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曠視科技未能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赴港上市計劃被擱置。據路透社IFR訊息,曠視科技赴港IPO延遲至2020年。

曠視科技此次赴港IPO遇阻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

截止2019年5月,曠世科技前後共歷經9輪融資,按照投資先後順序排列,資本進場越晚回報率就相對越低,最晚進場的投資方如果想在企業上市後獲得足夠多的回報,那就必須相應押注更多的籌碼,所以在今年5月份的D2輪融資中曠世科技獲得了高達7.5億美金的鉅額投資加持,這也基本可以看作其衝刺港股的最後一筆融資。

就在獲投7.5億美金之後,曠視科技的工商註冊資訊就發生多項變更,其中聯想、創新工場及螞蟻金服旗下公司退出該公司股東行列,李開復、螞蟻金服韓歆毅、王明耀、唐文斌及楊沐退出董事行列,完成股東資訊變更後,創始人印奇以75%的持股比例成為曠視科技最大股東及實控人。這一動作不免引起各方警覺。

隨後,曠視科技表示,所涉變動旨在優化管理層結構,並無股東退出。

但是,曠視科技的這一宣告顯然與天眼查所公示的資訊並不相符。

如果確實有股東退出既在情理之中,同時也不排除曠視科技面臨市場風險和資本質疑。

假設兩種情況下選擇退出

第一種情況早期資本與曠視科技簽訂適時退出協議。

聯想及創新工廠李開復均為其早期投資人,在曠視科技A輪融資中就曾給予資金支援,後來經過多輪融資之後,曠視科技的估值一步步增大,在完成今年5月份的D輪融資後其估值更是達到近40億美金,如果雙方此前曾簽訂適時退出協議,那麼這些早期股東既然順利達到了當初預定的回報目標,理所當然的可以套現離場,換種說法就是早期的A、B輪資金進入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後來的資入場,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做大然後將自己置換出來的過程。

另外一種情況是對公司前景持懷疑態度,要求管理層回購。

據招股書披露的資訊顯示,曠視科技近三年的財務狀況喜憂各半,2016年到2018年分別實現營收6780萬、3.132億、14.269億,年複合增長率達358.8%,但利潤收入卻始終不盡如人意。

2016年到2018年,曠視科技虧損額就像營收一樣連年增長,分別達到3.43億、7.59億、33.51億,但在2019年曠視科技的營收與利潤再次變得複雜了。

其2019年上半年營收為9.49億元,利潤卻直線向下衝刺,虧損比此前三年總和還要高,達到52億元人民幣。

在這種情況下,早期投資人即便心生懷疑,也在情理之中,從看好變成不看好。與管理層或其他股東協商退出,既然此時此刻已經有利可圖,何必要冒更大的風險去博一個未知數。

當然,對於曠視科技的這一變故,只是推演幾種可能的情況,但對比來看,還是更多的傾向於第一種情況。

分工不同獲利方式也不同

人工智慧是個大命題,大到可以改變未來的整個世界,自然也就成為各路人馬追捧的物件,這其中就包括兩類群體,一種是“實業派”一種是“資本派”。

實業派需要實打實的精研技術,資本派則可以“借風起勢”,假如說未來人工智慧並沒有像今天這般大紅大紫,但也絲毫不會影響資本派在其中獲利,因為在這個“捧場”的過程中,利益就已經源源不斷的流進了口袋,所以說“資本”是在人工智慧產業剛有萌芽且生長的過程中就已經開始享受“紅利”了,或者做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可以理解為產業前期的“泡沫式紅利”,這裡指前期資本。

資本的任務就是要把這個過程打造的更“精彩”,過程的精彩與否直接影響他們的產出。

但實業派不同,他們需要精研全盤技術使之完全成熟,再利用技術撬動市場獲取回報,這個過程對他們意義不大,除了能不斷吸引新的資本參與遊戲之外。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幾乎享受不到任何紅利。所以,他們看重的是結果,結果的精彩與否才是他們獲利的根本。

人工智慧行業處境堪憂?

據搜狐科技聯合天眼查釋出的《2019年度AI創新報告》顯示,全國人工智慧企業總量近82萬家,且約84%的企業成立時間小於等於5年。

另據天眼查資料顯示,全國共有9.2萬家人工智慧企業先後登出、吊銷,其中約6.8萬家登出、吊銷的企業為創業型企業(成立時間小於等於5年)。

前面提到人工智慧企業倒閉的數字之大令人恐怖,但活躍在這個行業當中企業竟多達82萬家,這個數字同樣讓人瞠目,這恰恰說明這個行業的市場是被充分認可的,只是有這麼多的企業參與不免就會夾雜一些“南郭先生”混跡其中,當竽聲撤去,自然也會原形畢露。

就連曠視科技這樣身居行業頂尖地位的企業,都會連年虧損,而且技術落地仍面臨諸多困難,短時間也無法貫穿產業鏈上下游,商業應用更是未能達到普及,何況一些濫竽充數的之流?

人工智慧是個大前景,需要高額的研發費用支撐,以及豐富的產業形態做基礎。

對於曠視科技來說上市是個大概率事件,但即便上市其仍然要面臨持續高昂的科研費用的投入與市場應用的培育,同時還需要經受較長時期不盈利的考驗。這是目前所有人工智慧企業都必須面對的現實,所以即使前期資本在這個是否持續跟進的問題上表現出遲疑的態度也在情理之中,更為穩妥的辦法就是交給更大的資本市場(二級市場)去解決,那麼此時爭奪二級市場裡首發資本的優勢就顯得如此當務之急了。

雖然在跨入資本大門的時間節點上曠世科技可以梳理出一個較為清晰的籌劃,但是企業何時進入正向迴圈還需要經歷一個不短的摸索期。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通脹洶湧:11月CPI漲4.5%,肉蛋菜價全面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