛好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教育才形成的,有點像宗教,對,拜物教。

比如你去給你十四五歲的侄女講清楚一個名牌包和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高仿價格差一百倍,小女孩肯定非常難接受,並不是道理太複雜她理解不了,而是道理太反常識,就像你跟不信教的人解釋耶穌和他爹是同一個人一樣,奢侈品的價格也是信仰,並不是邏輯,正常人不懂很正常,一下就懂了說明他腦子有問題。

但是等到這個女孩大學的時候就慢慢明白了。

中間這幾年就是“洗腦時間”,需要商業廣告和消費文化輪流轟炸,才能慢慢培養出“拜物教”接班人。

這也是為啥很多人納悶奢侈品行業基本都是暴利,但是很多奢侈品企業現在也面臨倒閉問題,主要原因就在這裡,給大家洗腦不需要成本啊,都得花錢,而且成本高的離譜,足夠把他們給拖垮。

正是這種長期的洗腦,讓一部分人信仰了奢侈品,所以他們花大價錢買的時候才能獲取那種巨大的幸福感和愉悅感,感覺整個人得到了昇華。

為啥我們花大篇幅講奢侈品呢?

因為《貧窮的本質》這本書裡反覆強調要降低奢侈品的消費,我們上邊也說了,真正有錢人眼裡的奢侈品就是你眼裡的兩千塊的電動摩托。

只有想騙錢的和被人洗腦洗壞了的人才會對那玩意有特別的興趣,才會給那玩意支付高額溢價,如果你本來就有錢,這個無所謂,但是如果你本身需要資源來自我提升,然後你搞了這玩意,腦子就是進水了。

而且無論是東西方,都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潮流,在剛開始發展的時候,都會對奢侈品消費趨之若鶩,美國剛開始那些年,恨不得把歐洲所有好東西都在美國複製一套,但是等到美國大兵去歐洲參加“二戰”,發現歐洲已經破敗的不行了,等他們回到美國就徹底“祛魅”了。

日本也一樣,剛起來的時候少女賣春也要買個名牌包包,這些年明顯已經開始“去物慾”,前些年“援交買包”是從日本過來的,現在把家裡東西全扔掉,只剩下幾件必須品這種“極簡主義”思潮也是日本來的,我去年去日本,發現很多女孩已經只挎一個沒有商標的大布袋子了,十年前這種非常少見,這種潮流在中國也越來越明顯。

奢侈品崇拜本身是一種文化崇拜,等你文化徹底自信了,不再迷信那些“工匠精神”這類虛頭巴腦的東西,以及“百年皇室”這類封建餘孽玩意,那東西也就對你沒吸引力了,你就更關心功能而不是品牌,也不再會硬撐著為品牌支付高額溢價。

4 到底什麼是“貧窮陷阱”

我們上篇就說過,整本《貧窮的本質》裡幾乎沒有新內容,全部是對一些老觀念實地驗證,驗證結果幾乎是“老觀念都是對的”,比如:

多攢錢,通過攢錢來改善境遇;

有恆產者有恆心;

教育很重要;

。。。。。。。。。

如果說貫穿全書的核心思想,那無疑是“能不能攢到錢是你能不能出坑的關鍵”。注意,這裡說的是攢錢,攢錢是個內功,也就是你自己的能力的一部分,如果錢不是你自己攢的,而是扶貧直接發下去,或者中彩票,大概率很快就敗光了。這兩天不是有句話嘛,靠運氣賺來的錢,靠實力都要敗出去。

除此之外,看完全書的體會就是,很多我們從小接受的什麼中華傳統美德觀念都是對的,比如勤儉持家,量入為出等等,並沒有因為進入現代社會就不適用了,反而那些觀念太過新潮的人往往會被小貸給擼死。

回到我們標題,說的是“什麼是貧窮陷阱”,看完本文大家應該也都明白了:

不切實際的奢侈消費就是貧窮陷阱,導致你攢不到錢,生活困苦。生活狀態不好,又沒存款,會導致你皮質醇升高,精神也出了問題,更加難以集中注意力,更加難以延遲享受,這就是個迴圈下降的坑。這個說法對所有階層的人都適用。

我說一下我這些年的一個感觸。牛逼人基本對未來都是樂觀判斷,但是當下永遠都是按照危機時期來打理,控制現金流,準備過冬糧,小心謹慎走好每一步。反過來一些人恰好相反,對未來很悲觀的同時又大手大腳,不攢錢也就罷了,各種超前消費,你們說這種人不電一下還等著過年?

簡單的慾望,只需要放縱就可以實現,而高階的慾望,放縱是實現不了的,需要的是自律和剋制。

最新評論
  • 1 #

    還真是這麼一回事,富人把錢拿去買房!買可以保值的資產!而窮人只會用來買車,買吃的、穿的、用的諸如此類,這就是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的原因!

  • 2 #

    攢錢是大部分普通人致富的唯一途徑。不要太相信網上的毒雞湯,什麼會花錢才會賺錢,純粹是狗屁。完全是說了個反話。你只有錢夠充足,才會會花錢。

  • 3 #

    非常有道理的文章!

  • 4 #

    把高深的東西說得這麼通俗易懂,摩拜 贊

  • 5 #

    窮人為什麼窮,窮人的錢變成了消費品,再多的錢也將耗光。富人儘量將錢變成資本,而資本則會帶來收益。所以富人變得更富。

  • 6 #

    攢錢,買房,攢錢,買地,攢錢,考證,攢錢,多出去見識見識.。大部分老百姓越來越有錢的方式。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最慘暴跌20%,說說醫藥股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