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美聯儲是美國的中央銀行。所謂中央銀行是國家中居主導地位的金融中心機構,是國家干預和調控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事實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中央銀行在早期階段都是私營性質的:作為英國央行的英格蘭銀行是在1694年由英國皇室特許蘇格蘭人威廉 · 彼得森等創辦;作為法國央行的法蘭西銀行是在1800年1月18日由銀行家讓·德康特勒和讓·德佩雷戈在拿破崙的支援下創辦的私人股份公司......然而央行畢竟不同於一般的商業性銀行:央行的主要職能並非像一般的商業性銀行那樣承擔資金融通業務,相比之下央行更多是承擔調控國民經濟的職能,負責制定並執行國家貨幣信用政策,獨具貨幣發行權,實行金融監管。正因為央行獨特的職能地位使後來很多國家都對央行進行了國有化改革:1946年1月1日法蘭西銀行被國有化;同年英格蘭銀行由工黨政府收歸國有......作為中國央行的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於1948年11月,其職能地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組成部門,也就是說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務院領導下的政府機構,具有和一般的商業性銀行完全不同的性質。在世界範圍內央行的國有化改革可以說是大勢所趨:現在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儘管絕大多數企業都是私營性質,但涉及國計民生的央行一般還是由國家管理,相比之下相比之下作為美國央行的美聯儲就顯得比較獨特了。自從《貨幣戰爭》一書流行開來後很多人認為美聯儲是獨立於美國政府的私營銀行。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作為美國央行的美聯儲從誕生之日起關於身份定位問題就沒扯清楚過,事實上連美國人自己都說不清這究竟是一個政府機構還是私人銀行。

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法國、荷蘭、西班牙等歐洲列強都為美國提供了大量援助,而這些援助並非所有都是無償援助,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貸款的方式提供的,獨立後的美國為此揹負了7700多萬美元的各種債務。也許有的朋友一看這數字就想笑:現在人家的債務已高達22萬億都不在乎,這7700多萬小意思啦。要知道美國獨立是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距今已有兩百多年。大家不妨回憶一下十年前的物價水平和今天相差多少,那麼兩百多年前的7700多萬美元要放在今天該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的聯邦政府一看到這7700多萬美元的賬單就頭疼。按說最該頭疼的就是直接主管財政工作的財政部長,然而當時的財政部長漢密爾頓卻表現得灰常淡定。漢密爾頓一上任就公開表態:債務如果操作得當將會是福音!他在任內基本上是拿美國政府7700多萬美元的債務當魔方玩的。漢密爾頓先跟各位債主們表態:不是哥們我賴賬啊。只是我現在實在是沒錢,您老就是打死我也還是沒錢還您,不過您要是再借我點不就有錢還您了嘛。現在我們設身處地想象自己是當時美國政府的債主,那麼是不是很有想大嘴巴抽人的衝動啊?見過耍無賴的,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舊的債還沒還,居然想借新的,是不是給你臉了?漢密爾頓沒挨大嘴巴子,事實上他有一套完整的邏輯:如果我能保證還清本金並讓你賺到利息,那麼你借不借?這時債主們一掂量合計:反正打死這傢伙也還不出錢來,你既然能保證連本帶利還我,那就看你咋折騰唄。但借錢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你美國政府需要有很好的借款信用,不準空口白牙亂許諾。這下思路理清了:要還債就需要先借債,而要借債就要先建立信用,要建立信用就必須使美國政府擁有穩定的收入和金融體系。在漢密爾頓看來:自己必須建立一個龐大而穩定的體系使債務不僅不會成為拖累美國發展的負擔,反而成為支撐國家運作的福音。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銀行,從而統一併穩定貨幣,為政府儲備聯邦基金提供保障,還能為商業活動提供貸款和資金。

漢密爾頓這個動議一提出就引發了爭議。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因此在美國協調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權力就是一個大問題,尤其是在執行機制尚不成熟的建國早期歷史上這就表現得更明顯了。漢密爾頓的動議一開始是被國會否決的,當然反對者提出了他們的理由:這樣一個全國性銀行比其他銀行有更多競爭優勢,會造成它在私營銀行業務上的壟斷;這樣一個全國性銀行超出美國憲法規定的聯邦政府許可權;更為關鍵的是成立全國性銀行會削弱各州政府的權力。在美國的建國邏輯中聯邦政府的權力是各州讓渡出來的,可想而知主張維護州權的人士對漢密爾頓關於全國性銀行的動議是不會歡迎的。儘管後來漢密爾頓力排眾議於1791年在費城成功建立了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全國性銀行——美國第一銀行,但國會只批准第一銀行經營20年。20年的期限屆滿後第一銀行必須獲得國會的重新批准才能繼續存在。結果20年期限屆滿後兩派政治勢力圍繞央行的爭議依然激烈,以致於央行停辦了4年。1812年第二次美英戰爭爆發後美國經濟陷入混亂的狀態,大家感覺還是需要有一個央行對全國經濟進行約束和總攬,於是1816年第二合眾國銀行再次獲得試執行20年的許可權。這時美國國內圍繞央行的爭議依然是激烈的,反對派只是同意央行試執行20年。此後美國經歷了長期的自由金融時代:這一時代是不存在一個統一的中央機構管理全國性金融業務的。在各個商業金融機構沒出現危機的時候中央銀行似乎是可有可無的。但是遇上金融危機時如果沒一個統一的金融機構對全國金融秩序進行規範和管理,那麼國民經濟很容易崩潰。20世紀初美國金融行業就出現了嚴重的危機,於是又有人開始提議成立一個類似中央銀行的機構。

20世紀初的美國大量新興工業崛起,創業機會很多,投機的創業者更多。1906年金融投機吸引到美國的資本總額達到了5億美元,美國信貸機構投入的資金約為3億美元。這種熱錢投機的結果就是泡沫,而泡沫總是會碎的。1907年10月紐約一半的銀行貸款都被押在信託投資公司的各種股票債券上,此時金融市場已岌岌可危。隨著美國第三大信託公司即將破產的傳聞甚囂塵上,一時間驚恐的投資者徹夜排隊在信託公司門口要求撤資,銀行業手忙腳亂催收貸款。到處都要錢,到處都沒錢,貨幣緊縮,借款利息飆漲,股市在一片混亂中停盤。當時的紐交所主席不得不上門請當時首屈一指的大財團當家人J·P·摩根出面挽救危局。摩根果然能量非凡:他通知全球主要的銀行家火速趕來開會。16分鐘後摩根就向美國金融界宣佈:他的系統開閘放水。1907年這次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世界幾次重大危機之一,而在美國幾乎是靠摩根一人之力將美國從金融系統崩潰的邊緣拉回來的。事實上摩根所掌控的金融系統在1907年金融危機中所起到的就是央行的作用。1910年11月22日摩根又邀請了一大群富豪在位於佐治亞州的哲基爾島的獵鴨俱樂部聚會。這可以說是一次神祕的聚會:俱樂部提前撤換了所有服務人員,任何記者都不準接近這裡,連受邀嘉賓都是使用假名登上一輛私人名義租下的火車前往該地。在隨後的一週時間內人們赫然發現:諸多政界和金融界的大佬們消失得無影無蹤,後來人們才知道他們都被摩根請去打鴨子了。這些人名義上是去打鴨子度假,可實際上他們是在討論關於央行的問題。這些大佬們知道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的權力博弈使各州對中央銀行是極為敏感的,於是他們決定新成立的機構不使用“美利堅中央銀行”這樣具有刺激性的名稱,而是將其命名為美國聯邦儲備系統。這些大佬也知道中西部居民對華爾街的財團大佬們是有些不滿情緒的,於是他們在華爾街大財團之外從全國各地找了12家銀行來共同組建這個系統,連總部都設在華盛頓,這樣看起來和紐約華爾街似乎沒任何關係。

1913年12月23日新上任的威爾遜總統簽下了參議院剛通過的聯邦儲備法案,至此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簡稱美聯儲)正式誕生。現在美聯儲的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牽動著世界經濟的神經,在經濟界美聯儲主席的地位甚至能壓過美國總統。然而在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後美聯儲的身份定位問題依然是個謎。在陰謀論的觀點中美聯儲是金融寡頭把持世界經濟的工具,而與之針鋒相對的觀點則認為美聯儲是穩定美國乃至世界金融市場的力量。其實大家爭來爭去也很難得出一個準確答案,因為連美國人自己都不清楚美聯儲究竟是一個政府機構還是私人銀行。早在1939年就有一個國會議員提出:美聯儲旗下的12家會員銀行是由諸多商業銀行所控制的,這些商業銀行還持有美聯儲的股份,所以本質上應該是私營性質的。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就是:既然美聯儲本質上是一傢俬營性質的銀行,那麼美聯儲大樓自然不屬於美國政府的公共建築,按理就該繳納私有建築必須繳納的地方財產稅。國會議員和美聯儲之間的爭執很快被哥倫比亞特權的稅務工作人員得知,於是他們給美聯儲寄去了稅單。美聯儲方面的應對之舉是派代表給稅務人員上課:美聯儲是獨立於美國政府的一個政府部門。這邏輯聽起來似乎很複雜啊,看來有必要捋一捋。美聯儲的主要組成部分為聯邦管理委員會、12家聯邦儲備銀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其中這12家地方聯邦儲備銀行並不屬於美國政府,而是由4000多家商業銀行組成的私營機構。而這些地方聯邦儲備銀行行長也會代表各區參加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會議。事實上美國總統的確無權干涉美聯儲的事務,但美聯儲的決議也不是自己關起門來拍腦袋決定的,而是代表著大多數地方聯邦儲備銀行的意見。

在美聯儲一開始的設計體系中就體現了話語權分散的特點:美聯儲主席和12家銀行的董事由美國總統提名任命,但無罷免權。總統提名後經國會確認通過才能上任。美國是一個三權分立型國家:立法權由議會掌握,行政權由政府掌握,司法權由最高法院掌握。美聯儲的權利來自掌握立法權的國會,負責制定美國的貨幣政策,所以美聯儲不需要聽命於掌握行政權的總統差遣。從職能方面來看:美聯儲所承擔的是貨幣發行和對金融機構監管的職能,這與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並沒區別。美聯儲一個鮮明的特徵就是獨立:事實上美聯儲既不需要順從於美國總統,也並非像陰謀論中所言是華爾街財團的工具,這就是一個獨立個體。正是這種獨立性導致在美元的發行問題上美聯儲是獨立於美國政府的。說白了美國發行多少貨幣是由美聯儲獨立做出的決定,美國政府是無權讓美聯儲發行貨幣的。然而這是否說明美國的貨幣不屬於國家呢?事實上美國具有典型的大社會小政府特徵:在美國很多社會公共事務並不是通過政府完成的。這可能和東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有關:東方國家在社會生活層面基本上是一種叢集生活狀態,在這種生活狀態下政府對老百姓社會生活的干預力度是比較大的,而人們在處理各種紛繁複雜的社會問題時的第一反應也是找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這點即使是在實行西式選舉制度的日、韓、印等國也是一種普遍現象。然而西方國家的社會生活狀態更多的是一種自治生活狀態——大量紛繁複雜的社會事務不是由政府職能部門解決的,而是由群眾自發組織的各種民間協會解決的。在美國政府並不能完全代表整個國家,美聯儲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是受到諸多制約的:美聯儲必須接受來自美國國會的監督,還必須在美國建立起來的經濟政策框架下工作,這也保證了美聯儲必須和美國的經濟工作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適應。

美聯儲在職能上是以管理全國的金融秩序為主要目標,是不同商業性銀行的非盈利機構,但在決策上又具備相當的獨立性。這是引起關於其身份定位問題的最大爭議:美聯儲承擔的是社會公共職能,但在運作模式上旗下的12家會員銀行又是私有制。有人認為美聯儲是美國的一個獨立政府部門,有人認為這是一傢俬人銀行。事實上美聯儲的身份本就是模稜兩可的。其實這種爭議產生的根源還是在於傳統的東方思維對我們的影響:其實這種承擔社會公共職能而又具有獨立地位的組織並非只有美聯儲。美國紅十字會作為全球最大的救援組織之一承擔的是災民救援和應急防備的職能,但卻不是美國政府的下屬機構。這種利用民間組織處理社會公共事務在美國其實是比較常見的,只不過由於美元的強勢地位才使美聯儲格外引人矚目。我個人傾向於認為美聯儲是一個獨立於美國政府的非官方機構,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的貨幣發行權不屬於國家,而是因為在美國這種大社會小政府的國情下政府本來就不完全代表國家。事實上美國的國情註定央行只能是非官方機構:在聯邦制的美國一直都存在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的權力博弈問題,正是這種博弈導致在美聯儲之前的美國第一銀行、第二銀行兩次關於央行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事實證明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央銀行是會引起各州政府的反感的。一個受聯邦政府控制的中央銀行顯然不是各州所樂於見到的,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聯邦政府無權干涉美聯儲獨立發行貨幣也是一種權力博弈制衡的結果。回到我們上文提到的哥倫比亞特權稅務人員和美聯儲的爭議事件:雙方的官司打了好幾年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稅務局和美聯儲感覺自己都快被繞暈了。後來稅務局找到了一份證據:1935年美聯儲花75萬美元跟美國政府買地蓋大樓時是簽了交易書的。試問美聯儲如果是政府部門,那麼聯邦政府為什麼要籤個合同賣地給自己呢?最後美聯儲12家銀行簽訂新契約:將這棟美聯儲大樓的產權轉讓給美國政府,他們只是在其中公辦。這個事件可以說坐實了美聯儲模稜兩可的地位。

最新評論
  • 1 #

    羅斯柴爾德家開的銀行

  • 2 #

    美聯儲是一個組織,背後控制者是羅斯切爾德家族,美國兩大黨:民主黨和共和黨,背後一個是洛克菲勒財團,一個是摩根財團;這兩個財團背後是羅斯切爾德家族財團。

  • 3 #

    不好說,從來沒公開過資料。究竟誰控制還真不知道

  • 4 #

    美聯儲是中央銀行,是超越黨派的國家機構。

  • 5 #

    這下搞清楚了,美國國家欠的22萬億負債,找不到人還了。美國的央行都是私人銀行的,你找誰還錢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產城融合推介 務實合作共贏—陝粵港澳合作周的“寶塔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