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幣價到達高峰值,都會有一堆偽專家或者說是大忽悠出現。大漲之時,股神一堆,大跌之時,這幫傢伙就都躲起來等下一次再忽悠。
我在這裡說一下這幫大忽悠的幾個特徵,遇到了都小心一點。
小心比特幣上漲時出現的那些大忽悠們
特徵一——事後諸葛型每次比特幣暴漲都會有人拿出來當年巴位元創始人長鋏的一句話:
2011年,一個女生在知乎提問,“大三學生手頭有 6000 元,有什麼好的理財投資建議?”
巴位元創始人長鋏回覆:“買比特幣,儲存好錢包檔案,然後忘掉你有過6000元這回事,五年後再看看。”
然後就巴拉巴拉一堆說當初如果買了,早財務自由之類的,接著就忽悠你早點上車。但他們從來不說長鋏在2018年11月比特幣暴跌後說過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後悔當時給那個女孩建議,如果再給一次建議就不會讓她做比特幣投資,因為長鋏說了一句大忽悠們最不願意讓別人聽到的話:
“把自己的幸福寄託於一個不相關的人的建議,這不是懶,而是蠢。”
聽到沒有,所有真正幣圈的老人都是這個心態,包括我在內。我最近一個月寫了很多的文章,我從來不給別人推薦買什麼幣,而只是做形式分析,也是因為這個道理。但大忽悠們從來都是讓你買買買,他們說的最多的就是再不上車就來不及,諸如此類,而風險總是輕描淡寫說一下而已。
特徵二——假裝專家型面對大忽悠一定要擦亮眼睛
為什麼平時看不到這些炒幣專家,而到了牛市的時候這麼多?
簡單啊,比特幣無外乎就是三種情況,大漲,大跌,震盪。大跌的時候這幫大忽悠是看不到,都躲起來了;震盪的時候忽悠幾次就沒人上當了;但大漲的時候,只不需要說漲漲漲,然後編個連他們自己都不信的理由就完事了。
結果小白們就是因為他們連連猜中,就以為是專家了,被忽悠上車。
特徵三——鉅額回報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比特幣基金——灰度基金,盈利是多少?2%。電影《反貪風暴》裡面Z基金為了上市,偽造盈利報告,為了達到目的不惜殺人,他們偽造的盈利率是多少?10%。
然後你們看看這幫炒幣的大忽悠是什麼目標,一萬變成十萬,還有說變成一百萬的。好傢伙,你這麼牛逼怎麼不去比特幣相關的基金會當操盤手,不比這賺多了。
然後你看他們怎麼操盤的,20倍合約。這不就是賭博嗎?你打個噴嚏的時間比特幣都能漲跌5%好不好。
然後還有那麼多小白跪舔,有什麼好舔的。你買20倍合約什麼都不用看,反正跟賭博差不多,扔個硬幣到天上,猜大小就行。
《反貪風暴》裡面z基金為了偽造10%的利潤都不惜殺人
特徵四——拿炒股來炒比特幣最讓我受不了的用炒股的方式來炒比特幣的,天天研究那麼什麼線,還在那後面做推理。你牛逼你炒股賺了多少錢。我就從來沒有見過哪個股神研究什麼線炒股財務自由的。
特徵五——裝比特幣大佬這種是最不要臉的了,我還看到有曬自己有100多個比特幣的,好傢伙,價值快3000萬了,真的是大佬了,但問題是你見過身價幾千萬的大佬嗎。
你還真別說,我曾經真認識過一個比特幣財務自由的,他之前跟我是一個群的,認識但聊的不多,後來2018年這貨就突然不說話了。去年9月份的時候,有人找我做區塊鏈專案,說認識個風投,據說身價5000萬起,然後想看看能不能搞點錢。然後我一看不就是他嗎,說話的語氣風格跟之前明顯已經屬於另外一個圈子了。最後因為我倆認識,所以一下子就穿幫了,這個專案沒成。
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騙錢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騙錢
說了這麼多,那這幫大忽悠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其實就是一個字——錢。
你信了這幫大忽悠,無外乎就是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就是讓你信他,然後收學費。不貪的按次數收諮詢費,貪的按提成。你賺了他撈錢,你虧了他也不虧。
第二種情況是忽悠你進一個沒什麼名氣的交易所,然後你進去搞,他提成。這種最大的特點是從來不給你說什麼頭部交易所,也從來不會說去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但他會以他的人格甚至他親戚來擔保說那個交易所多靠譜,但是否真的靠譜他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即使出事了,他一個“自己也是受害者”來解釋,責任逃的乾乾淨淨。
第三種情況也很常見,就是他們自己一波人搞了一個垃圾幣,然後透過你的信任,讓你去接他們的盤。這種垃圾幣最常見的就是ERC20代幣,量產的話一整套下來幣加白皮書,千百塊錢就夠了,因為反正就是忽悠小白的,不用做太貴的。而且由於虛擬幣交易風險自擔,到時候你虧了,他躲起來,你報警也沒用。因為警察不會管你炒幣炒虧的事情。
而這三種方法最噁心的地方在於完全不違法,或者說你很難找到他違法的證據。
“把自己的幸福寄託於一個不相關的人的建議,這不是懶,而是蠢。”請永遠記住巴位元創始人長鋏的這句話。
比特幣投資風險很大,每次暴漲的時候都會出現很多大忽悠,2013年底的時候就有很多,2017到2018年也很多,今年更是這樣。請記住——錢是自己好不容易攢的,風險是必須要擔的,別人的建議只能是建議,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