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隨著特斯拉股價繼續上漲,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特斯拉CEO馬斯克馬斯克的身價升至1850億美元,超越亞馬遜CEO貝索斯成為世界首富。
根據最新的彭博億萬富豪排行榜,排名前三的的分別是馬斯克、貝佐斯和比爾·蓋茨。此外,扎克伯格排第五,此前剛成為亞洲首富的農夫山泉董事長鍾睒睒排第六,“股神”巴菲特緊隨其後。
馬斯克成為了最短時間登上財富頂峰的人,他身價暴漲的背後是資本市場對特斯拉的無限看好。但在美國市場,新能源產業鏈上還有無數公司值得投資者關注。
一、別隻知特斯拉、造車新勢力,忘了百度近日,據路透報道,百度計劃成立智慧電動汽車公司。百度將擁有新公司的多數股權和絕對投票權,吉利則持有少數股權。新公司將利用百度提供的車載軟體和吉利的工程技術,改造吉利現有的一些汽車生產設施來生產汽車。訊息人士還表示,兩家公司正在商討使用吉利的可持續體驗架構(SEA)進行未來產品開發。
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車聯網生態開放者
2019年12月,百度釋出了Apollo戰略,由之前的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升級為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慧車聯三大開放平臺。公司依據三大開放平臺,結合在自動駕駛硬體&軟體方面一體化的優勢,面向企業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三大軟體開放平臺:自動駕駛軟體開放平臺、車路協同軟體開放平臺、智慧車聯軟體開放平臺。
系統軟體:中介軟體軟體Cyber RT OS系統、智慧車載系統CarLife+、小度車載OS。
APP應用:模擬平臺Simulation、高精度地圖。服務應用:資料流水線應用,車聯網雲端服務平臺
在瑞銀針對百度釋出的最新研報中,瑞銀對百度現有的業務板塊預期良好,並將百度評級從中性調高至買入,其對Apollo的估值為100億美元(約Waymo估值的三分之一、與Aurora估值持平,以及Pony.ai估值的兩倍),而這僅僅是針對Apollo的自動駕駛業務。實際上經過多年發展,目前Apollo的業務板塊還涵蓋智慧交通和智慧汽車兩大熱門賽道,想象空間巨大。
二、核心晶片供應商具有稀缺性汽車在機械化向電氣化時代過渡時,MCU 是傳統汽車執行 ECU 的計算大腦。隨著智慧汽車晶片需要處理圖片、影片等海量非結構化資料,面向控制指令運算的 MCU 不能滿足需求,汽車晶片逐步走向域控制整合化、異構化、智慧化,AI 晶片成為智慧時代的核心。
核心晶片具有一定稀缺性。晶片作為自動駕駛最底層的硬體架構,對自動駕駛的效能有著重要影響。
目前,全球自動駕駛晶片已呈現出寡頭壟斷的競爭格局:特斯拉自研 FSD 晶片用於自家車企,獨樹一旗;英偉達在自動駕駛訓練領域具有優勢,逐漸拓展推理市場。Mobileye 背靠英特爾(INTC)的汽車 AI 晶片龍頭,生態封閉,佔據 L3 以下市場,對外提供演算法+晶片解決方案;地平線等新興公司也積極拓展 ADAS晶片市場。
三、車載系統:網際網路公司展開競爭,未來將呈現寡頭壟斷格局資料來源:中信證券
汽車作業系統主要包括:車控作業系統(主要控制汽車的行駛和電子線路)、車載智慧系統(與中控屏、車載娛樂、導航等功能相關)。目前,車載智慧系統市場格局形成了 QNX、Linux 和 Android 三大陣營,WinCE 即將退出市場。據 IHS 統計,現階段全球 QNX 市場份額約 60%。
車載智慧系統作為網聯汽車的流量入口,全球科技公司、整車廠和造車新勢力基於 QNX、Linux、Android 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車載系統以搶奪市場。目前,整車廠、造車新勢力的車載智慧系統主要為自用,科技公司的車載智慧系統主要服務於整車廠。截至 2020 年 9 月,蘋果 Carplay與全球 63 家車企就 500 多款車型展開合作。百度 CarLife 與全球 70 多家車企就400 多款車型展開合作。
一方面,從研發到真正量產上車,車載系統的研發過程需要高昂的費用;另一方面,消費者更加註重智慧座艙&智慧駕駛之間的差異體驗,對車載系統的差異不是很敏感。基於此,初創公司&整車廠進軍此領域中的動力較小,未來仍是現存幾家公司之間的競爭。未來隨著自動駕駛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車載系統或將呈現寡頭壟斷的格局,看好蘋果、百度在此領域中的先發&規模優勢,持續關注華為 Hicar 的相關進展。
四、自動駕駛測試、模擬等領域方興未艾資料來源:中信證券
自動駕駛模擬平臺是剛需:受限於自動駕駛測試車輛數量較少,自動駕駛模擬測試平臺能很好地補足傳統實地路測的上述缺陷,使得自動駕駛模擬平臺成為自動駕駛企業的剛需。據 ICVTank估計,未來 5 年,全球自動駕駛模擬市場規模將出現爆發式增長,由 2020 年的5 億美元增長至 2025 年的 200 億美元,5 年 CAGR 為 109%。
目前,全球科技巨頭&初創公司紛紛入局自動駕駛測試、模擬平臺領域。科技巨頭包括:谷歌、英特爾、微軟、英偉達、騰訊、百度、華為、阿里等;初創公司包括:Panosim、51VR 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