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跟大家說一個投資理財中的常識,很簡單,但很實用。這個常識就是:投資的不可能三角。在投資理財中,收益性、安全性與流動性三者不可兼得。
凡是高收益資產,都要十分警惕其安全性。預期收益率的提高,往往是以犧牲安全性為代價的。
比如股票在牛市當中的收益要遠超債券,但牛市是一個事後來看的結果,你買進去那一瞬間是不知道接下來會不會繼續牛的。因此你得承擔更高的波動,也就是風險。
但債券不一樣,債券價格的波動非常小,只要你不加槓桿,本金損失的概率幾乎為零,如果你買的是國債並且持有至到期的話。
然而過去十多年,有一類資產卻打破了收益性和安全性的矛盾,那就是房子。
過去十年,投資房子,基本上可以保證收益較高且足夠安全的平衡。也正因此,房子才成為大多數人競相追逐的投資物件。
不過,雖然房價看上去漲了,但真正想兌現利潤卻很難,尤其是三四線城市。
很多人反應二手房難賣,一掛就是好幾個月沒人問津,問了也是大幅砍價,全是凶狠的刀客,殺起價來猛的一逼。有一種漲價叫賣不掉,這就是問題所在,因為房子的流動性極差,尤其是在下調週期。
流動性,指把資產變成現金的容易程度回到當下投資房子這個事情來說,即便房價會繼續上漲,但幾乎每個地方都有各種調控措施,包括最直接的限售,極大地打擊了房子的流動性。這會極大地影響投資結果。
尤其當滿足房價不斷上漲的先決條件不再存在之後(人口老齡化,貨幣收緊,政策打壓),投資房產,一定要考慮其流動性。
在漲價週期,房子的流動性相對較好。但是在橫盤觀望或者降價週期,房子的流動性就會變得非常糟糕。可能一套房子掛了半年也賣不出去。這對於那些加槓桿買房投資的人來說,無疑是個災難。
那買房時,怎麼去考慮流動性?用逆向思維邏輯。
很簡單,投資購買任何一套房的時候,不能只考慮買,要站在未來幾年賣房的角度去判斷,這是關鍵。
當前所謂的值不值得買,什麼價買,會不會賺錢,這些都要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房子交房後的流動性會不會好?能不能賣得出去?要等多久之後能賣出去?能不能賣得上目標價位?會不會找到接盤俠來變現?
市場上很多房子看起來確實規劃不錯、設計不錯、想法也不錯,這些或許未來的確都會慢慢落地,但一旦忽視流動性、流動性缺失,那麼,從籤購房合同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未來賣房子的舉步維艱。
扔到樓市裡的錢,可能一輩子都拿不走。
哪些房子未來將失去流動性?第一類是沒有二手市場的區域。沒有二手市場,就沒有交易套現的可能。二手市場過於羸弱,新房想要進行變現,就會存在極大困難。符合這一特徵的,一是絕大多數的縣城;二是二三線城市的遠郊區。
第二類是非商品住宅及小眾需求的房產。這包括商住公寓、小產權房、軍產房、車庫、非熱點城市的旅居地產、缺乏更新及改造可能的老舊小區,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的海外房產。
這些房子的流動性本身就不如商品住宅。在樓市上行期,這些產品還會有人追逐,如果樓市進入橫盤乃至下行週期,商品住宅尚且難以維持原來的價格,何況這些政策風險與市場風險並存的另類資產?
第三類是政策鎖死的流動性。這一輪樓市調控,不再只是用限購限貸來控制供給需求,而且引入限售來控制流動性。限售從2年3年到5年不等,限售越久,房子的流動性就越弱。
結語:房子是不動產,且是動輒涉及數百萬乃至上千萬資金的不動產,甚至是許多家庭最大的資產。未來十年,比房價和升值空間更重要的,是安全性和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