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進入負利率時代
2019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增速下行、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全球範圍內的貿易爭端和不確定事件增多,共同導致全球負利率現象再現。
8月5日,丹麥第三大銀行日德蘭銀行推出了世界首例負利率按揭貸款,房貸利率為-0.5%。這意味著,銀行不光借錢給你買房,還要倒過來每個月給你利息。8月21日,德國首次發行了零息票的30年期國債。9月12日,歐洲央行將其存款利率降低至-0.5%,並宣佈重啟QE。日本央行保持-0.1%的利率水平不變。美聯儲今年的3次降息帶領全球央行拉開了貨幣寬鬆的閘門。荷蘭合作銀行預測,美聯儲在2020年12月前利率將回到0~0.25%。
2、國內的情況
先來看幾張圖表:
由於通脹率=CPI-1,所以可以很清楚看出2019年以來通脹的一路上行。
下圖為通脹率的預測表:
根據10月的資料,10萬元錢存在銀行1年(按照1年定期),利息1500,通脹按照3.8%計算,到頭來相當於還虧了2300元。
而大部分人連存定期的習慣都沒有,10萬元按照活期存1年來算,利率0.35%,通脹3.8%,相當於一年淨損失3450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最新訊息:餘額寶平臺接入的貨幣基金中已有產品最新7日年化收益率低至2.05%。收益穩步下滑,再也沒有當年一眾“寶寶”們的高收益了。
3、買房抗通脹?
國內百姓一直有一個趨於一致的觀點:買房抗通脹!觀點簡單粗暴,但是很好使,很長一段時間幾乎就是真理。
然而,近兩年這輪調控下,買房這個辦法還是萬金油嗎?未必!
首先,買房這個辦法只能對手裡有大額資金的人有效,對於採用按揭的家庭來說,還要考慮月供問題。如果買房作為三兩年的資金增值手段,可能需要好好權衡一下。
我們就拿普通百姓舉個例子來算算賬:
小張兩口子都是30歲左右,有一個2歲的寶寶,家庭月收入2萬元,在三線城市有一套100平的房子。由於買的早,到現在只欠20萬元貸款,每月公積金還款就夠了,沒有商貸。除去所有生活開銷,每月還能剩餘1萬元左右。
夫妻倆現在手頭有淨存款50萬元,打算再買一套房子作為投資,看中了80平的小三室,房價1.25萬/平。因為是二套房,首付4成40萬元,二套房的稅費加起來差不多五六萬元。貸款6成,純商貸,利率上浮10%,5.39%,等額本息30年還,每月還款3184元。
由於是新房,兩年後才能交房。又恰逢房地產新政的出臺,要求拿到產證2年後才能賣出。也就是說這套房小張夫妻買了至少要拿在手裡4年才能出售,4年的貸款利息差不多11.5萬元。加上購房時候的稅費,總共支出差不多17萬元。這套房子四年後至少要淨到手117萬元才能在賬面上持平。
如果算上平均每年3.8%的通脹因素,4年後100萬的購買力只相當於原來的85.6%。那麼,這套房子即使賬面保本賣掉了,也相當於本金縮水了15%左右。46萬的首付(含稅費),15%縮水就差不多減少了7萬。所以4年後房子要賣到117+7/(85.6%)=125萬以上,才能勉強跑贏通脹。
當然,如果趕上2016年那樣半年翻一倍的行情,小張夫妻沒準一下賺個百來萬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買的時候已經是翻了倍的價格,又碰上了史上最長週期的調控,4年後的房價到底什麼樣誰也不敢說。
如果是做中長期(至少5年以上)投資,而且這筆錢在5年(或更長時間)內絕對不會用的,買房可能是一個穩健升值的不錯選擇。但如果是做短期投機,而且又是家庭幾年內會用到的錢作為首付,那風險就相當大了,弄不好被套進去出不來就麻煩了。
4、買黃金抗通脹?
人們最喜歡拿房產和黃金來作為對抗通脹的手段,俗話說“亂世買黃金”,用黃金來作為避險手段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了。
比如,在地緣政治關係緊張時,或者其他風險事件突發時,不管是現貨黃金還是黃金股,總會往上突突。
如上圖,從去年8月至今,黃金累計漲幅已達到26%左右。
黃金兼具避險和投資屬性,如果說最近一年黃金的漲幅喜人,但是看看過去十年:
從2001年開啟了長達10年的黃金牛市後,轉眼就是長達5年的大熊市。牛熊的週期十分長,普通人很難把握到正確的節奏,即使股市裡面的定投策略,拿過來也很難盈利。
況且實物黃金的流通性太差、紙黃金紙白銀的手續費又高、黃金TD和白銀TD的槓桿效應也不是普通投資者能夠承受的。所以,黃金抗通脹其實並不適合大部分人。
5、股票、基金?
首先,國內的股市並不適合大部分人(國外也一樣)。的確,有不少人賺錢了,但是更多的是小韭菜或者老韭菜(比如...我)。
業績造假、信披違規、內幕交易、隱瞞業績,等等,各種事情無奇不有,愛好追漲殺跌快進快出的新老韭菜們根本沒辦法好好玩耍。
所以玩個股對於大部分股民來說難度相當大,往往只能被玩。
那麼,指數基金呢?指數基金是大部分國外金融大牛們普遍推薦的參與股市的途徑。當然,國外的經驗到了國內,並不見得奏效,但是總有一定的借鑑經驗。
比如,大A股現在的點位,雖不一定是最低,但是至少不算高。在這個時候選擇一兩隻跟蹤滬深300的指數基金定投,到下一輪牛市來,收益一定不會太差。
舉個例子:
比如從2009年1月開始定投某滬深300ETF指數基金,每月1號定投5000元,直到2015年7月31日(滬指已經從最高點跌去30%)贖回。
6年半時間收益51%,年複利近8%(按照初期一次性投入來算。如果按照實際投入來算,複利遠高於8%)。雖然不像股票那樣可以一個月好幾倍,但是風險相對也較小,只要做對了趨勢,收益相比其他理財方式還是相當可觀的。
6、P2P ?
P2P,就不多贅述了,自從一家又一家P2P公司暴雷跑路之後,目前大部分地區都在逐步清退此類公司業務,後續會迎來合規化發展。
以前那種年息15個點甚至50個點的恐怕永遠也看不到了,在行業出清之前,沒什麼好說的,普通人離遠點就對了。
7、數字資產?
這個行業也和P2P有的一拼,特別是2017年的ICO氾濫,比起P2P,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多公司花幾百塊錢買幾頁白皮書,幾天內憑藉這幾頁白皮書就能圈錢幾億甚至十幾億,比起A股IPO的艱難,那來錢真是so easy!
但是,加密資產作為一種技術上的革新,雖然初期亂象叢生,但機會也很多。
對於風險承受能力低的人,建議永遠別碰。而對於愛好風險的人來說,用一小部分閒錢來撬動可能的數倍收益,倒是可以嘗試的。
8、壽險、年金險?
這裡的壽險指的是終身壽險。針對資產保值與資產傳承來說,終身壽險是很好的選擇。(定期壽險主要用來加大槓桿抗風險)
先直接看看百度百科關於年金險的解釋吧:
年金保險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一次或按期交納保險費,保險人以被保險人生存為條件,按年、半年、季或月給付保險金,直至被保險人死亡或保險合同期滿。是人壽保險的一種,保障被保險人在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時能獲得經濟收益。年金保險按給付保險金的限期不同,分為三種:
(1) 終身年金保險,亦稱“養老年金保險”,或“養老金保險”。一般投保人是單位或團體,被保險人是該單位或團體的在職人員。按保險合同規定,投保人彙總交付保險費,直到被保險人到達規定退休年齡;保險人對已退休的被保險人按期或一次給付保險金,當被保險人死亡或已一次給付全部保險金,保險終止。
(2) 定期年金保險,按保險合同規定,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在合同期內交納保險費,保險人以被保險人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生存為條件,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規定的期限屆滿或被保險人死亡,保險終止。
(3) 聯合年金保險,以兩人或兩人以上的家庭成員為保險物件,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交付保險費後,保險人以被保險人共同生存為條件給付保險金,若其中一人死亡,保險終止。另一種形式是,當被保險人全部死亡,保險才終止,這稱為聯合最後生存年金保險。年金保險可由政府通過立法形式辦理,屬於社會福利保險,也可由保險公司,通過簽訂保險合同辦理。
接著看看“4.025事件”是怎麼來的呢?看了下面這個通知中的紅字部分你就明白了。
說白了,就是以後的長期年金險,預定利率最高只能3.5%,4.025%的不能賣了!(當然,這個4.025並不是合同約定的保底利率。實際結算利率有可能更低也有可能更高)
年金險的優勢是什麼?
強制儲蓄鎖定長期利率、安全,保底利率以及每年返還金額都寫入條款年金保險具備保單貸款功能,最高可貸款80%的保單現金價值年金險的缺點是什麼?
每年支出的保費較高利率相對股票、指數基金等投資來說很低要知道,資管新規出臺以後,銀行的理財是不保本了,即“銀行理財產品是指非保本型理財產品”。所以,雖然銀行理財經常會有年利率5%左右的產品,看起來比年金更高,但是不保本的特性也揭示著高風險。
本文不對年金險做更深入的探討,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研究或私下探討。
9、總結
面對全球利率走低、全面進入低息時代,以及通貨膨脹率的走高趨勢,如何保住自己的錢袋子,攢足孩子的教育金、存夠自己的養老金尤為重要。
房產可以作為有一定資金量、且考慮長期持有的家庭適當配置;黃金不太適合普通老百姓用來抗通脹,但是對於懂行的人來說也可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如果對於金融市場有經驗可配置一部分股票,但是對於外行來說,如果一定要享受到下一輪牛市的紅利,還是建議配置一些指數基金更為穩妥;p2p短期就不要再碰了吧;數字資產,對於風險偏好較高的人群,可以小比例配置一部分,用來博取科技進步可能帶來的高槓杆紅利;對於高淨值家庭,用終身壽險來進行財富傳承是個很好的選擇;對於有子女教育金規劃及養老規劃的人群,長期年金險是很好的選擇。雖然利率看起來不高,但是強制儲蓄又能穩健升值的特性才是教育金及養老金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