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釋出的資料顯示,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5%,在連續兩個月“破三”後又“破四”,創2012年2月以來新高。
CPI超過4%,我們已經可以認為這是較高的通脹了,雖然總體依然是平穩的,但4%的水平對消費和民生都開始有壓力了。這次通脹的壓力,主要來源於豬肉價格上漲。相比去年同期,豬肉價格同比漲幅擴大到110.2%,對CPI同比的拉動達到2.6%,是主要因素。幸虧國家採取措施得力而及時,現在豬肉供應緊張狀況有所緩解,所以豬肉價格11月雖然環比依然有上漲,但漲幅只有3.8%,漲幅明顯回落16.3個百分點。豬肉價格的上漲又帶動了牛肉、羊肉、雞肉、鴨肉和雞蛋價格的上漲,漲幅也在11.8%至25.7%之間。
所以,當前的通脹壓力主要源於豬肉供給不足導致豬肉價格上漲所致。那麼,豬肉價格為何供給不足?原因比較多,但客觀上是因為貿易戰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我們知道,之前農戶禁養導致農戶養殖量大幅減少,這種供給結構在平時因為養殖場多而被掩蓋,但貿易戰發生後,中國大豆進口量減少及豆粕價格上漲的預期使得養殖場對未來預期比較保守,這導致了生豬供給量的減少,於是在貿易戰一年多後出現了豬肉供給不足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