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近年來,伴隨財富的增長,中國高淨值人群投資多元化的趨勢愈加明顯,除了房地產和股票,信託等產品、全球資產配置等已經成為其重要的投資選擇。

2017年信託業資產規模已突破23萬億,目前是僅次於銀行業的第二大金融子行業,在過去五年取得了長足發展,成為中國支援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伴隨財富的增長,中國高淨值人群投資多元化的趨勢愈加明顯,除了房地產和股票,信託等產品、全球資產配置等已經成為其重要的投資選擇。

但隨著規模的增大,信託兌付危機事件頻發,業內對信託的未來也各執己見,更多的人認為信託已經到了拐點期,不過小編卻認為,未來三年內信託仍然是大額投資的最佳投資標的之一。何以見得?咱們這就來為大家分析下原因:

信託在房地產和基建投資上優勢明顯

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消費、投資。出口已有復甦,消費信心提振,投資處於高位。

拉動投資的又有三駕小馬車:工業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房地產投資。其中工業投資佔比40%,但隨著成本的上升,大量跨國企業已把工廠轉移出中國,所以投資下面的三駕小馬車,工業投資越來越慢,只剩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這兩駕小馬車還能歡騰。

在新常態巨集觀經濟平穩執行的背景下,投資仍是政府刺激經濟的有力手段,而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這兩大領域,信託的優勢極為明顯,其卓越的專案運營能力和豐富的風險處置經驗,其他機構在短期內難以超越。

良好的社會口碑 客戶基礎雄厚

2016年全行業68家信託公司當年2016年末信託業實現利潤771.82億,較2015年末的750.59億增長2.83%。在信託收益分配中,向投資者分配的收益約佔信託資產實際總收益的90%。信託真正做到了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承諾,為投資者實現了財富增值服務。

在過往,信託剛性兌付以及較強的資產管理能力,為信託在投資者中積累了良好的口碑,龐大的資金規模也使信託積累了大批的優質客戶資源,為其今後的發展及轉型都奠定了堅實的市場基礎。

金融機構深度合作

銀信合作

業務模式演進:

1)2006年-2008年:監管真空期,銀行理財資金直接投資信託貸款。

2)2009年-2012年:監管政策密集出臺,銀信理財合作業務佔比大幅下降。

3)2013年-2015年:銀證合作接替了銀信合作,成為理財資金投資非標的新通道;“8號文”下,銀行資金端從銀行理財轉向表內同業。

4)2016-2017年:信貸ABS和類ABS業務快速發展,“非標轉標”受到青睞;證監體系監管趨嚴,通道業務迴流信託。

銀保合作

信保合作的前景廣闊,其實是由雙方特點決定的。

業內人士介紹,保險資金具有久期長、對投資收益率穩定性要求較高等特點,較難與期限偏短的金融產品相匹配,再附加保險合同條款對於資金的募集和兌付有著內生的限制,因此投資收益率偏低;而信託業則面臨著專案眾多但缺乏大型機構客戶、淨資本約束日益增強等問題,信保合作可以使雙方在產品上和制度上實現互補,信託制度可為保險公司所用,保險信用也可以為信託產品增信,實現共同發展。

業界觀察人士認為,在雙方接下來的合作中,保信雙方應充分利用保險資金規模大、週期長、安全性高的特點,互相借鑑風險管理和投資管理的經驗,渠道共享、取長補短,在PPP專案、資產證券化等領域尋求更大的合作空間。

據了解,信保合作還體現在股權合作,當前保險公司和信託公司相互持股的案例也日益增多。信託靈活的制度優勢可以為保險公司所用,險資在投資時面臨在投資方式、投資範圍、資訊披露等多方面的限制,藉助信託的幫助,保險可以拓寬現有的投資範圍,提高投資回報。

同時、伴隨著信託業保障基金有效執行、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的正式揭牌,加上之前已經成立的履行行業自律職能的中國信託業協會,信託公司自身不斷加強風控能力。

未來的風險:流動性風險

信託優勢明顯,但並不是說沒有風險,信託產品最大的風險還是屬於流動性風險。對於不能如期兌付的信託產品來說,信託公司兜底只是應急手段,主要的解決方案還是處置抵押物,而處置抵押物一般需要時間週期,這就會引發信託財產流動性的風險。

但是在嚴格監管狀況下,目前發行的信託產品抵押物覆蓋率較高,最終保證足額兌付應該不成問題。而就信託行業將來在風控整體制度設計層面而言,未來將形成全面的防禦體系,除淨資本約束機制及信託賠償準備金制度外,也將會建立信託公司恢復與處置機制與行業穩定基金救助機制。

政策支援

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信貸工作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通知

銀保監辦發〔2018〕76號

積極發展消費金融,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適應多樣化多層次消費需求,提供和改進差異化金融產品與服務。支援發展消費信貸,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創新金融服務方式,積極滿足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升級型消費的金融需求。

信託有望以實際行動支援實體經濟,通過充分發揮全市場配資優勢,有效進行產融結合,同時覆蓋銀行鞭長莫及的長尾領域,在支援實體融資中扮演更加重要角色。

信託一直被譽為富人專享的理財產品,因其購買起點最少100萬(投資門檻高),起購期限最少一年(資產流動性低)等問題,普通老百姓很少能涉及購買。作為一種兼具資金募集優勢和高度資金運用靈活性的合規金融安排,信託產品較為穩定的、相對較高的收益,更是吸引高淨值人士關注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信託憑藉政策、良好的基建和房地產優勢、良好的社會口碑和客戶基礎,加之完善的風控體系,無論從安全性、收益哪一方面來看,未來三年內確實是大額投資的最佳投資標的。

最後,閱讀更多及時訊息、投資理財(著重關注信託/海外資產/政府定融專案),可以搜尋聯絡微信公眾號: daguanjia018com,歡迎諮詢!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多項專利通過稽核!(300727)短線有望翻倍,機構:先下手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