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截至2018年美國GDP突破了20萬億美元大關,牢牢穩居經濟規模世界第一的地位。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同年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國大約是13萬億美元、第三位的日本是4.971萬億美元、第四位的德國是3.997萬億美元、第五位的英國是2.825萬億美元、第六位的法國是2.778萬億美元、第七位的印度是2.726萬億美元、第八位的義大利是2.074萬億美元、第九位的巴西是1.869萬億美元、第十位的加拿大是1.709萬億美元、第十一位的俄羅斯是1.647萬億美元、第十二位的南韓是1.62萬億美元......這麼一對比就不難發現:美國的經濟規模幾乎接近於排在第二至第四位的中、日、德三國之和,如果在排除掉中國這個十萬億級別的龐然大物後相當於排名第二至第十位的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印度、義大利、巴西、加拿大八個國家之和。然而與此同時美國的債務規模也達到了22萬億美元。其債務規模相當於GDP的110%。現在美國每年的債務利息支出就達到了5000-6000萬美元。這令人不禁要問:為什麼經濟規模世界第一的美國會欠下這麼多債務呢?這個問題其實分為兩個層面:其一美國為什麼要借這麼多債?其二美國為什麼能承受得了如此龐大的債務?

其實欠債這事在美國是有歷史傳統的:今天美國的經濟規模位於世界第一,不過獨立之初的美國可沒這麼財大氣粗,事實上美國第一屆政府內閣最頭痛的問題就是債務問題。獨立戰爭中法國、荷蘭、西班牙等歐洲列強都為美國提供了大量援助,而這些援助並非所有都是無償援助,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貸款的方式提供的,獨立後的美國為此揹負了7700多萬美元的各種債務。也許有的朋友一看這數字就想笑:人家22萬億都不在乎,這7700多萬小意思啦。要知道美國獨立是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距今已有兩百多年。大家不妨回憶一下十年前的物價水平和今天相差多少,那麼兩百多年前的7700多萬美元要放在今天該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的聯邦政府一看到這7700多萬美元的賬單就頭疼。按說最該頭疼的就是直接主管財政工作的財政部長,然而當時的財政部長漢密爾頓卻表現得灰常淡定。漢密爾頓一上任就公開表態:債務如果操作得當將會是福音!他在任內基本上是拿美國政府7700多萬美元的債務當魔方玩的。漢密爾頓先跟各位債主們表態:不是哥們我賴賬啊。只是我現在實在是沒錢,您老就是打死我也還是沒錢還您,不過您要是再借我點不就有錢還您了嘛。現在我們設身處地想象自己是當時美國政府的債主,那麼是不是很有想大嘴巴抽人的衝動啊?見過耍無賴的,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舊的債還沒還,居然想借新的,是不是給你臉了?漢密爾頓沒挨大嘴巴子,事實上他有一套完整的邏輯:如果我能保證還清本金並讓你賺到利息,那麼你借不借?這時債主們一掂量合計:反正打死這傢伙也還不出錢來,你既然能保證連本帶利還我,那就看你咋折騰唄。但借錢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你美國政府需要有很好的借款信用,不準空口白牙亂許諾。這下思路理清了:要還債就需要先借債,而要借債就要先建立信用,要建立信用就必須使美國政府擁有穩定的收入和金融體系。

在漢密爾頓看來:自己必須建立一個龐大而穩定的體系使債務不僅不會成為拖累美國發展的負擔,反而成為支撐國家運作的福音。首先需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銀行,從而統一併穩定貨幣,為政府儲備聯邦基金提供保障,還能為商業活動提供貸款和資金。美國最早的央行就這樣在漢密爾頓的主持下成立了,後來幾經變身後發展成為今天的美聯儲。光有銀行是不夠的,錢也不是憑空印出來的。政府的收入怎麼來?如果放在其他國家當時主要是通過徵稅取得財政收入。然而這時的美國還沒理順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關係問題,因此聯邦政府向地方徵稅也是一個極為敏感而不好操作的問題。當時美國政府將關稅和消費稅兩大稅種作為突破口:以前北美十三州是彼此獨立的,現在既然已統一到聯邦旗下,那麼以美國政府的名義對國外進口貨物徵稅自然也就成為順理成章之事,況且還能起到本土工業的作用。相比之下消費稅問題一度引起過混亂,不過在聯邦政府的強勢堅持下最終還是通過了。政府有收入了,國家還要發展啊,不然怎麼保障收入的持續、國債的穩定呢?為此漢密爾頓提出要發展製造業。漢密爾頓的計劃使美國迅速恢復了信用,保障了工商業的強勁發展,國債開始成為美國發展崛起的超級引擎。此後美國人玩國債的手段日益出神入化,也許漢密爾頓復生也會被今天美國高達22萬億美元的負債嚇一跳吧。獨立之初的美國欠債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是正常的,然而現在經濟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一的美國為什麼還會欠下如此之高的債務呢?事實上自從漢密爾頓以負債推動美國的國家發展後這種模式就一直被沿用至今。

現在美國的經濟規模的確位居全球首位,但與此同時美國需要花錢的地方也特別多:長期以來作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的美國為維持自己的霸權地位一直維持著強大的武裝力量。目前美軍現役武裝力量是由54.1291萬陸軍、37.1723萬海軍、33.3772萬空軍、19.5338萬海軍陸戰隊組成的,就軍隊規模而言:美國的現役部隊人數在全世界僅次於中國。除此之外美國還有大量預備役部隊:陸軍預備役部隊員額為20.8萬人、陸軍國民警衛隊35.7萬人、海軍後備隊9.08萬人、陸戰隊後備隊4萬人、空軍後備隊7.42萬人、空軍國民警衛隊10.7萬人。眾所周知供養航母是一筆不菲的開支——這點我們可以從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航母的命運可見一斑:蘇聯時代一共建造過九艘航母,然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由於缺乏軍工研發經費和航母維護保養費用而不得不自廢武功,現在的俄羅斯只保留了“庫茲涅佐夫”號這一艘航母。事實上航母絕對是一國綜合國力的體現——要擁有航母必須具有完備的軍工研發生產體系,同時也必須擁有充足的維護保養經費,所以航母也被視為大國的標誌。世界上航母數量最多的是美國:美國海軍目前擁有尼米茲號、艾森豪威爾號、卡爾文森號、西奧多·羅斯福號、林肯號、華盛頓號、斯坦尼斯號、杜魯門號、里根號、布什號、福特號11艘正在服役中的航母,是目前全球航母數量最多、排水量和體積最大、艦載機搭載數量最多、作戰效率最強大且全部使用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國家。目前美國本土擁有軍事基地871個:其中陸軍基地245個、海軍基地242個、空軍基地384個。此外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的140多個分佈著美國的374個海外軍事基地和30萬駐軍。全世界規模絕對領先的軍事基地數量加上美國的戰略運輸機和戰略轟炸機、兩棲攻擊艦與航母等可以讓美國的軍力在第一時間投送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從2010年5月起美軍建立網路司令部,統一協調保障美軍網路安全、開展網路戰等與電腦網路有關的軍事行動,這使美國得以率先在資訊化時代掌握電子資訊戰的核心優勢。美國的軍事優勢不僅從傳統軍事領域延伸到了網路資訊戰領域,同樣也延伸到了外太空。規模龐大的武裝力量、全世界最大規模的航母戰鬥群、眾多海外軍事基地以及網路戰、太空戰技術無不體現著美國軍事實力的強大,然而與此同時這些都是要花錢的。近年來美國的軍費開支一直是逐年增長的:早在2018年4月26日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就向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提交了高達7160億美元的2019年美國軍費預算議案,也就是說2019財年的軍費預算其實在2018年就出來了。在此之前2017財年和2018財年的軍費預算則是6187億美元和700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呢?2017財年軍費開支排名全球第二至第十的中、英、俄、法、日、德、韓九國的軍費開支加起來也只有美國軍費開支的70%左右。按說這樣的軍費開支已足夠令人震驚了,然而在接下來的兩年美國的軍費預算額度一直在增長。

軍費開支在美國的財政開支中佔據相當的比例,除此之外美國還有很多需要花錢的地方:美國的競選制度使候選人在競選時需要給美國人各種許諾,那麼上任以後就需要兌現這些承諾。自從《貨幣戰爭》一書流行開來後很多人認為美聯儲是獨立於美國政府的私營銀行。這種認識其實並不完全正確: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家儘管絕大多數企業都是私營性質,但涉及國計民生的央行一般還是由國家管理,相比之下美國就顯得比較另類。作為美國央行的美聯儲從誕生之日起關於身份定位問題就沒扯清楚過,事實上連美國人自己都說不清這究竟是一個政府機構還是私人銀行。既然連美國人自己都說不清的問題,那麼咱們就更沒必要去糾結美聯儲的性質問題了。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在美元的發行問題上美聯儲是獨立於美國政府的。說白了美國政府無權叫美聯儲印錢給自己花,那麼當財政出現了較大的赤字時就只能通過發行國債來解決了。大家不妨設想:我們日常生活中欠銀行錢最多的是大老闆還是平民百姓?一般來說平民百姓只會在涉及買房買車這些大件時會向銀行貸款。如果一個人的日常生活都混到需要靠借錢過日子,那麼估計一定會被大家視為失敗者。與此相反的是大老闆們卻是被銀行追著求他借錢。要知道大老闆們是有錢,可他們的工程專案攤子鋪得大呀,這就和我們普通老百姓在買房買車時需要貸款是一個道理。美國的經濟規模的確是世界第一,可相比之下攤子鋪得比小國大得多,所以各種開支也比小國大得多。加之美國自從立國時漢密爾頓開創了獨特的金融借貸體系後就一直養成了提前消費、借貸消費的習慣。這樣美國就像一家大公司一樣:雖然家大業大,但花銷也大,既要投資又要過日子,既要發展經濟,又要維持軍事霸權,國內生活水平還不能降低。小國窮國啃玉米棒子也叫吃飯,可人家美國人非得吃著肯德基、喝著可樂才認為達到了最起碼的最低生活標準。他們又不能像小門小戶那樣攢錢買東西搞建設,那就只能預支未來的錢滿足今天的需求。

大家不妨看看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幾家不貸款的大公司?相比之下您見過有幾個普通老百姓或者是小規模的個體工商戶欠著銀行一大堆債的?至於說欠的錢怎麼還其實也不成其為問題——只要還能夠繼續借錢,只要債務不超過一定水平,那麼這種借貸行為就可以持續下去。事實上美國人從來沒想過把國債全給還清了,反而是希望發行增加債務,從而促進美國經濟發展並繼續維繫美元霸主的地位。那麼美國人為什麼就不擔心因無力償付債務而面臨破產風險呢?首先美國是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作為信譽保障的。別看美國經濟只有不到3%的增速,實際上美國政府對經濟增長是較為保守的。美國在高階核心技術領域擁有巨大優勢:美國每年的科研經費投入世界第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諾貝爾獎得主都是美國人。從網際網路到載人航天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始終居於領銜地位。蘋果、微軟、谷歌、英特爾等高新技術企業使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網路資訊科技,美國也是全世界唯一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從上世紀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第三次產業革命是從美國興起,逐漸向全球範圍蔓延的,在這場以原子能、資訊科技、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生物工程、海洋技術等領域為主的產業革命中美國佔據了絕對的優勢。20世紀的美國先後策劃了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和人類基因組計劃,只要看看美國的矽谷就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美國掌握著當今全球產業的核心技術優勢。如果將全球產業鏈比喻成是生物鏈,那麼美國就像是虎豹這樣的大型食肉動物,其他國家要麼是像豺狼這樣的小型食肉動物,要麼就是食草動物。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美國可以利用自己在核心技術領域的優勢以剪刀差的模式剪別國的羊毛,而別國即使再怎麼心不甘情不願,可出於技術上的差距也無可奈何。舉一個淺顯的例子:有的產品儘管打著XX國生產製造的旗號,但其核心研發技術是掌握在美國手中的,處於產業鏈上游的美國就能以此為由收取高額的專利費用、商標費用。很多高科技裝置和技術是美國人所不願出售給別國的,而一旦美國稍微放開口子出售一點高新技術裝置都會帶來鉅額的利潤,所以美國償還債務的能力其實是不容低估的。

美國經濟的發達還受益於美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霸主地位:1944年7月1日44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佈雷頓森林舉行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正是這次會議確定了二戰後的國際貨幣體系——佈雷頓森林體系。根據這一體系: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世界上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作為國際交易的結算貨幣,由此奠定了美元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霸權地位,也奠定了美國在國際貿易金融領域的壟斷地位。上世紀70年代隨著石油危機的爆發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被當時的尼克松政府宣佈結束,隨即美國又適時建立美元石油交易體系作為替代,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霸權地位由此一直延續至今。目前美國在國際貿易金融領域處於絕對的霸主地位,只要國際貿易依然使用美元結算,美國在國際貿易金融領域的壟斷地位就不會喪失。目前美國對外發行國債達到了20萬億美元,可這個欠債大國卻並沒有垮掉,事實上由於美元霸權對世界經濟的捆綁意味著美元的倒下將引起世界經濟的大崩潰,也就是說美國經濟的波動會造成世界各國一起倒黴。在這樣的情況下債權國根本不敢想象美元的破產,因為那將意味著自己血本無歸。如果我們站在借錢人的角度看:身上有錢花不掉,也沒什麼好的投資專案,又不能讓錢白白閒著,那唯一的辦法就是借給有需要的人掙點利息。問題在於借給誰呢?大老闆資產豐厚,有足夠抵押,把錢借給他不必擔心賴賬或還不起。資產雄厚信用等級高的大公司會有銀行主動上門,而缺少資金的個人和小企業只能去找利息高得離譜的民間借貸。國家其實同樣如此:小國窮國其實比美國更缺錢,甚至願意支付更高的利益,可還是沒人敢借錢給這些小國窮國,因為它們不靠譜。所以美國發行國債不愁沒有人來買。一旦大家都這樣想時美國就變成了變成了全球的銀行:掌握美元霸權的美國能獨家發行貨幣,而全世界各個國家都變成了這個銀行的客戶,存錢、取錢都在美國這個壟斷的銀行裡完成。其實我們普通老百姓存在銀行裡的錢雖然名為存款,其實就類似於我們借給銀行的借款,然後銀行再把這些錢貸放出去創造利潤,從中給予我們一定的利息,剩下的收益就歸了銀行。美國的國債操作模式就相當於是一家世界銀行:大家都在裡面存錢、取錢,只要大家不是同一天去要求提現,那麼美國在對外債務到期時就完全可以拆東牆補西牆,輕鬆償還債務。如果我們這樣理解的話,那麼美國的國債本質上就是這家世界銀行中客戶存的多而取的少所產生的餘額。您有見過哪家銀行把客戶的錢還清過嗎?事實上銀行會一直不停吸收存款並貸放,從而產生利潤。美國現在所玩的這個遊戲模式就是:用國債的形式從世界各國吸納資金用於本國的建設,而當其中某個國家的債務到期時則用從其他地方借來的錢進行償還。這實際上就構成了一個不間斷的永續迴圈。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今年基金哪家強?王中王,廣發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