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著名法律評級機構錢伯斯(Chambers and Partners)釋出了《2020亞太法律指南》(2020 Asia-Pacific Guide)。
相較於去年,在今年的137家上榜律所中,新晉11家律所。百宸律師事務所正是新上榜律所之一——在“私募股權與風險投資”領域,百宸獲評“受認可律所”。
在此之前,百宸已在法律行業深耕十四載,先後攬獲《亞洲法律雜誌》(ALB)“中國十佳精品律所”、《商法》“2015年度卓越律所”、《商法》2017年“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及“醫療、製藥及生命科學”領域卓越律所等獎項,客戶認可度極高。
創始合夥人陳亦工不是典型的法律人。從北京大學生物系學士到美國愛荷華大學法學博士,十年求學生涯中,他有七年時間都在與生物化學、實驗資料打交道,但在後三年“突然”跨行到法學。相較於窩在實驗室做研究,陳亦工更喜歡與人溝通,而且,“在西方,律師行業是一個不錯的行業”。
從此,醫藥行業少了一位科研專家,但法律行業多了一家專注於創業投資的律所。
說這話時,陳亦工已經歸國兩年。對於在美國待了十一年的陳亦工而言,在美國開設分所是一件順手的事。在華源科技協會(HYSTA)任第一屆祕書長期間,他便負責協會註冊等事宜,搭平臺、促合作,將這個協會打造成美國《商業週刊》雜誌筆下“連線中國商界明星和美國的橋樑”。
此時,百宸尚未在中國境內設立,不過美國矽谷多了一家名為PacGate的個人律師事務所,主要服務於境外投資者及對境外融資有需求的境內創業者。後來的“百宸”二字即譯自PacGate。
見證了矽谷創業潮的興起與網際網路經濟的泡沫,陳亦工瞄準時機,利用自己在矽谷投資環境中積累的人脈及境外投融資經驗,為歸國的創業者、投資人提供境外股權結構和境外上市、投資、兼併等領域的法律服務,打開了歸國創業者與國外資本市場連線的視窗。
“我們看過很多創業者的成功或失敗,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積累了對法律服務、風險投資的一些認知。資本和創業專案結合之後,能夠在市場上迅速改變一個行業。雖然總有起伏,但是有很強的週期性及其內在的合理性。”談及創辦律所的初心,陳亦工如是說。
2006年,陳亦工團隊協助原中國最大的孕嬰媽媽購物網站“紅孩子”創始人,辦理境內居民通過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資及返程投資的“外匯75號檔案”[1]登記。此時,距離這份檔案出臺僅幾個月,業內尚無此類登記的辦理經驗。百宸第一位員工、現為高階合夥人鄧華,當時連續一個月跑外管局,持續與辦理人員溝通協調,結合自身豐富經驗,最後設計出可落地執行的方案,成功完成登記。
這個專案是“外匯75號檔案”實施後最早的幾個專案之一。
人民幣基金的出現,從資本端把“自我迴圈”補足,市場趨於本土化。此時,陳亦工愈發意識到本土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矽谷辦公室成立兩年後,北京市百宸律師事務所獲准設立。
從PacGate到百宸,標誌著百宸在保持境外法律服務市場優勢的基礎上,將逐步加強在境內法律服務市場的競爭力。這個決定很快就被印證是符合行業發展趨勢的。
涉外業務被普遍認為是高利潤率的業務,但這一時期的投融資專案仍然以境外投資基金為主,整個交易過程基本也以境外律師為主導,國內了解VIE架構業務並可以提供風險投資、跨境交易法律服務的律所不多。百宸恰是其中之一,這一先發優勢為百宸創造了很多業務機會。
然而,競爭對手從外資所變為內資所,只用了幾年時間。隨著國內律師越來越多的介入,收費標準高昂的外資所逐漸喪失競爭力,退出市場。
只追求單一維度的品質並不符合市場競爭規律。“我們一直強調,既要專業,還要高效率。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才能維持律所的競爭力。其中包括我們律師的分工,不同的人怎麼做專案的分工培養,都是想提高效率。”在百宸,除了專業的律師團隊外,還有專職非律師助理團隊輔助律師參與專案進展,從搭建架構、外管局備案、銀行開戶、協助律師完成專案交割直至後續各項歸檔等事宜,以促進更高效、更優質地完成專案,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2008年初,一家外商獨資企業決定迴歸到國內上市,欲拆除紅籌架構,將境外開曼公司的全部股東落地到國內,並將國內的外商獨資企業變更為中外合資企業。變更完成後,這家公司還進行了一輪Pre IPO的融資,在2011年4月15日作為第一批企業在創業板上市。
這個專案開始時,國內紅籌迴歸還沒有開始盛行,關於股權轉讓款的支付、重組過程涉及的稅賦等相關規定均不明晰,且公司歷史較長,境外股東大部分是持有優先股的資深風險投資企業。在向國內公司落地的過程中,既要保證優先股股東利益,又不能違反國內公司法的規定。為了保證重組過程的合規性,百宸與當地工商、稅務部門進行大量溝通,在股東協議中對股東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等做了詳細約定,並採用合夥企業做員工期權持股平臺的形式落實了員工期權。
從重組到上市的三年時間裡,百宸參與並主導了公司拆紅籌重組、境內融資及上市全部過程。
幾年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成立,“福斯創業、萬眾創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行業開始從弱監管轉向強監管。“雙創”熱潮下,人民幣基金的募資變得格外火熱,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對價的專案日漸增加,與境外基金交易形成了兩分天下的局面。
伴隨著基金業務的興起,百宸也迎來了大批基金設立業務,同時涉及更多的境內併購、重組、VIE拆分等多種型別的境內交易,行業覆蓋TMT與網際網路、教育、生物技術、高科技、能源與資源、科技金融等行業。
眾所周知,生物製藥類企業是較少能夠進行融資的企業,但基於創始人的獨特經歷,百宸在該行業起步時期即進駐,為創新型生物高科技公司諾輝健康的境外重組及多輪境內外融資專案、O2O醫藥健康類網際網路平臺叮噹快藥的境內B輪融資專案等提供法律服務,代表華興資本順利完成醫療健康投資領域的管理人登記及醫療一期基金募集、三期人民幣基金募集等。
“在百宸的這十幾年,見證了很多企業從設立、多輪境內、外融資一直到上市,見證了很多創始人從帶著幾個人創業發展成為上千人上市公司的CEO,進而募集上十億的基金引導整個行業投資,百宸的發展也是和這些人、這些企業的成長壯大相輔相成,互相成就的過程。”百宸的靳志梅現在已經是高階合夥人,對於“客戶為先,同舟共濟,與客戶共同成長”的理念,她躬身踐行。
未來,百宸將設立基金、醫療健康、TMT與網際網路、科技金融、物流物產、娛樂多媒體等研究小組,與行業及客戶一起提升與成長。
初期的市場環境塑造了百宸的業務風格,對服務品質與專業能力的高要求就此注入百宸的文化基因。這是百宸能有今天行業實力的基礎。
“低調不是我們刻意選擇的,只是意識上不夠主動。”
在當前的法律服務市場,簡單、迅速的規模化對於目前的百宸來說已經不合時宜;在明確業務定位的前提下,百宸選擇最專業的人,逐步地實行內生式、適當規模化的發展。
伴隨著創投行業起步、發展、興起的百宸,謀定而動,正在向以專業化為支點的適度規模化轉型。三年後,百宸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