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到目前為止,市場談及人民幣匯率依然沿襲著慣性,而特指“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也就是說,按照中國確定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至少參考“一籃子貨幣”對於中國外匯市場參與者而言,並未起到“常規性的參考作用”。所以,從定義出發,人民幣匯率最大的決定因素應當是:市場供求。這也是中國央行經常強調的:讓人民幣匯率更多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原因。

但是,這樣的市場遵從並非沒有麻煩。比如,在過去的一年裡,從市場供求關係看,中國經常項下和資本項下是“雙順差”,按說市場供求應當推動人民幣升值,但從實際市場變化結果看,人民幣不僅呈現貶值壓力,而且實際是貶值的。這時一對嚴重的矛盾,它說明人民幣匯率絕非簡單的“市場供求關係決定”,而還有更多其它決定性因素。什麼因素?在筆者看來,比市場供求更為基本的匯率決定因素是:經濟基本面因素。

我們應當看到:當下,人民幣匯率變動正在被“一對重要矛盾”所困擾。這對矛盾是:一方面,經濟基本面下行壓力巨大,它要求人民幣貶值;另一方面,“雙順差”所表達出的市場供求關係要求人民幣升值。

這對矛盾所產生的後果非常麻煩。我們知道,外需決定出口,內需決定進口。如果一個國家外需相對穩定——出口數量穩定,而內需不斷疲弱——進口數量萎縮,那勢必導致這樣的後果:中國經濟基本面越差、內需越是疲弱,貿易順差反而越是不斷加大。進一步而言,貿易順差加大導致市場供求因素推高人民幣,從而引發貨幣高估,而貨幣高估進一步壓制中國經濟。簡單說,這是一種“經濟越疲弱,貨幣越升值;貨幣越高估,經濟越慘淡”的惡性迴圈狀態。

這是中國央行必須認真對待的棘手問題。長期容忍“經濟下行壓力和市場推高人民幣幣值並存”,不僅會對中國經濟構成更大下行壓力,而且它導致的人民幣高估還會為金融大鱷攻擊人民幣積蓄能量。儘管,中國外匯儲備還較充裕,但我們無論如何不能因此而放鬆警惕。

怎麼辦?說實話,匯率問題本來就是一柄“雙刃劍”,任何匯率制度都是利弊權衡的結果,所以沒有理由去責怪中央銀行,而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建議:第一,加大“逆週期因子”的作用,將中國經濟基本面對人民幣幣值需求列入“逆週期因子”考量範疇,弱化上述矛盾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第二,讓貨幣政策更多依從於中國內需狀況,該寬就得寬,不要讓貨幣政策過多受制於“對人民幣貶值的擔憂”;第三,在強化人民幣匯率浮動管理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地放開人民幣浮動區間,儘快讓人民幣匯率依據中國經濟新情況找到可以相對穩定的“均衡點”,儘管我本人並不喜歡“均衡點”的說法。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如何應對可能到來的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