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據《財經》訊息,接近央行數字貨幣試點專案組人士透露,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專案有望在深圳、蘇州等地落地。
報道指出,該試點專案由央行貨幣金銀局牽頭,數字貨幣研究所具體落實,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以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均參與其中。
“去年底,央行貨幣金銀局下的防偽處改為數字貨幣與防偽管理處,作為央行數字貨幣唯一的官方權威處室。”
訊息人士稱,“前不久,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推出了賽馬模式,在自願的前提下,各家銀行在深圳選擇場景先行先試,未來哪家試行好,不排除直接採用該模式。”
此外,法定數字貨幣的相關標準以及支付系統接入等測試工作也在同步推進。
上述接近試點專案組人士表示,本次試點(深圳法定數字貨幣試點)計劃分為兩個階段,今年底是一個階段,在小範圍場景封閉試點,明年為第二個階段,在深圳大範圍推廣。
如果試點工作進展順利,中國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將取得實質性進展,可謂真正的“呼之欲出”。
中國央行行長易綱日前曾公開表示,目前數字貨幣推出沒有時間表,還會有一系列的研究、測試、試點、評估、風險防範,特別是數字貨幣跨境使用,還會有反洗錢、反恐融資等一系列的監管要求。
顯然,試點只是第一步,未來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不無挑戰。某資深技術解決方案人士表示,央行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包括貨幣以及產品的科普性等,但是從技術層面來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隨著央行數字貨幣研發、試點等工作提速,可以預見的是,與紙幣相關的印製、發行、回籠、貯藏等產業鏈條將面臨新的變革。
試點提速
今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支援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
“選擇深圳作為數字貨幣試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支援深圳作為先行示範區。”上述接近專案組人士坦言。
2018年6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深圳註冊成立全資子公司——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為央行數字貨幣落地深圳埋下伏筆。
2019年11月4日,範一飛到華為深圳總部調研,期間,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與華為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華為公司簽署關於金融科技研究的合作備忘錄。
某大型科技企業技術人士表示,央行研發數字貨幣,雲技術不可或缺,目前華為雲在中國的影響不容小覷;第二個技術支柱是5G,也正是華為的核心技術優勢,數字貨幣應用的場景涉及到大量的邊緣計算、終端使用、移動錢包等。
黃益平日前在深圳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深圳作為全球領先的技術與金融創新中心,將在數字貨幣的試驗中發揮重要作用,此舉不僅能進一步提升深圳的創新能力,也是為國家金融戰略貢獻力量。
據了解,除了深圳,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還有望在蘇州落地。近日,一則公開資訊顯示,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旗下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急招區塊鏈相關人才。
據官方介紹,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為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聯合蘇州市有關單位所設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將承接法定數字貨幣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穩定執行;承擔法定數字貨幣關鍵技術攻關和試點場景支援、配套研發與測試;聚焦區塊鏈、密碼學等金融科技前沿方向。
大行競戰
中國央行官方人士曾經公開表示,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將採用雙層投放和雙層運營結構(上面一層是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下面一層是商業銀行對老百姓),為此,商業銀行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據了解,早在11月初,監管部門就曾召集試點銀行在深圳召開會議,並對應用場景的選擇和細化方面進行了深入溝通,試點銀行則從自身優勢進行場景選擇,上報央行。
某接近央行人士表示,由於央行非常重視此次DCEP試點,各家試點銀行積極參與。事實上,早在10月底,就有銀行就法定數字貨幣試點工作、試點場景方案召開相關會議,討論相關方案的可行性問題。各家商業銀行鍼對數字貨幣試點的專案名稱各不相同,在內部推動上,均由行內一個主要部門作為專案牽頭部門,其他部門給予配合。
“在自願的前提下,各家銀行在深圳選擇場景先行先試,未來哪家行試行好,不排除直接採用該模式。”某接近試點專案的人士透露,這就是央行推的賽馬模式。
在競賽的方式下,試點銀行選擇的合作模式並不相同。據了解,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以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已共同入局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在具體試點合作模式的選擇上,有的銀行傾向於與電信運營商合作,有的銀行則傾向於自己獨立試點。
由於試點合作主體不同,DCEP的開發模型也不一致,某商業銀行人士介紹,選擇獨立試點的銀行傾向選擇錢包APP方式;與運營商合作的模式下,運營商傾向推行他們自己的錢包,與SIM卡結合。“字串可以存在APP裡,也可以存在SIM卡里。”
“2017年選擇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作為試點應用產品,在於該平臺較零售相對簡單、封閉,而且屬於央行自己系統,把控更為容易。而今涉及場景進入,就變得更為複雜和困難。”上述銀行人士說道。人行系統(發鈔系統)還要進一步完善,試點商業銀行起初也都在自家封閉的系統中進行試點。
範一飛曾發文指出。人民銀行發行數字貨幣實際上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程,像中國這樣大的國家,人口眾多,各地的經濟發展、資源稟賦和人口基數,差別都比較大,所以在設計、發行和流通的整個環節,就要充分考慮所面臨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如果我們採取單層投放、單層運營,相當於人民銀行一個機構就要去面對全中國所有的消費者,環境複雜,考驗非常嚴峻。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和其他一些商業機構,在IT基礎設施應用和服務體系上,都已經比較成熟,在金融科技方面也積累了很多經驗,人才儲備也比較充分,央行完全沒有必要拋開現有的商業銀行IT基礎設施,再去另起爐灶、重複建設。
為此,商業銀行需要做好多項服務工作,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浙商銀行原行長劉曉春表示,一是,要進行科技投入,建設自己的數字錢包(相當於現鈔的金庫)和數字貨幣執行系統與央行數字貨幣發行系統對接、與客戶的數字錢包對接;二是,確保數字貨幣與記賬貨幣、紙幣、硬幣的兌換,在賬戶方面,在現金賬之外要增加數字貨幣賬;三是、代理央行做好數字貨幣對社會的發行工作和管理工作,包括數字貨幣的回籠;四是,為客戶製作數字錢包。這個可能是數字貨幣與現金的最大區別,使用現金,客戶是自備錢包或保險櫃,個人也可以直接塞口袋裡。數字貨幣必須有專門的數字錢包,這錢包只能由央行發,或央行委託商業銀行發。
目前來看,交通、教育、醫療以及消費等領域,將成為DCEP試點銀行的重點選擇場景。據了解,為了能夠做好數字貨幣試點工作,幾家大行不僅深入研究深圳場景選擇,在北京均有選址,設立封閉開發專案組。
場景不完全取決於技術,更與人們的習慣、文化、利益、隱私意識等有關。“試點銀行都在選擇可行的場景,同時儲備一些重點領域場景,做好隨時上線準備,並希望在跑馬圈地中佔據優勢。”某商業銀行人士坦言。本次試點場景要考慮B-C兩端需求,涉及母錢包、子錢包和個人錢包概念。
據了解,四大行以外的銀行暫時還未參與DCEP試點,不過,有個別試點銀行已經考慮尋找優秀的中小銀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在雙層投放和雙層運營結構下,央行數字貨幣的投放有望與紙鈔投放過程一致。紙鈔投放過程包括:人民銀行印出紙鈔,商業銀行向人民銀行繳納貨幣發行基金,之後將紙鈔運到網點,然後,老百姓去網點兌換現鈔。
中國央行發行DCEP後的貨幣流通形式則是 “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開戶,按照百分之百全額繳納準備金,個人和企業通過商業銀行或商業機構開立數字錢包。”穆長春介紹,對於使用者來說,不需要跑到商業銀行,只要下載、註冊一個App,便可使用。
據了解,與取現金一樣,未來商業銀行對DCEP也會按照現行的現金管理規定,設定一定的門檻,以防在特殊情況下發生擠兌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