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日本企業曾主導半導體產業,曾佔據了49%的市場份額,穩居世界第一寶座。但是近年來,由於東亞國家和地區的崛起,中韓兩國企業也在半導體產業上加速發展,日本開始失去優勢。
在過去的十年裡,日本企業對半導體進行重點重組,而且頻頻推出虧損或者利潤微薄的業務。近日有新訊息稱,日本電子巨頭松下宣佈退出半導體行業,並決定出售旗下目前虧損的半導體業務給中企新唐科技。
根據日本給出的資料顯示,松下的半導體業務已經虧損235億日元,退出的原因是為了停止虧損。另外,松下還計劃在2021年退出液晶顯示器行業。
這次的出售事件標誌著日本從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晶片製造大國轉為半導體制造和材料供應國,未來主要服務於中國和南韓的半導體公司,而未來,中國的晶片產業或會快速崛起。
從去年資料顯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銷售額就高達2519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了21.5%。而且,中國企業華為、紫光展銳、阿里巴巴等也參與晶片的研發,還取得新的成果。
在日本半導體發展的鼎盛時期,美國就坐不住了,藉由《通商法》來壓制日本的發展,緊接著日本就遇上了半導體產業的衰退時期,儘管能存活下來,但回不去了。這次美國看見中國企業在半導體產業上取得很好的進展,美國又坐不住了,打起了算盤,有了收購的想法。只要對自己有利益可言,美國就馬上準備行動。
據近日報道,美國達爾科技計劃以4.28億美元收購中國大型半導體公司敦南科技,估計在討論當中,目前還沒有收到批准的訊息。萬一通過了,那麼中國這段時間積累的技術成本和研發花費的時間豈不是白白流走,不過這計劃成功的可能性不高。
您的企業需要融資嗎?對接資本請參加資本賦能峰會
最新評論
-
1 #
-
2 #
為什麼要美國公司收購?
國家干預,有關國家安全禁止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