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活著本身就很美妙,如果連這道理都不懂,怎麼去探索更深的東西呢?”

劉慈欣在科幻小說《三體》中的這句經典話語,既指出了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美妙與神秘,也揭示了人類以“生而有涯”追“知而無涯”的意義所在。

同理,這也是眾多科技企業持續奮鬥的動力所在,也是它們以科技遇見未來的榮光所在。

所謂“給歲月以文明,給時光以生命”,現且以幾家頗具未來感的科技企業為例,探究科技企業賦予未來的“文明”與 “生命”。

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華為

華為心聲社群日前釋出了任正非在企業業務及雲業務彙報會上的發言,他提到,繼續做減法,企業業務要收縮戰線,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任正非表示,我們全力以赴抓應用生態建設,像亞馬遜一樣建立大生態。沒有應用,華為雲就可能死掉。移動網際網路應用、企業應用、政府應用、煤礦應用、機場應用、平安應用、GTS應用、公司內部IT應用,都是我們生態發展的機會窗。

任正非還表示,阿里雲、騰訊雲、AWS推出越來越多的軟硬融合的裝置,華為的優勢在硬體,我們要加強軟體、應用生態,不應放棄硬體給華為雲帶來的優勢。儲存底層架構的穩定性與高效率,發揮“聯接+計算”的綜合優勢,持續迭代最佳化I(IAAS)層架構,並牽引計算、儲存、網路等層面向雲場景的進一步創新。

作為一家技術導向型企業,華為經常會探索各種技術。即便暫時不能商用的技術無法帶來任何收益,華為依然會義無反顧地去探求、去破壁。

華為之所以能夠不斷地見招拆招,關鍵在於它懂得站得更高,方能看得更高更遠。

立志解密生命奧妙的華大基因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帶來了無法逆轉的負面影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療行業的大發展。華大基因雄厚的研發實力迅速展現,又穩又準的“華大速度”令人稱奇,為全力抗擊疫情帶來了“希望之光”。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華大基因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及“火眼”實驗室為海內外抗疫提供有力支撐。截至2020年6月30日,華大基因的核酸檢測試劑盒遠銷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銷量超3500萬人份。而“火眼”實驗室在全國10餘個主要城市快速落地、助力國內疫情防控的同時,也走向了全球市場。截至目前,“火眼”實驗室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已先後在沙特、汶萊、塞爾維亞、澳大利亞、加拿大等17個國家和地區落地。

近來,由英國率先報告的新冠突變毒株B.1.1.7譜系已向多國蔓延,這引發了外界對疫情的進一步關注。1月5日,華大基因子公司華大因源宣佈,成功研發了新冠變異株B.1.1.7試劑盒。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疫的第二戰場,華大基因科普團隊還科研團隊還線上開闢抗疫科普“戰場”用實際行動踐行“讓基因科技走進大眾”。就此意義而言,科技的發展需要用人文情懷去灌溉,才能綻放出更為璀璨的光芒。

華大基因一直致力於加速科技創新,在兼顧抗疫的同時還在遺傳性耳聾、孕前遺傳病、無創產前檢測、腫瘤、病原感染等多個領域持續研發新產品。華大基因CEO尹燁在談及未來重點的商業化佈局時表示,會堅持基因說了算的原則,重點圍繞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生命健康部分,將“以治療為中心”轉化成為“以預防為中心、以健康為中心”。

始終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類”願景的華大基因,用基因科技守護著“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在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希望的田野上播種的隆平高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近日,搭乘嫦娥五號探月後返回的重約40克的“香絲苗”水稻種子在廣州亮相,其中有些種子已經開始發芽。這表明我國水稻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這2500粒“奔月”的水稻種子將產出100%中國原創科研成果。

如果說這批上過天的水稻種子給我們種下無限遐想的話,那麼種在高原寒地裡的海水稻帶給我們的又是怎樣的震撼。

透過自主研發技術、最佳化最優配比,運用水稻耐鹽鹼試驗、耐寒試驗等方法,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專門培育出高原寒地海水稻。2020年6月8日,在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河西農場,經過4天插秧,海水稻的試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8畝。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試種植。

對於海水稻,袁隆平院士給全國人民算過一筆賬:如果年推廣海水稻1億畝,平均畝產300公斤,每年就可增產300億公斤糧食,300億公斤糧食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這相當於湖南省全年的糧食總產量,可以多養活近8000萬人口。

未來2年內,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會透過擴大治理面積、開展試驗研究和實踐等,將格爾木鹽鹼地治理和種植技術推廣到1000畝,5年內爭取推廣到1萬畝以上。

糧食是國家安全的壓艙石,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勢在必行,某種程度上,“海水稻”為中國種業的研發帶來了新的啟示。

種業,被視作農業的“晶片”,種業發展水平關乎一國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的命脈。隆平高科雖然尚未參與海水稻研究及種植業務,但隆平高科主要聚焦於雜交水稻特別是雜交秈稻領域,這也是我國商業化價值最高的水稻種業市場。

與此同時,在其他種業研發方面隆平高科同樣是“碩果累累”。2020年12月3日,公司釋出公告稱,隆平高科及下屬子公司自主培育或與他方共同培育的共計185個品種獲得國家審定透過,其中水稻新品種132個,玉米新品種52個,棉花新品種1個。

此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隆平高科的榜樣力量,我們還看到了來自種子的“力量”,它將助力我國種業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同理,包括晶片、半導體、資訊科技、人工智慧、生命科學、實業製造等在內的各行各業都將在不斷地“破與立”中成就新的自我,創造新的奇蹟。

變不可能為可能就是未來之於我們的魅力!

結語

科技是溝通現實與未來的使者,科技企業是縮短與未來距離的先鋒。未來一直在路上,惟有不懈奮鬥,方可一路向新。

奮鬥的動力在哪裡呢,這也就是劉慈欣的“活著本身就很美妙,如果連這道理都不懂,怎麼去探索更深的東西呢?”有使命的人在全球範圍可能從來就是極少數,所以給世界帶來意外驚喜和本質改變的也從來都是少數派。

22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美國政府拋售的這幾十億比特幣可能只是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