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對於上市公司的掌舵人而言,可謂是險象環生的一年。
2019年的日曆即將翻到最後一頁,然而不少上市公司的老闆卻未能“挺過”年關。
據Choice資料統計,截止到12月9日,2019年已完成控制權變更的上市公司數量已超過188家之多。其中,有41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由個人,變更為國資委、地方國資委、地方政府等在內的“國資系”,佔比超23%。
而據不完全統計,最近2周內,便有近30家上市公司釋出了實控人變更的相關公告。其中,乾景園林(603778)、鹿港文化(601599)、英飛拓(002528)、京天利(300399)等5家上市公司公告擬引入國資控股。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易主”的上市公司中,國資委、地方政府、中央事業單位等在內的“國資系”,依然是最大的買方力量之一,上述國資已經入主的41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超2196億元。
2018下半年以來,股權質押爆倉、債務危局、股價腰斬...... “賣身”國資,或許是部分民營上市公司大股東無奈的選擇。
紓困民企,國資入場其實,國資系在A股買買買的大動作,始於2018下半年。
當時上證指數一度跌至2449點,接近800家上市公司、近10000億的股權質押拉響“警報”,同時疊加債券償還高峰期,民營上市公司的資金鍊岌岌可危。
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上到國務院、相關部委,下到地方政府、各金融機構,均先後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幫助民營企業克服融資難、融資貴、化解股票質押風險。
政策措施頻度之高、力度之大、態度之堅決,是A股歷史上非常罕見的。
紓困政策的號召威力,不可謂不大:據深交所的資料顯示,紓困民營上市公司的資金規模超5000億元。而截至到2019年二季度末,已有244家上市公司完成了紓困專案,涉及金額約為861億元。
獲得紓困資金支援的上市公司中,超81.7%為民營上市公司,紓困物件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大股東。
據業內人士透露,紓困資金中,紓困積極性最高的是地方國資,而面對利潤與風險不對等的紓困業務,金融機構的積極性並不高。
據Choice資料統計,截止到12月9日,2019年有41家民營上市公司的實控人由個人,變更為國資委、地方國資委、地方政府等在內的“國資系”。
可見,2019年,民企紓困的步伐仍在繼續,政策層面也未停歇。隨著信用風險的不斷暴露,包括減稅、定向降準等增加融資供給、降低融資成本的政策接連出臺。
股權質押“爆倉”的恐懼大股東高比例的股權質押,一旦遭遇股價的持續暴跌,將面臨巨大的“爆倉”風險,券商等機構亦承受巨大的風險。
這是大部分上市公司“賣身”國資的苦衷之一。
2019年11月24日晚間,乾景園林(603778)公告,公司實控人—楊靜、回全福夫婦與陝西省水務集團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若交易完成,楊靜夫婦將失去乾景園林控制權,陝西省國資委將變更為上市公司的實控人。
頭頂A股“生態園林主機板第一股”之名的乾景園林,2015年上市時風光無兩。上市當年即實現歸母淨利9333萬元,股價則在2017年中旬攀上14元的歷史高點,卻成為最後的“高光時刻”。
面對迭創新高的股價,公司大股東們紛紛將股權悉數質押:楊靜所持股權幾乎全部質押,回全福的質押率接近70%,二人控制的五八投資所持股權質押率高達100%。
股價高位、100%股權質押,無疑是乾景園林的一顆“定時炸彈”。
2017下半年,上市公司的營收、淨利潤持續走弱,2018年更是一度遭遇虧損。其股價便一路跌跌不休,期間跌幅一度超75%,大幅下滑的股價讓楊靜夫婦身負的股權質押“爆倉”危機持續發酵。
2018年以來,大股東累計7次補充質押,卻依然未能緩解危機,並2019年9月20日,無奈選擇了延期回購。
在此背景下,乾景園林“賣身”國資或許是無奈之舉。“賣身”公告發布以來,其股價繼續走低,截至12月9日已跌去20%。
而乾景園林,只是眾多民企因股權質押危機,而“賣身”國資的案例之一。
債務壓頂,"賣身"國資高比例的股權質押危機或許只是表象,民營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們的資金鍊岌岌可危可能才是本質。
2018、2019年,頻頻出現民營企業“違約潮”。據Wind資料顯示,截至到12月2日,2019年以來已有157只債券出現違約,涉及違約金額已高達1213.51億元,雙雙超過2018年全年,再度創下近6年來的新高。
156只違約的債券中,近90%的債券主體均為民營企業。
據一位被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董祕表示,主要還是資金問題,去槓桿大背景下,民營企業的信貸資源一砍再砍,資金鍊非常緊張。若國資能順利入駐,在緩解上市公司流動性的同時,等於給上市公司做出背書,將在銀行授信方面將獲更多便利。
以剛剛“賣身”國資的東方園林(002310)為例,2018年以來,東方園林深陷債務危機:總市值128億元,負債卻高達295億,一度險些債券違約,2019年的業績更是變臉,前三季度鉅虧近9億元,繫上市以來的首次。
諸多困境之下,2019年5月份,其實際控制人何巧女夫婦又因為3.36億元,被法院列入被執行人。
2019年8月5日,東方園林迎來了“白馬騎士”:北京朝陽區國資委。其實控人何巧女將16.8%股份對應的表決權無條件、不可撤銷地委託給了朝陽區國資委,讓出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效果立竿見影,10月29日東方園林公告,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通過對東方園林及其發行的“16東林02”、“16東林03” 債券進行信用風險要素分析後,決定維持公司主體信用等級AA+級,並調整評級展望為穩定。
同時,上調東方園林的“16東林02”、“16東林03”的債券信用等級至AAA級。
在債務危局之下的民營上市公司,“賣身”國資或許是最優解,藉助於國資平臺“背書”或資源,緩解迫在眉睫的債務危機。
國資“買買買”背後的喜與憂為何國資在A股凶猛地買買買?除了紓困民企以外,招商證券給出了另外2個方面的解釋:
一種可能是,為未來旗下優質資產證券化進行儲備,推動混改,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優質資產保值增值;
另一種可能是,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投資某一特定的新興行業,這類公司往往屬於初創型,且有較大融資壓力,但未能達到上市要求,買殼後,國資公司可利用併購重組的方式實現新興資產的上市。
其中,第一種可能性下,國資買殼後的動作是非常值得期待。
國資大舉入場A股,選擇殼資源的目光明顯放在:行業前景好、市值小、且盈利能力尚可,但大股東暫時面臨股權質押爆倉、流動性風險的上市公司,國資可以低成本完成收購;另外,大股東在危機下亦會積極促成交易。
但值得警惕的是,並非國資入主上市公司,便萬事大吉。
一些國資公司並非資金實力雄厚,其本身槓桿率已經比較高。而收購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權,沒有數十億、甚至上百億資金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且,不排除“賣身”的上市公司存在隱形債務,一旦新大股東進入,便要為其提供擔保、質押等。如此一來,國資新股東的債務就會大幅攀升,也將會給對國資公司帶來較大的債務壓力。
-
1 #
-
2 #
做大做強國有企業,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
3 #
沒人買股票就對了!
-
4 #
大股東在股票高位的股權質押,相當於將其名下的企業未來利潤,進行現金折算。用的是名下企業的信用,而資金進的是個人口袋,接下來的資金流向毫無監控。這樣的股權質押,為何還有那麼多金融機構趨之若鶩?
-
5 #
沒有科技含量的企業該破產就破產吧。私企搞不好,國資就能搞得好?
-
6 #
老闆跑了,花點小錢找國資接盤,真划算。
-
7 #
地方國資委接盤後,又把這部股份質押
-
8 #
抵押就是一個套現的方法,
-
9 #
公私合營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
10 #
今年只是前菜,明年才是正餐
-
11 #
連馬雲都退休了。
領導指示,要理直氣壯地做大做強國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