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閱讀導航

前言“中國巴菲特”的激進征服世界之旅出海中資紛紛折戟回鄉新趨勢:海外專案戰略性投資

前言

9月23日,全球最古老的旅行社——托馬斯庫克集團(Thomas Cook Group)宣佈,該公司已向英國高等法院遞交強制清算申請,並將由英國政府接管。

這也意味著,這家存世178年、每年接待1900萬人的英國旅遊公司正式宣告破產。

雖然在破產之前,托馬斯庫克與其佔股18%的大股東——總部位於上海的復星集團就其價值9億英鎊的“挽救方案”談判已經磨了整整幾個月、並於8月份達成協議:

復星同意注資4.5億英鎊,以換取該公司旅遊運營業務75%的股權和其航空業務25%的股權。

但在9月初,RBS及多家銀行又向托馬斯庫克要求追加2億英鎊應急準備金,以幫助該公司度過冬天業務慘淡的淡季。

在倫敦市中心的一家律師事務所裡,復星與來自RBS以及托馬斯庫克的代表談了近8個小時之後最終決定,不再追加資金來拯救這家已經出手救過一次的公司。

復星在一份宣告中表示,該公司對這個結果感到“失望”,並補充稱其“立場在整個過程中保持不變,但不幸的是,其他因素髮生了變化”。

——這橫生枝節的2億英鎊,便由此成為了壓垮托馬斯庫克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這場變故,不僅使全球50萬個旅客當場滯留被困;

也給這些年來對中資出海滿懷著一腔熱血的野心家們,狠狠地打了一記現實的耳光。

1

“中國巴菲特”的激進征服世界之旅

一提到上海灘,就不能不知道復星,以及素有“中國巴菲特”之稱的郭廣昌。

郭廣昌於1967年出生在浙江東陽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25歲那年,他創辦了廣信科技諮詢公司,為企業提供市場調查和諮詢服務。

兩年的市場初試水之後,他將廣信更名為以自己的母校命名的“復星”,即“復旦之星”。

之後,在復旦大學的幫助下,復星成功推出了一種新型基因診斷產品——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並藉此迅速發展壯大,後來又憑藉復興集團控股多家旅遊服務、醫藥、金融等眾多板塊的公司。

——雖然這位畢業於復旦大學的董事長,在外更喜歡將這三類企業稱為“快樂、健康和富足”。

復星從2009年開啟國際化戰略,2010年完成首筆交易,2012年和2013年分別完成了2起海外收購,隨後在2014年和2015年高歌猛進,分別完成了14起和17起海外併購案。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底,復星的海外投資超300億美金,這包括在當年賺盡眼球收購的著名法國老牌旅遊度假村運營商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以及該公司購入托馬斯庫克的股票。

當年,中國出境旅遊業正如日中天,每年有超過1億的中國遊客出國旅行,歐洲又是最熱門的景點之一;

而當復星使曾經業績萎靡不振的地中海俱樂部面目一新,吸引了前赴後繼的富有中國遊客之後,便也期望能將這家度假村的成功模式複製在托馬斯庫克上。

事實上,在復星投資後,地中海俱樂部度假村來自中國的遊客人數增加30%,且其中國區收入同比增長了33%。

——前途看起來似乎一片光明。

於是,復星集團除了一直在加持托馬斯庫克的股票之外,復星集團旗下的復星旅遊文化還在2016年與托馬斯庫克合資成立了名為“託邁酷客”的品牌,並藉此打入中國出境旅遊市場。

而截至今年6月,復星旅文持有托馬斯庫克約11.4%股權,而復星國際持有約7%股權——復星集團以約18.4%的持股為托馬斯庫克的最大股東。

郭廣昌曾在採訪說過,復星的投資戰略是“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

事實上,在多筆海外併購中,復星均是靠以高溢價的方式擊敗競爭對手,而在背後提供支援的則是中國內資銀行。

2015年年初,在經歷了八輪的報價激烈爭奪之後,復星在第三次以每股24.6歐元的加價反超,終於打敗了義大利富豪安德烈·博諾米(Andrea Bonomi)奪得了地中海俱樂部;

這場競價戰也讓復星付出了不菲的代價——最終給出每股24.6歐元的報價,比最初的每股17.5歐元高出了41%。

與此同時,復星在那一年頻繁地通過國內銀行融資。

2015年5月,復星國際已經從22家銀行籌得8億美元三年期子彈式定期貸款;12月,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釋出公告稱,同意給予復星系集團授信額度98億元(含復星系及國藥系在本公司存量授信額度),期限為一年。

也正是有了這份“不差錢”的底氣,復星才能在競購地中海俱樂部、葡萄牙最大保險公司Caixa Seguros等案例中不懼加價。

——但2016年風向就變了。

2016年上半年,復星終止了兩項海外收購計劃,一項是擬投資4.61億美金從德雷克集團有限公司處收購以色列保險商Phoenix Holdings 52%股權,另一項是收購比利時商業銀行BHF KB。同年12月份,復星國際宣佈出售美國特種險Ironshore100%的股權。

“屋漏偏逢連夜雨”。

事實上,托馬斯庫克也不是現在復星旗下唯一陷入困境的海外收購案——作為希臘零售商Folli Follie的第二大股東,復星在去年一家對衝基金對其銷售資料提出異議並做空該股後,目前正在努力地應對這場危機。

但復星仍然是目前極少數仍在追逐海外交易的中國企業巨頭中最後僅存的幾家之一。

2

出海中資紛紛折戟回鄉

事實上,曾經與復星一樣激進收購海外資產的海航集團、萬達集團和安邦保險,近年來都在不約而同地紛紛出售資產,以削減海外收購熱潮所累積的鉅額槓桿。

根據Dealogic的資料,今年迄今為止, 中國企業已同意出售價值約400億美金的海外資產,與此同時,中國企業今年僅購買了350億美金海外資產,成為海外資產的淨賣家。

而根據畢馬威(KPMG)和悉尼大學商學院(University of Sydney Business School)的最新統計報告,2018年,中國在澳洲的投資額下降了36.3%,即82億澳元。

聯合撰寫這份報告的商學院教授亨德里斯克(Hans Hendrischke)認為,來自中國的投資額下降程度非常顯著,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國有企業。他表示,中國在澳洲的投資下降受到了中國資本管制、兩國外交關係和對中國資本在澳洲投資的安全擔憂的影響。

據悉,2017年6月中旬,中國銀監會要求各大行排查包括上述公司在內的數家企業的境外授信及風險分析,重點關注併購貸款及內保外貸的情況;當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又轉發了《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指導意見的通知》,其中明確表示:

“限制境內企業開展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

以海航為例,該公司自2016年開始在海外併購上花費超400億美金,其中包括高調收購了希爾頓和德意志銀行的股份;

但是自2017年末以來,海航已出售了至少200億美金資產,其中包括在今年早些時候,將此前上市受阻的瑞士航空服務公司佳美集團以14億美金的價格出售給RRJ Capital;而9月初,海航旗下的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甚至無法按時兌付一筆應向國際投資者償還的2億美金債券。

萬達則已經出售了美國貝弗利山莊和歐洲足球俱樂部的地產。

而曾連續收購海外資產的安邦保險,也已出售了其大部分海外資產,包括不久前剛以58億美金出售給南韓未來資產集團(Mirae Asset)的一批酒店。此前,其原董事長吳小暉因涉嫌集資詐騙652億人民幣,而在去年被判處18年徒刑。

然而,復星卻似乎仍然沒有停下腳步的意思。

另據彭博社彙編的資料顯示,復星目前仍有大約22億美金的待決交易。

畢竟,作為一個目前在香港上市的三家子公司的市值約為220億的集團,它的終極目標在於”成長為一個市值為1000億美金的商業帝國”。

3

新趨勢:海外專案戰略性投資

“過去幾年中,中國買家曾經為了聲譽,一直在追逐一些大牌企業。”

事實上,對於那些曾經一度執著於海外瘋狂擴張的中國企業來說,現在可能才是潮水退去、並開始真正冷靜做出正確選擇的時機。

Natixis的亞太區投行業務主管Raghu Narain表示,“在過去一段時間中,有些中國對外投資交易其實缺乏行業邏輯。”

“那些債務過多,以及缺乏邏輯或實際的協同效應的公司交易,現在正在逐漸破裂。”

不過,對於那些與其戰略以及核心業務密切相關的海外企業來說,來自中國的買家的熱情仍然不減。

亨德里斯克教授表示,“中國對於資源、能源和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戰略投資,已經讓位於那些規模較小的投資,以及與中國消費市場需求直接相關的戰術性投資專案。”

——比如中國乳業公司蒙牛與澳洲嬰兒配方奶粉公司Bellamy's(貝拉米)之間、正在商洽的15億澳元收購計劃。

實際上,這一風向也引來了近年來正密切關注尋覓及中資合作伙伴的澳洲保健品商Blackmores(澳佳寶)的眼紅。早年間,該公司見證了競爭對手Swisse被合生元以近17億澳元總價收購。

剛剛卸任該公司臨時CEO的大股東Marcus Blackmore於日前表示,被中資企業收購將是澳佳寶的理想歸宿:

“我無時無刻都不在這麼想。”

按Blackmores昨日85.10澳元的收盤價計算,他本人所持有的23.1%股份價值約為3.5億澳元。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鋼鐵資訊化和 IDC 雙輪驅動,成長具有高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