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凌晨,淘集集CEO張正平正式對外宣佈淘集集破產。
“很遺憾,由於資金未能如期到賬,不得不宣佈淘集集本輪併購重組失敗。”
根據破產公告,投資人已經簽了投資協議,並接管了公司的財務、法務工作(收走所有公章和銀行金鑰),但在打款時間上多次延期,超出了公司能承受的最後時間期限。
簡單來說,淘集集自身並沒有足以維繫經營的“賺錢能力”,想要依靠融資的錢來“救命”,在“資本寒冬”下,絕對不是 一種聰明的做法。
大力出奇跡?
淘集集也是有過夢想的,而這個夢想,與拼多多有關。
“大力出奇跡”,這句話可以被用來形容創造了“電商第三極”的拼多多。
2018年7月26日,成立僅3年的拼多多登入美股上市,於是有人慨嘆,“黃錚的成功,幾乎是坐著火箭躍升的”。
拼多多上市,讓無數流量創業者看到了五環外人群的消費潛力。於是,2018年下半年開始,社交電商、社群團購等種種發掘下沉人群的創業方式此起彼伏,形成了一個小風口。
淘集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公開資料顯示,淘集集於2018年8月正式上線。
淘集集的創始人張正平創立淘集集的夢想,正是在於“超越拼多多”。
張正平表示,淘集集的使用者比拼多多還要“下沉”,不收商家傭金,更是降低了電商入駐門檻,小白商家可以在淘集集上輕易上手,對於使用者來講,則能買到更具價效比的產品。
淘集集上入駐商家也認同這一點,易操作、好上手、不收佣金,是吸引多數商家入駐的主要原因。
此外,有入駐商家表示,參加淘集集的平臺活動有一個特殊要求,價格必須低於拼多多,甚至要上傳在拼多多上的購買連結來作證明。而據此前拼多多披露的資料,其商品利潤僅有10%左右,淘集集顯然已把商品利潤壓到了極致。
不僅是賣家端不收錢,淘集集的買家端也不收錢,為了獲取使用者,淘集集還花了不少錢。
開啟淘集集首頁,你會發現,每一個圖示都在告訴你,線上省錢不是夢。
無論是獲客方式還是玩法,淘集集都比其他平臺更“野”。
通過一元拼團、賺賺、砍價免費拿等玩法,淘集集拼命燒錢拉新戶。
其中,一元集市即將原價不超過100元的商品以1元的價格進行售賣,不過條件是你必須邀請一位新使用者也購買一件1元的商品,這樣所購買的商品才會發貨。
賺賺則是拉來的新使用者首次下單,支付多少返傭多少,封頂16元,拉新使用者第二次下單,支付多少返傭50%,封頂7.5元,拉新使用者第3-5單,每單返傭1元,邀請的好友越多,賺的越多,並且上不封頂。
砍價免費拿則類似於拼多多的拼團砍價功能。只要將連結分享到微信群中,有足夠多的好友點選幫助砍價,就可以低價獲取商品。但淘集集更狠,不止是低價拿貨,直接是免費拿。
買東西不僅不花錢,甚至還有可能賺錢,這樣的模式下,羊毛黨紛紛進軍淘集集。
易觀釋出的資料顯示,今年5月,淘集集月活使用者達1457.4萬,在月活千萬級應用增速TOP20榜單中,增速排行第一,月活躍使用者環比增幅達20.8%。
另外,根據極光大資料,上線9個月後,淘集集的月活使用者超過了4000萬,不過,打臉“使用者比拼多多人群還下沉”的是,淘集集與拼多多的使用者重合度高達55.0%。
此後,只用了接近一年的時間,淘集集就獲得了1.36億使用者,官方宣稱,拼多多獲得這個數量級的使用者花了22個月。
艱難的淘集集
在這個過程中,不賺錢又要增長,自然離不開資本的加持輸血。
上線兩個月後(2018年10月),淘集集就公佈了第一筆A輪4200萬美元的融資,由老虎基金、DTSGlobal、險峰旗雲投資,估值達到2.42億美元。
2019年6月,淘集集啟動了B輪融資,擬融資2億美元,投後估值8億美元。不過,這一次,淘集集沒有等來這筆極為關鍵的資金。
為了爭取到投資方的資金,張正平選擇鋌而走險,利用應付賬款的週期,將部分屬於商家的貨款用來投入營銷,拉新增使用者。
按照他的計劃,如果使用者數量增速上去了,投資方的資金到賬,正好可以彌補所挪用的商家貨款。
然而,上天並沒有眷顧這個35歲的創業者,張正平失策了,在投資方的資金遲遲未到賬的情況下,應付給商家的貨款時間越拖越長,公司的資金鍊開始斷裂。
9月25日,有商戶組織集體維權,事件開始一步步發酵,淘集集還不起貨款、老闆跑路等訊息在網路上蔓延。國慶期間,張正平緊急與相關方談重組事宜。
不過,重組方不願揹負太多負擔,希望淘集集能夠與商家簽訂債務重組協議或者債轉股協議,緩解資金壓力。
10月16日淘集集宣佈,主要經營模式由商家入駐模式,調整為合夥人自營模式。淘集集稱,現有主要供應商轉為淘集集股東合夥人,與淘集集同榮辱、共進退。
10月31日,淘集集官方釋出重組併購程序通報內容是:“10月23日,供應商債權人完成51%債務重組協議簽定;10月28日,收到資方書面TS,簽定投資意向書。當前淘集集併購重組進展順利;公司運營穩定;平臺運營穩定。”
11月19日,淘集集官方微博還表示,“融資重組已進入收尾階段,請各位夥伴耐心等待官方的發文,再次感謝各位夥伴與淘集集一起同舟共濟,共度難關。”
融資遲遲不到賬的同時,淘集集卻還在“燒錢”。今年國慶期間,淘集集負債總額為16億元左右,負債主要分為供應商的貨款和廣告代理投放的欠款兩部分。
按照這個虧損速度,淘集集每個月都需要超過1億的現金才能得以正常運營。
不盈利不成活?
不過,這種燒錢獲得使用者的打法並沒有讓淘集整合為另一個拼多多,而是讓他走向了滅亡。
黃錚成功之後,對標拼多多的創業公司不止一家。另一個對標拼多多的商家,也是一度在社群團購大戰上炙手可熱的明星企業——松鼠拼拼,上線不到半年GMV便過1億,也曾是資本的寵兒,高瓴資本、IDG資本均有資金進駐。
2019年8月下旬,松鼠拼拼亦被爆出融資失利,裁員人數達三分之二。
“為沒有實現盈利的企業提供慷慨資金的日子已經結束了。”在WeWork宣佈中止IPO計劃以後,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提出了這一觀點,並被廣泛傳播。
淘集集的倒下,或許正又一次證明了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