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通貨膨脹的存在,老百姓的錢總是會不斷縮水,不了對抗通脹,只能儘可能讓自己的錢實現保值增值。今年以來,有不少人買基金都賺錢了,有小夥伴就問到,手裡有錢,是應該存在銀行裡好,還是和別人一樣買基金好呢?
其實,存銀行和買基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方式,沒有可比性,並不存在誰更好,只是看誰更適合自己。
先看銀行存款。
銀行存款是可以保本的,只要金額不超過50萬元,即便是銀行破產倒閉,也可以受到存款保險條件的保護,本金可以得到全額保障。銀行存款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之分,活期的利率比較低,目前活期利率為0.3%,定期相對更高些,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在2%左右,三年期在3.5%左右。
而且如果資金高於20萬元,還可以購買大額存單,可以獲得更高的利率,三年期大額存單可以達到4.18%,可以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可以轉讓,還可以抵押,而且大額存單同樣受到存款可險條件的保護。有些民營銀行還推出有智慧存款,年利率可以達到5.5%,不過缺點是這類智慧存款需要存5年以上,期限較長。
再看基金投資。
基金種類其實很多,比如貨幣基金,風險是很小的,各種“寶寶類”產品一般都是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在2%~3%。債券基金也是風險很低的,因為債基是分散投資不同債券,包括國債、企業債、城投債等,年化收益率在3%~7%。
而大多數人所說的基金,其實指的是股票型基金,包括偏股型、平衡型及指數型基金,都是股票類的,這類基金波動很大,比如在2018年,大量股票型基金虧損超過20%,而今年大量基金又都大幅上漲,根據Wind資料顯示,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35.80%和31.54%。
因此,銀行存款和基金,沒有可比性。銀行存款安全、低風險,但收益率相對較低且很難提升。而基金產品種類較多,股票型基金波動很大,可能賺不少,也可能虧很多,更考驗投資者的擇基能力和擇時能力,不適合保守型的人群。我們需要根據自己專業能力和風險承受度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不能看別人賺錢了就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