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儘管未來經濟的增速一定會下行,這很正常。但機場尤其是上海機場有穩定的盈利歷史和盈利預測,並且未來資金的要求回報率是越來越低的。”

“任何一個機場旅客增量越來越大了之後,機場就能拿流量變現,所以機場的利潤和機場的吞吐量是成正相關的。”

“目前在海內外機場的比較過程中,比方說像悉尼機場47倍,泰國機場44倍,上海機場是30倍,也就是說基本面跟上海機場差不多的,估值遠遠高於上海機場。”

“機場股的投資價值就是在自然壟斷、高價值的客流量、長期賽道和它顯著的受益於規模效應,利潤增速就會大於他的收入增速。”

這是方正證券交通運輸行業首席分析師許可,在12月4日的一場路演中的精彩觀點,他認為機場本身是一個特別適合投資的一個行業,它是一個高階客流彙集的壟斷高階商場模式,商業價值極大。


各位投資者好,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機場非航大時代:20年覆盤與展望,重點是上海機場。

上海機場過去6年作為一個6倍股,是一個非常大的漲幅,有很多的原因造成了這個大的漲幅,可以看到並沒有多少投資者從一開始能夠持有到現在。

站在2014年,無法用傳統框架去挖掘上海機場這隻6年6倍股。站在2019年底的當下,我們仍有可能在用傳統框架看待機場。長週期視角下的上海機構可能會有很多預期之外的新邏輯,國際旅客吞吐量的規模可能遠遠超過所有人的預期。

時代成就企業

上海機場,作為個股,它主要經歷了兩個時代:

第一個是基建時代。這個時候上海機場作為一個公共事業公司,儘管旅客吞吐量高速增長,但還沒有達到5、6千萬旅客吞吐量這個量級。此時航空性業務收入只能覆蓋成本,機場利潤增速緩慢。

第二個是非航時代。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超過5、6千萬以後,巨大的吞吐量,使很多在機場裡面運營的商戶的盈利,都變得更加容易了。

3000萬以上的國際旅客吞吐量,使得免稅銷售額持續高增長,2015年後,又遇到了香化產品銷售的大爆發,所以非航時代利潤可以高速飛漲。並且因為它是變成了消費股,而不是盈利穩定的公共事業公司,所以估值也可以提升。

這兩個時代的切換,產生了一個6年6倍股。在過去的這種基建時代中,催化劑就是大額資本開支。資本開支導致階段性利潤和股價受損,受損以後民航局就會給他放時刻,接下來就有一個時刻的增加帶來的旅客吞吐量的快速上升,這是過去主要的催化劑。

但是到了現在的非航時代中,催化劑就非常多了,比方說像民航局給機場批時刻,它就能夠有很多的旅客量的增加。 另一方面,非航的不斷招標,比方說像免稅店,還有像廣告業務,就能帶來非航時代收入和利潤的加速增長。

他從2016年至今,疊加了4個利好,我們可以看到股價從今年至今漲幅超過一倍以上。

第一點是非航收入的增長,機場的屬性開始轉變。因為在2016年的時候,機場有一塊業務叫做非航業務,非航業務的佔比是比較低的,那個時候他們比較低,比方說能佔到1/3~1/4,但是現在佔到了2/3。

也就說這塊非主營業務快速增長,帶來了機場的一個屬性的改變。它就不再是公共事業了,而轉變成了一個類消費的股票。

第二個是消費行業從2016年至今持續受到各類投資機構的熱捧,因為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酒,還有很多消費品,在2016年以後持續受到熱捧。機場變成消費,而消費受到熱捧。

第三個是在這個期間外資不斷的流入,他們帶來了新的估值方法,比方說在外資沒有流入的時候,我們看機場,就把機場理解為一個公共事業公司,我們不會給它高估值。

但是外資從他們的視角,在海外PE對很多機場都是30多倍到40倍的估值。而中國的機場就特別便宜,只要15倍到20倍。

而且中國也有特別好的一些經濟地理條件,比如說人口的密集分佈,然後中國建設造價特別低,就是說我們的成本也低,機場本來應該給更高的估值。但彼時,我們以國內常用的定價方式就看不出來。所以外資帶來了新的估值方法和視角。

第四個就是機場簽訂了一個重大的免稅合同,可以看到香化產品的扣點率是45%。而機場今年的銷售費用只有7萬塊錢。機場也就確認了自然壟斷而且高階客流匯聚的地位,淨利潤和估值都進一步提升。

往後我們怎麼看機場?我們認為上海機場仍然值得投資,因為這裡面它有一個長長的坡,而且它有厚厚的雪,受益於中國的特殊國情。即使對比全球機場,也仍然有阿爾法。

機場為什麼適合投資?

先說幾個行業共同點:它本身是一個特別適合投資的一個行業。

第1點,機場是自然壟斷的。我們知道有很多的公司或者行業都可能是自然壟斷的,但有一些自然壟斷給不了估值,是因為他們的定價已經被定死了。

作為中國國際旅客量最高的機場,它是自然壟斷的,因為在上海這邊很難再建設一個跟浦東機場媲美的機場。

難能可貴的是上海機場的商業模式也是非常清晰的,因為在我們國家的定價機制就是把機場的主營業務做了限價,比如說我們主營業務的定價原則是成本回收原則。但是,對於非主營業務是不限價的,我們在裡邊有免稅,有廣告,都是機場可以自主定價。

自主定價,由於機場是自然壟斷的屬性,並且上海機場、浦東機場比方說今年能有接近7700萬的客流,而且有接近3800 、3900萬的國際客流,所以他的流量特別大,他就可以像運營商要一個很高的溢價。

我們也可以看一個指標,可以看渠道力,就是這樣一個市值1500億的上市公司,他前三個季度的銷售費用只有7萬塊錢,一個1500億公司銷售費用只有7萬塊錢銷售費用,說明了什麼呢? 就說明了很多的品牌商要到這種公司來,都是這些品牌商自己去主動找上海機場,上海機場議價能力就非常強。

第2點它是一個高階客流彙集模式,商業價值極大。在浦東機場裡面,每年有7700萬的旅客吞吐量,而且每年能有3800多萬的國際的吞吐量,而且還有很大的空間,中國的機場還是在高速增長的。

這裡邊就代表了中全國最高品質的客流,然後大家都能在這裡面消費,這個渠道就有很多的商業價值。

它一年的銷售額,比方說今年,光免稅這一塊,預計大概賣到140億,140億是什麼概念? 就是北京最大的商場一年銷售額最高也就是120-130個億,上海機場光一個免稅品就已經超過他了。可以見到上海機場,它是一個商場,而且是一個壟斷性的高階商場,不只是一個機場。

第3個是長期投資這一模式。航空業變化速度很慢,預期是穩定的。我們要做投資,當然是跨越一尺欄要比跨越七尺欄更容易一些,是吧?應該做更適合自己的更簡單的一些投資。

像波音,空客他們是造飛機的,他們造的飛機,規劃已經到了2030年到2040年。也就是說在我們退休之前,我們都是繞不開這條賽道的,我們繞不開機場。

如果說將來能夠出現超音速客機,也就是說飛機一堆,比方現在每小時900公里,到時候可以每小時飛1800公里。所以說這個機場能放更多的客流,機場能夠容納更多的旅客,對吧?變化速度慢,他也就沒有什麼競爭,所以機場就可以長期有一個預期穩定的收益。

第4點機場它受益於技術進步,機場的規模上限可以不斷的提升。這什麼意思?

比方說大家都坐飛機,從你進入飛機場以來,到達飛機的登機口,機場裡邊它有很多的橫向的扶梯,就是橫著走的自動扶梯,這樣就可以幫助一個人很快的到達登機口。機場可以通過這種基礎設施,能夠不斷地提高機場的旅客吞吐量,機場就能夠容納更多的人。

這是機場能夠受益於技術進步。我們知道一個商場一年有1億的客流,或者說一年有1.5億的客流,這對於機場的價值是完全不一樣,因為客流越大越高階越可以有很高的人均消費。

接下來說中國機場還有幾個特別好的點:

第一個就是,我們國家機場受益於中國低成本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因為我們國家有個屬性,叫做基建狂魔。 我們的基建狂魔屬性的價值,我們修一個跑道只需要20億,如果要填海的話就是150個億。

但是像香港機場它填一個跑道,填海建跑道差不多要花1500億港幣。如果是像英國希思羅機場要建跑道,要1500億人民幣。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建設週期特別短,然後我們人工又特別便宜,可以縮短到很短的時間內做完,成本當然低一些。

成本低會導致我們做盈利預測的時候,未來的利潤就可以更高一些, 相比於海外版機場。

我們主要考慮到未來有資本開支,只要是我們這種開支都還便宜,我們的DCF裡邊做出來的這種絕對估值,就可以比海外的機場更高一些。

第2個阿爾法,我們國家有高鐵,高鐵是有350公里時速,在機場旁邊建高鐵站,就可以把更遠地方的旅客拉到這兒來,就是說更遠的地方都不用建機場的。 這樣做的好處是,單一機場的規模越來越大,單一規模越大,單一性價值就會越來越大。

在更遠的地方不用去修機場了,我們的機場的壟斷屬性也進一步增強,競爭力也就進一步增強。但是我們去看海外,比方說像倫敦周邊有4,5個機場,在紐約也有機場群,他們為什麼要建設這麼多機場?

因為他們機場旁邊沒有高鐵,只能用公路,如果平均時速60公里,一個機場覆蓋到半徑只能是120公里範圍內這樣一個人群。所以迫不得已,他們在很近的地方修了四五個機場。我們的單機場覆蓋面比海外機場要大三倍。

還有第3個阿爾法,就是我們的機場是能夠受益顏值經濟,因為我們當前稅率高,然後消費水平不斷的提升,90後畢業不斷的進入職場,他們能夠消費更多的香化產品,所以機場就取得了特別大的渠道優勢。這一點在海外就不太具備,因為他們的各個渠道之間的價差沒有很大。

還有一個就是機場的免稅品是絕對真貨,因為這裡邊每一個環節都有海關去監管,比方說我們在其他渠道有可能是能買到假貨的,但是在免稅渠道就特別真實。每一家商戶因為是免稅品牌商直接去跟渠道商談合作的,這裡面是沒有假貨的。

機場這麼好估值與風險怎麼看?

我們當前大約是在30倍左右的估值,我們認為估值是合理的。儘管未來經濟的增速一定會下行,這很正常。但機場它有特別穩定的盈利歷史和盈利預測,並且我們資金的要求回報率是越來越低的。

上海機場還很大的,有至少60~70%的旅客量的增長空間,以及它有特別好的商業模式,也就是說機場的一個壟斷屬性,然後都是品牌商找他來談價。機場就應該高估值。

目前在海內外機場的比較過程中,比方說像悉尼機場47倍,泰國機場44倍,上海機場是30倍,也就是說基本面跟上海機場差不多的,估值遠遠高於上海機場。

基本面跟上海機場估值一樣的機場,比如法國的巴黎機場,他們的估值是30倍。但是公司的複合的規模淨增速只有5%,增速是遠遠比不上我們的上海機場的。將來如果上海機場能夠提高分紅比例,有可能進一步估值提升,但應該是在下一個5年。

接下來是風險機制,機場的實質風險到底在哪?

第1點就是公共設施的盈利較高,將帶來潛在的政策衝擊。將來機場的淨利潤按照現有的增速,一定會有過百億的,機場之後越來越有錢,機場就可能自己建,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政府和集團承建,那麼資本開支會造成衝擊。

第2點,如果上海未來建設第三機場,比方說吞吐量特別的大,超過五六千萬甚至到達一個億,對於上海機場是不利的。相當於你對於浦東機場就造成了實質上的分流,因為你分流了國際客流。

但如果說是在5000萬吞吐量以內,這個是不用擔心的。因為可以把更多的國內旅客轉往第三機場中。上海浦東機場就可以裝更多的國際旅客,這就能使得機場的價值進一步擴大。

第3個關鍵就是設立免稅店,因為上海要開的免稅店在面積、數量和提貨方式上,這些政策不斷放寬。

當然我認為這個概率小,因為全球機場免稅店最發達的就是南韓了。南韓能夠開那麼多的實體免稅店,比方說南韓從13年到19年,南韓實體店的數量從10個增長到27個。

但南韓跟我們的情況不太一樣,因為它是有很多的海外國際旅客,不斷的有國際旅客在南韓的免稅店進行消費,我們沒有多的海外旅客在實體店中消費,所以暫時不會開很多的免稅店。

重點提煉

這是我們的主要觀點,我們接下來講一下這篇報告裡面的一些重要的點。

大概是從2006年以來,我們的機場的數量年複合增速是不到4%,人均乘機次數多增速10%。

也就是說機場供給只有4%,但是機場的需求到10%,這裡面就有一個差額。導致機場經常是供不應求的。然後我們的機場對比海外機場,雖然規模很大,但仍然有上升空間。

比方說上海機場的吞吐量目前是處於全球第5位,但是我們上海機場遲早要成為第1位。

這其實很好理解,因為今年的上海機場它又修了一個比較大的這樣一個衛星廳,他將來就不能夠不斷的獲得民航局批覆的時刻,機場的吞吐量就能夠持續上升。然後機場有更大的貨流,所以我們現在機場的規模雖然很大,但是仍然有上升空間。

我們的估值是低於泰國機場和西班牙機場的。我們的估值也是處於一個合理水平,30倍,泰國機場44倍,悉尼機場47倍都在我們前面。然後上海機場的上市主體,有一些投資人可能不是很清楚,主體只有浦東機場,虹橋機場沒有在上市公司體現。

然後機場是有一個屬性,就是層層審批,自然壟斷。怎麼說他的是層層審批,就是機場建設是由國務院審批的,航權時刻是由民航局審批的,航路是由空軍海軍審批的。

一個機場它是一個城市、一個省甚至一個國家的交通體系中重要的一環,一個樞紐機場,技術非常特殊,一個機場附近不容易再修建其他機場,而且能夠有高鐵的配套設施。

上海機場資本開支在過去是比較大的,截止2019年它歷史上累積的開支是接近400億。我們一般認為一個高資本開支的行業不是一個好行業,因為你的錢賺來的錢到時候都開支掉了。

但機場雖然過去是有資本開支,但是現在他資本開支所剩不多了,而且機場的資本開支,按照會計年限是30年折舊,按照實際使用年限至少要達到50年以上。而且機場現在,非航的收入體量越來越大,這部分收入就可以覆蓋掉折舊成本。

機場股的投資價值就是在自然壟斷、高價值的客流量、長期賽道和它顯著的受益於規模效應,利潤增速就會大於他的收入增速。

然後上海機場的覆蓋量比海外將大至少兩三倍以上。我們機場是受益於基建低成本,然後我們稅率也利於免稅銷售。2016年的時候市值是500億,現在已經是1500億了。也就是說過去4年上漲了兩倍,淨利潤也翻了一倍,估值也翻了接近一倍。

淨利潤從2011年的28億增長到19年的51億,PE是剛從當年18倍到現在的30倍,所以是有一個戴維斯雙擊,比如說業績和估值的雙豐收。

機場還有生命週期,就是任何一個機場旅客增量越大了之後,它就能拿流量變現,所以機場的利潤和機場的吞吐量是成正相關的。

機場一共有兩個業務,第1個業務就是航空性業務,這個業務遵循成本合適的原則,比如說價格已經定好了,是民航局和發改委聯合起來對於機場航空業務收入定價。

這個價格在過去是5年變一次,未來也不容易變。上一次調價,就是價格的提升是2017年的4月份,然後這裡面定價就是起降費、旅客服務費,還有一個是安檢費等等。

機場的量是根據機場的基礎設施來,汽車機場的基礎設施不斷的擴充套件,民航局就給它提供時控,它自己有更大的跑道,更多的空域開放,機場的量能夠不斷的增大。

今年2019年浦東機場大約是7700萬的國際旅客,在2025年我們預計能達到至少1.2億,所以還有60%的旅客量的增長空間。

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就是免稅。我們現在在上海機場看到,現在利潤絕大多數都是免稅貢獻的。

第二個業務是有稅商業,就是我們只要不出國,我們在機場裡面買到的無論是筆記本,還是吃的喝的,還有包包、衣服,只要不出國都是有稅商業。這就是機場裡邊的商戶給機場交地租。機場還有一個業務就是廣告。剩下的部分都是投資收益。

就以上來講,過去10年的上海機場的利潤複合增速是14%。現在免稅佔了淨利潤的80%以上,免稅合同是2025年到期,就是在2018年下半年跟國旅簽了一個合同,這個合同裡邊是保底加提成的方式。

這裡邊事實上投資者對上海機場關注的重點,在於市內免稅店對於機場店的衝擊,我們認為在免稅增長特別快的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市內店對於機場店分流肯定是有的,但分流的幅度是不大的。

因為你在旁邊開了一個渠道,勢必產生分流。但到底分流多少,我們可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去算這種分流,對於市內店我們認為他的一年銷售額應該是在二三十億附近,到上海機場那邊是一年140億免稅銷售,而且還在不斷的快速增長,而且還有旅客量的快速增長。

我們也做過一些研究,比方說在海南島,有海棠灣的情況下,美蘭機場的免稅銷售額也在不斷的增長,海棠灣也有不少增長,所以沒有產生分流。並且這個美蘭機場還是處於一個相對弱勢的地方,因為海南島在火車站、在港口都可以買免稅品,機場不是一個壟斷渠道。

在南韓市內店的個數,從2013年的10個增長到27個,在這個過程中市內店也仍然在增長,所以市內店開的這麼快,對機場店影響也不大,總體來說市內店對機場店的影響較小。二者共享免稅紅利。

第2個我們來看廣告,廣告是合資公司來運營的,這個廣告是在2005年籤的,明年到期,我們預計能夠對分紅比例提升,利潤分成能夠有提升空間。

第3個是投資風險,投資收益一般不僅包含廣告,還有一個是普通航油。普通航油是一個給飛機加油的一個業務,收的是手續費,所以盈利也是非常有利的。過去10年投資收益的複合增速是12%。

然後機場的財務特點,機場也越來越沒有現金流的壓力,因為他的現金流比淨利潤還要略高,然後不斷的進行下一次自動開支。所以資本開支雖然能夠不斷增加,但這個資本開支現在已經不影響機場的估值了。

因為成本的定價原則就是成本回收原則。我一旦有了開支,我成本增加了,我的價格就應該不斷增加,我們可以調價。所以只要投資,它都是有收益的。以後資本開支建設的這些航站樓可以做一些免稅的業務,免稅的業務其實回報率非常高。

我們預計在上海機場2020年有1.2億的旅客吞吐量。在海外,像迪拜機場已經規劃到了2.5億的旅客吞吐量,伊斯坦布林機場遠期規劃了1.5億的吞吐量,上海機場2025年是1.2億,2030年1.3億,將來有可能達到更大的規模。

這個增長空間是有可能有的,但是需要突破遠距離四條跑獨立起降這個規則。建成之後,吞吐量就可以進一步提升了。厚厚的雪就是說在機場的量不斷增長的過程中,機場的量、價都可以提升非常多,帶動機場的盈利將會不斷的提升,機場的盈利增長非常確定。

延伸閱讀: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明天的交易計劃(有邏輯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