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流動負債192.83億,汽車銷量斷崖式下滑,深陷“破產”傳聞……近期,隨著知名車企力帆集團陷入艱難時刻,力帆創始人,81歲的尹明善在退休兩年後不得不重出江湖,試圖救力帆於水深火熱之中。

從曾經的摩托車霸主到A股首家民營乘用車上市公司,再到現在跌至車市的邊緣化,不復昔日榮光,究竟是什麼“絆倒”了力帆?這家企業的遭遇又給包括企業家和創業者在內的高淨值、超高淨值人士帶來哪些啟示呢?

尹明善創業往事:從大器晚成到暮年出山

在中國企業家中,尹明善的創業歷程極富傳奇性。創立力帆前,尹明善做過翻譯、英語老師、編輯、書商,一個偶然的機會,尹明善發現了摩托車市場的商機,在1992年創立了“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也就是力帆的前身。創業這年,尹明善已經54歲。

依靠過人的商業頭腦,以及接連研發出兩種在國內獨一無二的發動機,尹明善在不到幾年的時間裡賺得近4000萬元。1999年,“轟達”摩托車已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也將尹明善以5.5億元的身家登上福布斯2000年中國富豪榜。

2001年,在收入超過38億之際,“轟達”更名為“力帆”,兩年後,力帆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商。同樣是在這一年,由於摩托車行業增勢疲弱,而汽車市場顯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65歲的尹明善決定進軍汽車製造領域。2010年11月25日,力帆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首家登陸A股的民營車企。在高漲的股價的推動下,72歲的尹明善輕鬆邁入百億富豪陣營,再登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並多年蟬聯重慶首富。

然而力帆的汽車業務並未如尹明善預期的那樣順風順水。財報顯示,2010年,力帆控股淨利潤達到4.4億元,此後淨利潤一直在3億元到4億元之間徘徊。2015年,由於在新能源等領域的投入增加,力帆控股的淨利潤縮減至1.1億元。2017年10月,深感精力不同往日的尹明善將權杖交給以牟剛為首的職業經理人團隊,退居幕後。

但力帆的頹勢仍在繼續。隨著近年來汽車銷量的不斷下滑,力帆2018年全年更是隻賣出31786輛,相比2017年101434輛的銷量下跌近70%。常年產銷雙下滑也使力帆資金鍊日益趨緊。力帆集團年報顯示,2014-2018年,力帆集團資產負債率均超過70%。另據力帆第三季度財報,今年前三季度力帆實現營收入66.86億元,處於下滑狀態,而淨利潤暴跌2064.56%,虧損26.33億。而截至今年上半年,集團流動負債已達192.83億元。

多重壓力下,力帆多次被傳出“破產”的訊息,其雖釋出公告闢謠,但也坦承了目前資金流壓力較大的事實。在力帆遭遇到成立以來最嚴峻的挑戰之際,已卸任退休的尹明善重新“出山”,希望帶領這家耗費了他一生心血,已經運營了27年的企業走出至暗時刻。

三個重大失誤“絆倒”老牌車企

力帆為何會陷入如此凶險的境地?這裡面有融資環境、國際貿易環境、汽車產業週期下行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但也有著諸多內部因素。篇幅所限,我們簡要來看一下。

首先是創新力不足,產品更迭落後。在其首款轎車520市場遇冷後,力帆後續推出的轎車似乎一直走著模仿路線,被質疑複製了BMW、福特、HIGHLANDER等品牌的設計。創新力的疲弱使得力帆難以積累起核心競爭力,進而也就無法推出叫得響的品牌,在長久立足於汽車市場的願景上缺失了關鍵的一環。

創新力的缺乏又直接造成研發的遲緩。以力帆330、630為例,與上一代的320、620相比,兩款新車均遭到外界吐槽,被指“小修小補”、“基本沒變化”。此外,力帆已經2年沒有推出燃油新車,現有車型中沒有一輛國六車型,在品牌形象、產品力、品控等方面均未受到市場及消費者認可,導致了銷量每況愈下。

其次是未能抓住行業紅利,浪費了手中的好牌。力帆在新能源車領域很早就開始了佈局,2013年已順利進入上海經信委的新能源汽車目錄。2015年,力帆股份釋出總額52億元的“史上最大”增資方案,藉此轉向新能源汽車領域。該戰略對力帆的銷量回暖確實起到了拉動作用,力帆新能源汽車在2016年、2017的銷量分別為5550輛和7738輛,實現銷量上升。

正當力帆準備在轉型上大展拳腳,變數接踵而至。2016年,力帆為其生產的2395臺不符合新能源汽車補貼申報標準的車輛進行了申請,數額過億,被國家財政部取消了當年的乘用車申請補助資格。2017年2月,力帆再次出現在新能源“騙補”企業名單中,而當初入選的兩款新能源車也已全面停產。

不僅如此,力帆新能源車還召回過三款純電車,共計6千多輛。“騙補”風波加上令人堪憂的產品品質,企業競爭優勢體現不出來,影響了消費者和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的預期,力帆出現(銷)量(股)價齊跌,此前較快的新能源市場佈局、產品的未來規劃也全都前功盡棄。新能源汽車是力帆“翻身”的最大契機,可是錯過了最佳時間,機遇也轉瞬即逝。

第三是過度多元化導致元氣大傷。除了汽車和摩托車業務之外,力帆還涉足了金融、酒類以及房地產等業務。儘管力帆在商業版圖上多路出擊,卻呈現出“多點不開花”的窘況:主業無法對業績形成有效帶動,其他領域的佈局也未能帶來有效補給。以足球為例,力帆從2000年開始投資足球,直到2017年退出該領域,力帆的投入超過8億。儘管其“堅守中國足壇”的口碑仍在,長期“輸血”使得資金鍊本就緊張的力帆更加“缺血”。

接班計劃臨時“變調”,或埋下傳承隱患

力帆此次危機中,還有一個繞不開的因素,那就是傳承計劃的一再改變。

尹明善有一子(尹喜地)一女(尹索微)。在接班人一事上,尹明善最初效仿福特集團,在2017年交棒給以牟剛、陳衛、王延輝、馬可等職業經理人為核心的領導班子,將公司所有權、控制權和經營管理權分開。也就是說,尹明善家族仍是力帆實際控制人。

當時,尹明善對媒體透露,這一安排是由於兒子對接班興趣不大,而女兒還不成熟。“將來他們如果有意向接班,也得有這個能力,沒這個能力就當大股東。”尹明善曾表示。

今年3月18日,力帆股份2019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尹喜地低調亮相。當被記者問及近況時,尹喜地表示“一直在忙公司的事”。作為尹明善的獨子,尹喜地早年曾陪尹明善創業,一度掌管力帆的房地產、期貨以及足球俱樂部等業務。從重慶當地媒體在報道中披露的資訊分析,尹喜地並未過多參與集團日常管理運作,可能僅履行董事職能。

5個月後,力帆高層出現人事地震。力帆公告顯示,公司副董事長陳衛,Quattroporte馬可,副Quattroporte董旭等人“因個人原因”辭職。業界普遍認為,多名高層的集體出走與力帆業績嚴重下滑、翻身乏力有關。曾被寄予厚望的幾名干將“集體出走”之下,無論是臨時抽調高管“補位”,還是基於“上陣父子兵” 的傳統理念由尹喜地緊急接棒,對尹明善和力帆來說,尹明善的交班計劃和公司的戰略調整都已被嚴重打亂,企業和家族的順利傳承也因此埋下隱患。

我們之前寫過多篇成功傳承的案例,其中的一個共同點是,成功的家族傳承都基於縝密細緻的佈局。對於希望打造百年老店的家族企業來說,不但要儘早制定繼任規劃,更要預留出B方案,以防意外。

我們也殷切盼望,眾多像尹明善這樣曾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過貢獻的企業家,能夠在新經濟、新時代順利找到應對路徑,同時未雨綢繆,為企業和家族留足“翻身”的資本,無論是轉型還是淡出,都能從容轉身,翩然駛過萬重山。

提示:

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非宜信官方觀點。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THE END】——————

作者 / 牧森

編輯 / 財富君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洪九果品再上熱門!計劃向菲律賓達沃市投資10億比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