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荷蘭商學院MBA學位的張智強是業內為數不多“科班出身”的零售人,他往往能以國際視野對中國零售業的一些現象做出獨立、客觀的評價。甚至有些時候,張智強的一些看法與業內主流觀點大相徑庭,但他依然直言不諱,直擊問題核心。
比如,對於這兩年零售業流行的商品直採,張智強認為這裡面有很大的“坑”,繞開中間商到上游尋找商品資源是不科學的;再比如,很多零售商都在學習香江百貨,但張智強認為,香江百貨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基因上的不可複合型,不建議企業跟風去學習。
行業經歷了“新零售”的虛假繁榮和創新浪潮之後,進入了當前的迷茫期,盲目跟風,無腦借鑑,成為零售業新的隱患。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聽取一些獨立的觀點。
直採有“坑”
張智強:零售企業在做直採的時候,主要是從這兩個方面去考慮,一是用現金進貨,他們認為用現金進貨更便宜;二是跨過中間商,直接到廠家去,他們認為跨過中間商直接到廠家去,利潤更高。這兩種思路都是錯的,實際上這個賬不應該這麼算。
用現金去買貨,單獨計算毛利率能達到30%甚至50%,看上去利潤的確很可觀。但實際上還要算積壓在手裡的貨,再加上財務風險,可能就不划算了。可是很多企業就卡在這裡,即使知道直採會導致一些問題,仍然被高毛利吸引,陷在直採的怪圈裡出不來。
張智強:業內所謂的直採,有標品和生鮮之分,問題各不相同。先說標品,一是不能持續供貨。好銷的商品斷貨現象非常嚴重。我在好幾個企業都看到這種現象,採購找到了一個單品,賣得很好,可是下次再訂貨就出現斷貨,或者時間間隔的很久才能有貨,這導致門店裡缺貨會很嚴重。二是不好銷的商品產生積壓。進回來的商品,看起來很高檔,一旦顧客不接受,賣又賣不動,扔又不捨得,這就造成積壓。這兩種情況非常普遍。
張智強:生鮮商品的直採也行不通。目前國內的零售企業都面臨著一個課題,就是生鮮產品的標準化,這個過程是一定要有中間商參與的。中間商的價值在於銜接兩端,一端直接跟農民或合作社打交道,按照整塊地的產出收購,另一端跟超市打交道,從整塊地的產品中,按超市的標準挑選出規格整齊劃一的標準化農產品,交付給超市企業,剩下規格不整齊的農產品交給餐飲或菜市場等渠道,並通過產區轉換或訂單種植等方式保證對超市的持續供貨。
張智強:產品的供貨價格不是評價供應商的唯一條件,評價一個供應商,除了價格之外,還應該包括持續供貨能力,訂單反應速度,售後服務等。
我們設想這樣一個場景,讓一箇中間商專心致志經營土豆。全中國的土豆季節性的地域轉移,他比超市採購要知道得更清楚,他有辦法能讓超市裡土豆一年四季都有很高的品質保障,從不斷貨。這件事情非常有價值。超市裡賣的SKU數動輒數千,甚至上萬,讓採購人員把每一個產品有的所有資訊都了解清楚,這不現實。而做中間買賣的這種人,他們有這種優勢。歐美國家的零售行業,生意都是這麼運轉的。
張智強:香江百貨商品直採的比例很高,直採的歷史也歷史長,經驗非常豐富。它創立之初,由珠海一家企業供貨,類似特許加盟。當這家企業停止給香江百貨供貨以後,香江百貨就到廣東持續的去拿貨,從而倒逼自己進化出直採的基因。
也就是說,香江百貨今天的直採規模也是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的,並非一開始就做到今天我們看到的結果。在摸索前行的二十多年的過程中,他們不斷學習,總結經驗,能夠有效避開別人看到的風險。他們對衡陽地區的消費者有充分了解,消費者對他們也有充分的信任。這些都是其他企業很難做到的。
生鮮傳奇的直採是另一種情況。他們從無到有,在很短的時間裡從創業到探索出自己的獨特模式,難以一下子說服足夠多的供應商跟自己緊密合作,這種情況下,現金直採,是一種很自然的應對措施。我相信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生鮮傳奇也會逐漸改變這種原始的方法的。
去中間商不科學
張智強:這要從兩方面說起。首先,零售企業在商品源頭上下功夫是對的,其次,源頭上下功夫不等於現金低價買貨。
就說零售企業在源頭上下功夫這件事。當一個零售企業有了很好的品類管理做基礎,確定了要給自己的顧客提供的商品範圍以後,首先要從就近的或熟悉的供應商找到供貨方案。當然,這些方案可能會存在一些不足,但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要先走起來。當生意做起來了,所選擇的商品確定有銷路了以後,零售企業就可以花時間跟自己的供應商一起探討,或者叫談判,進一步優化包括價格在內的商品採購條件。這個過程中,對源頭了解的越深入,談判的主動性就會越強。有的時候也許需要更換中間商,用服務效率更高的替換,但這不是說零售企業要取代供應商,自己承擔中間的所有工作。這是正確的直採方式,國際上的通用說法是sourcing。
張智強:歐美國家有專門做直採很成功的企業,比如美國的TJ Maxx等,但那完全是另外一個行當,有著其獨特的經營手法和技巧,而且他們拿到商品的價格優勢,遠遠高於我們在國內看到的用所謂的“現金直採”得到的價格優惠。
做這種生意的企業商品來源都是工廠的尾貨、清倉或者是退貨等。它的最大的缺點是無法保證持續穩定的供貨,而且一定要付現金採購。但它的優點也很突出,就是價格超級低,一折兩折的商品拿到手都很容易。從業態來講,國外都把他們叫Off-Price Retailing,中文通常叫“甩貨店”,國內有些人把這個行業混淆成折扣店。這種店,比較成功的都是做服裝的,以前也有過做食品的,現在見不到了。
張智強:二者都是採用現金進貨,這一點看一起來一樣,但“甩貨店”對商品週轉的要求極高,管理非常嚴格,必須及時清庫存。同時,這種模式還有一整套嚴密的管理體系。而我們國內超市的同行們,沒有配套的週轉管理,僅僅是被30%的毛利誘惑的走入歧途。另外,很多零售企業誤以為,直採就是去中間商,像廣告裡的那句“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買家少花錢,賣家多掙錢”,這其實是不對的。
張智強:其實很多情況下,中間商可以做直採,但零售企業自己不能做,或者是不適合做,這是業務特點決定的。完全跨過中間商這個思路過於簡單,零售企業只看到了中間商賺錢了,就要跨過中間商,這個想法是不對的,不專業的。
“術業有專攻”,零售企業最重要的專業本領應該是了解顧客需求,為顧客選對商品,也就是先把品類管理的功夫下夠了。看到供應商賺錢就不舒服,看到供應商賺大家就睡不著覺,這是不對的。
張智強:中間商通常對工廠更了解,它要解決運輸、庫存等一系列問題。中間商會提供一些服務性的工作,比如營銷服務或者是現場服務,這是中間商的附加價值。在零供對接環節,中間商的核心價值一是解決物流,二是持有庫存,庫存是在中間商的庫房裡,而不在零售企業的庫房裡,零售企業會緩一口氣,可以避免缺貨、斷貨。門店保障供應對於零售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張智強:發達國家的主流的零售企業,比如像沃爾瑪、阿爾迪等,不會為了它的毛利去犧牲持續供貨的能力。零售企業必須跟上游供應商有很緊密的合作,好的零售企業,都有能力給自己的供應商一個全年的銷售計劃,供應商去安排它的生產計劃。
我們做一個假設,突然現在批發市場上出了一批貨,比企業現在採購商品的便宜,正經的零售企業通常情況下不會去採購這批貨的,即使它非常便宜。原因是,這一行為會打亂自己的節奏,會破壞供應商的節奏。從而使得整個供應鏈付出的代價太大,喪失上游會對你失去信任。我們國內的零售企業,對這一點不太重視。
學習香江百貨
切勿簡單模仿
張智強:學習香江百貨,要學習他們的管理商品的方法和原則,再結合自己企業和所處市場的特點,而不是簡單的抄襲商品。
香江百貨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區域企業,是全國零售行業的楷模。他們的團隊經營水平高,學習能力強,堅持牢牢地扎住一個區域市場,深入挖掘當地顧客和市場潛力,把服務水平和商品品質做到極致。他們今天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實現的,而是常年堅持努力,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我們國內的同行,不管自己的地域市場特點,不顧自己的業態模式,一看到人家的店那麼好,就直接抄香江百貨的商品,是沒有道理的。
張智強:我經常看到這樣的案例:老闆帶著團隊到衡陽,一進香江百貨就立刻被迷住了,看到琳琅滿目的商品,很多是自己店裡沒有的,就挨個記了下來或者直接手機拍照,再派人到廣州、武漢的批發市場打聽進貨價格,發現毛利還不低,於是就讓自己的採購依樣畫葫蘆,直接買回來擺到貨架上。過了一段時間,發現跟香江百貨一樣的商品在自己店裡根本賣不動。
張智強:過去二十多年,我們這個行業一直在不斷進步,從不成熟走向成熟,未來也會這樣。在整個社會的經濟迴圈中,零售企業處在最末端,負責把商品交到顧客手中。一個零售企業最寶貴的經營能力,是保證自己交給顧客的這個商品是他真正需要的,把這一件事情做好,已經非常不容易了。處於零售上游的,工廠是研發製造,農民是耕種和收穫,而眾多處於中間的服務商,在保證商品傳遞到零售企業的過程是專業高效的,零售企業不可能取代這些服務商,這是整個社會經濟有效運轉的基本特徵。所以,零售企業,應該專注於自己有優勢的領域,就是通過經營門店,研究顧客的購物行為,承擔起為顧客選擇商品的工作。為顧客選對商品才是零售企業不可替代的價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