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稅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徵稅只要為企業留一點利,企業總是會生存與發展下去的。而現在的利潤率,企業普遍反映不高,這說明,我們現在進入了一個低利潤率的時代。
中國已實施減稅政策,為何有的企業仍然稅負重中國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減稅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營改增”開始之後,有的經濟主體會感受到更多的減稅,但也有的經濟主體可能會抱怨稅負不降反升。2019年,中國實施了2萬億規模的減稅降費行動,然而,一些企業發現,自己的稅負反而增加了,苦不堪言。這是為何?
首先,這些老闆,大都是中小型企業。
今年上半年,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累計新增減稅1164億元。其中,提高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稅標準新增減稅349億元,放寬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加大企業所得稅優惠力度新增減稅481億元,地方六稅兩費減徵政策新增減稅333億元。
其中,季度銷售額30萬元以內免徵增值稅的政策,幫助微型企業,尤其是月銷售額在3萬元-10萬元之間企業,直接提升8.7%的營收,提高1.5%左右的盈利水平,並且使0.8%的企業扭虧為盈。
同樣,本次減稅使得大型企業的稅負明顯降低。重點稅源企業(10萬戶年納稅額500萬元以上的企業)的營收水平提高了3.27%,效果明顯。
中小型企業則比較尷尬。
儘管增值稅稅率下降,但是這些企業此前大都通過種種非合法手段,避掉了大部分稅收。他們或者用老闆個人賬戶走帳、或者不開發票……名義上是增值稅從16%降到了13%,但對他們來說實際上卻是從0%漲到了13%,負擔明顯增加。
其次,這些企業此前存在一些違規避稅的情況。
今年國家在減稅的同時,加大了對偷稅逃稅的稽查力度,尤其是金稅三期系統,以及國稅地稅合併,都讓中小型企業失去了暗箱操作的空間。諸如個人賬號走帳等行為,已經萬分危險。
此前企業降低企業所得稅的方式,有相當一部分是不規範的,尤其是虛開發票等更是違法行為。
虛開發票的幾種常見情景,可能你身邊也有!
1.專以賣票為生的空殼公司,不交稅,開完就走逃,你買他的票,下月抵扣就會提示異常。
2.享受小微免增值稅優惠,還有免稅額度沒用完,“很有義氣”的給你開點普票,抵企業所得稅。
3.我收的農產品雖然是免稅普票或者稅率3%的專票,但是我能享受10%的進項計算抵扣,我不想留抵稅那麼多,給你開點專票吧,於是你就買了。
4.公司面向的主要是個人客戶,不要票,所以這部分營業額就開票給別人,轉手賺點手續費.
而大型企業運營比較規範,稅務違規少,因此只是單純地享受降稅紅利,在增值稅稅率從16%降到13%之後,稅負實實在在地下降,而不需要去補違規逃稅的窟窿。同時大型企業有專門的稅務專員負責節稅事宜,企業不能再去懸崖邊上嘗試了。如果企業是想要真心實意的減稅降負,可以運用國家出臺的優惠政策。
第三,社保入稅增加了企業的用人成本。
此前企業大都以低於員工實際工資的方式繳納社保。今年國家要求繳納社保必須與工資基數相統一,大幅度增加了公司的社保支出。
對於企業來說,能夠真正實現降稅的途徑,是降低企業所得稅。
減稅降費之外,地方稅收優惠政策不能忽略這裡有很多的政策可以利用:比如小型微利政策,可以實現企業所得稅從25%降到5%;研發經費加計扣除政策,最高可免除100%的企業所得稅;申請高新技術政策,可以實現企業所得稅從25%降到15%……
比如目前重慶、湖北、上海的總部經濟招商都是比較成熟穩定的,尤其歡迎服務行業、建築行業、文化傳媒、軟體行業等企業的入駐,通過享受一定比例的稅收扶持來緩解自身的稅收壓力。
有限公司稅收優惠政策:
企業可以採用在園區內成立新公司、分公司或者遷移的方式,入駐園區,按照企業納稅規模階梯式享受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扶持政策,有限公司對於行業幾乎無限制,歡迎各類企業入駐。
1.增值稅:以地方留存的30%-70%進行扶持。
2.企業所得稅:以地方留存的40%-70%進行扶持。
【另外納稅大戶可以一戶一議,某些行業除了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還可以同時申請享受地方性園區稅收優惠疊加政策】
個人獨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企業可以選在園區內成立一個或者多個個人獨資企業,比如某工作室,某服務中心,某諮詢中心等等,採用業務拆分或者剝離重組的方式,將某一部分的業務及納稅放在園區內享受核定徵收政策,這種形式對於利潤高的行業,節稅效果更加明顯。
入駐湖北、上海等園區成立個人獨資企業,個人生產經營所得稅核定徵收,小規模納稅人核定後0.5%-2.1%,一般納稅人0.5%-3.1%。
如果您有稅務籌劃方面的相關需求,歡迎留言、私信(我會第一時間回覆)。您也可以關注我,我會不定時分享避稅乾貨,希望可以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