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蘇寧易購釋出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已完成對家樂福中國的股權收購。據了解,蘇寧國際以現金48億元人民幣等值歐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並已於9月26日支付完畢全部轉讓對價,完成交割手續。據悉,該交易已於8月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
根據交易雙方簽訂的股份購買協議和股東協議,在交割日後兩年之日起的90天期間內,轉讓方家樂福集團可以行使售股權,向蘇寧國際賣出其持有的全部家樂福中國股份。換言之,蘇寧國際或在兩年後百分百控股家樂福中國。
9月27日,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致家樂福中國員工的信中表示,期待家樂福中國和蘇寧集團在未來實現資源互補,加快產業鏈融合,全鏈路實現零售數字化改造,並賦能行業中小零售商。
早在5月9日,彭博社曾稱家樂福集團考慮出售中國業務,蘇寧易購6月23日釋出公告表示願意接盤。蘇寧方面強調,收購後的家樂福中國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獨立的運作,其組織架構和物業租賃等方面將不會發生重大變化。
但多位高管的離任表明家樂福中國正在經歷震盪。6月27日,根據英國零售商翠豐集團的公告,家樂福中國區主席兼CEO唐嘉年將從家樂福離職並加入翠豐集團。此外,家樂福華中區總經理吳博也於6月26日離職。
作為老牌零售巨頭,家樂福中國在吃到首波消費增長紅利後,卻因未及時完成業態轉型,最終出售業務,不可謂不唏噓。
家樂福中國曾經輝煌 家樂福於1959年在法國成立。作為全球零售商巨頭之一,家樂福開創了“大賣場”業態並業績斐然,曾位至全球第二大零售連鎖集團和歐洲第一大零售商。目前,家樂福在中國共開設210家大型綜合超市和24家便利店,覆蓋51個大、中型城市。 1995年,家樂福集團進入中國市場,並在北京開設了首家門店,曾有世紀初平均一年開設16家門店的高峰。彼時,仍為新興零售業態的“大賣場”,以其充足的布點,讓家樂福作為零售商擁有足夠高的話語權。 家樂福新供應商的“進場費”約在10000元到15000元之間,每個單品(SKU)的條碼費約為每家店每條碼1000元,年度扣點比例在3%左右。此外,家樂福還會向供應商收取一定的節慶費、促銷費,以滿足“大賣場”低價銷售的定位。 由於家樂福常通過拖延賬期的方式扣押供應商款項,有時可達數月之久;供應商在其面前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而家樂福等“大賣場”則可藉此時間差獲得現金流。 大量的現金流讓家樂福有了繼續開設門店的餘地。即使為了節約成本,家樂福們多選擇長期承租某物業。但在承租後,家樂福會將部分店面轉租給個體商戶,租金的積累也為其帶來不小的現金流。 此外,通過綜合人流、交通、物業成本等要素,家樂福在開店時一般會佔據各城市的優勢地段,使門店更容易獲客。正因如此,在輝煌時期,家樂福曾在大型商超業穩坐國內市佔率第一。
大賣場風光不再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家樂福中國在2018年中國快速消費品連鎖百強榜中位列第七名。電商平臺對傳統零售模式的衝擊,已然對家樂福有巨大影響。
此次收購公告披露,家樂福中國正面臨經營虧損。財務資料顯示,家樂福中國近兩年的營業利潤均為負;其在2017年的淨虧損為10.99億元,2018年則淨虧損5.78億元。
而在門店銷售額方面,家樂福的單店業績也自2009年起開始下滑。連鎖百強榜單顯示,2016年家樂福319家門店的總銷售額為505億元,單店業績則為1.58億元,同比下降約7.6%。
雖然積累了現金流、優質門店和標準化品類的商品,但作為傳統零售的代表,家樂福卻缺乏電商基因,始終未能建立完善的供應鏈和物流體系。
目前,家樂福在國內設立六處倉儲配送中心,包括深圳、嘉興、天津等地。但由於尚無法體現規模效應,且增加了公司的物流成本,這導致家樂福在配送運輸方面明顯遜色。
此外,由於“大賣場”業態的採購成本較高,也因此利潤較薄。對此,家樂福曾嘗試“農超對接”專案,通過全國各地的簽約合作社完成源頭採購,以期降低成本,但成效並不顯著。
同時,隨著各電商平臺的興起,供應商的渠道選擇增加,逐漸不再依賴家樂福等大型商超。在商超業態升級緩慢的情況下,原有的線下人流量紅利也逐漸消失。
從C端消費者角度來看,在國外風行的會員制度也始終無法在國內保障使用者粘性;隨著消費習慣趨於精細化,“大賣場”模式的低區分度也讓其逐漸失去競爭力。
雖然家樂福在2014年嘗試推出“Easy家樂福”便利店的小型零售模式,但從資料上看,還未能在市場中激起水花。截至目前,“Easy家樂福”在上海、無錫兩地僅有不到40家門店。
除了在中國市場受挫外,家樂福在全球範圍內的業務也遭遇困境。根據彭博資料,2007年起家樂福的營業收入增速開始呈下滑趨勢,其於2016年、2018年度的營收增長率為-11%和-10.3%。而在2018年1月,家樂福集團宣佈2022轉型計劃,為節約成本,擬在法國裁員2400人。
加碼零售資產能否讓蘇寧圓夢 當家樂福遲遲未在電商和新零售領域發力時,從家電賣場起家的蘇寧易購,將寶壓在了新零售上。 2017年,蘇寧易購啟動“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提出三年內開設20000家門店,並完成2000多萬平方米商業實體的落地。 截至目前,蘇寧已在全國開設約8880家門店,除了原有的家電門店外,還包括近年來新開設的快消品零售店蘇寧小店、紅孩子母嬰店和同大潤發合作的超市等,發展全零售業態的意願十分明顯。 根據蘇寧2019年一季度的財務資料,非家電類門店佔一季度收入增長的25.4%。但在快消品零售店領域,門店數已增至5098家的蘇寧小店仍處於燒錢階段;截至2019年一季度,蘇寧在蘇寧小店上的投入已超過50億元。而2017至2018年,蘇寧易購分別淨虧損0.88億元和3.59億元。
除了自營零售店外,蘇寧易購便選擇了改道收購零售資產。除了此次的家樂福中國外,截至目前,蘇寧已收購包括萬達百貨旗下的37家門店,和零售集團迪亞中國等。
對於收購家樂福,蘇寧易購曾對外表示,此次收購可以加速大快消品類發展,並由此搭建大快消品類全國倉儲供應鏈。未來蘇寧還將對家樂福中國的商超門店進行數字化改造,以期融合線上線下零售業態。
除了為蘇寧新零售提升快消品品類,家樂福的優質物業資源也是其優勢。但蘇寧此次將家樂福收入囊中,其前途仍然未卜。
其一,家樂福資不抵債的現狀讓蘇寧國際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雖然虧損降低了家樂福的估值,使這次收購有一定價效比,但家樂福如何、何時恢復盈利卻無法預測。根據光大證券分析,如果蘇寧在明年完成對家樂福中國的並表,將拖累蘇寧的利潤端表現。
此外,越來越細分的電商零售賽道或許並不能容納傳統“大賣場”業態的“大而全”特徵。在蘇寧易購自稱不參與運營的情況下,家樂福的未來還未可知。
(本文來自“財經天下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