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孟凡霞實習記者劉四紅)進入12月,以“清退”為主基調的P2P網貸行業寒意愈濃。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公開資訊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9日,至少已有四川、河南、重慶、湖北、山東、湖南、新疆、天津、貴州、寧夏、北京、上海、浙江、廣州、深圳、雲南、遼寧17個地區對外公佈了清退機構名單,其中四川、重慶、河南、山東、湖南五地公告轄區內P2P網貸業務全部取締。
另據網貸之家12月6日釋出的《P2P網貸行業2019年11月北上廣地區月報》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底,北京、上海、廣東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數量總計233家,較上月減少18家,佔全國同期正常運營平臺總數的51.1%。其中北京市正常運營平臺、網貸成交額、投資人數等均為最多,分別為112家、274億元、69.24萬人。廣東省正常運營平臺較上月減少9家,為83家;上海市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則減少5家,僅為38家。
同期,全國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為456家,較2019年10月下降30家;全國網貸成交量為506.23億元,環比下降11.23%,相比上月減少64.04億元。
有行業人士預測,P2P清退大潮中,已經有越來越多地區官宣全面清退P2P網貸業務,由此可看出監管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比想象中的更為嚴格。不過他認為,相較各地,業內目前更關注北上廣P2P“重鎮”的政策動向,他認為這些地區最終應該會各保留一兩家實力突出的平臺。
就此觀點,北京商報記者分別向北京、上海、廣東等多地監管詢問,其中,北京、廣東等地暫未有正面迴應,而上海一監管人士則指出,目前P2P正處於風險整治期,監管的原則仍是保護合法、打擊非法。
不過,上海一家P2P網貸人員直言,已經不再對備案試點有所期待,從上海半年來“能退則退,應關盡關”的監管風向來看,上海留存P2P的可能已經不是很大。他進一步稱,P2P這一模式想象中挺好,但實際操作中“非吸”風險太大,確實難以監管,所以目前監管態度非常審慎。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稱,從目前看,P2P整體的基調仍以清退為主,並未改變。他指出,接下來幾個月,部分符合條件的P2P可轉型進入小貸等持牌機構試點,部分則可轉型做助貸或其他業務,此外還有絕大部分將進入清退。於百程直言,在監管和市場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P2P網路借貸資訊中介業務模式可能將階段性退出舞臺。這其中便包括了北上深廣等P2P“重鎮”,這些地區因為體量較大,退出和轉型時間會久一些。
北京市網路法學會副祕書長車寧同樣指出,P2P網貸目前仍處於風險出清階段,一方面在營機構數量仍在持續減少,P2P網貸風險化解仍需要較長的時間週期。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P2P網貸正處於行業轉型期,不管是監管機關還是市場自身,都在進行一些轉型的引導和探索。不過,從此前市場發展情況來看,P2P仍有著較為深厚的生存土壤,短時間內無法通過外力對其消除,因此未來重要方向,應是如何使其合法合規發展。
在車寧看來,目前各地監管尚未在任何官方場合表露過將留存幾家P2P平臺的承諾,也未明確稱要取消P2P網貸備案試點,因此,北上廣P2P“重鎮”將留存一兩家P2P平臺說法僅為市場推測。從目前情況來看,備案的希望仍然存在,但更多數平臺要面臨的還是轉型或清退。
於百程同樣認為,從近兩年發展情況來看,目前依然能夠正常運營的P2P已是行業中相對優質的公司,實現良性清退和轉型,以延續近幾年積累的不錯的網路借貸業務能力和使用者,是這些公司比較可行的選擇。在業務選擇上,資本實力,借貸業務和技術能力強的公司,可轉型試點小貸公司,以獲得更好的槓桿條件。而網際網路和使用者運營能力強的公司,可以轉型為助貸等網際網路服務公司。
不過,從轉型小貸要求看,資本金、準備金等一些硬性標準對平臺實力的要求比較高,並且平臺仍需解決存量業務清退問題。目前看,平臺及股東實力強,業務比較規範,借貸資產比較良性,同時規模不大的平臺,可能轉型小貸的意願及可能性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