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供應鏈金融是什麼?

供應鏈金融風波再起。2019年7月8日,諾亞財富釋出公告稱公司旗下的歌斐資管發行的產品為承興國際控股提供了34億元的供應鏈貸款,對應資產為承興和京東的應收賬款。然而,京東公開表示承興涉嫌偽造和京東的業務合同對外詐騙,該業務並不存在。該供應鏈融資業務的風險暴露引發了各方對供應鏈金融業務“雷區”的思考。我們在前期報告《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分析》中分析了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及發展趨勢,現在此基礎上對供應鏈金融中涉及的“雷區”進行總結。

1.1、有別於傳統信貸的融資模式

傳統的信貸融資模式下,金融機構主要是通過評估融資主體的信用狀況以及抵押物價值來提供授信,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資金提供方弱化對融資主體的信用以及抵押物要求,轉為對產業鏈上的交易狀態進行綜合評價,針對單筆或者多筆交易提供融資服務。主要表現為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與貨物交易密切相關,二是資金使用具有確定性,三是要求對使用資金進行動態監管。因此,供應鏈金融模式下,償債資金具有“封閉性、自償性”的特點,自償性的保障來自於對融資項下的貿易進行有效控制,封閉性的保障來自於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以及對資金的動態監控。

1.2、業務模式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供應鏈金融在中國時間雖然不長,但業務模式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一是資金來源多樣化。除了傳統的商業銀行、商業保理機構、還有P2P平臺、小貸公司、以及資產證券化等衍生模式提供資金。二是參與主體多樣化。業務的主導方由核心企業拓展到專業供應鏈服務公司、電商平臺等企業型別。業務多樣化也意味著複雜度上升、監管難度加大。

2、供應鏈金融的“雷區”在哪裡?

供應鏈金融是區別於傳統授信的融資模式,針對單筆或者多筆交易提供融資服務,具有“封閉性、自償性”的特點。理論上能夠完美降低信用風險、減少損失,實際業務中的雷區在哪裡?

2.1、對操作監督的要求較高

操作風險是供應鏈金融最難防範的風險。供應鏈金融是以實體經濟中產業鏈上下游真實交易關係為基礎,利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應收賬款、預付賬款、以及可用於抵質押的存貨進行融資服務。理論上,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完美地構築了隔離融資主體信用風險的“防火牆”,但對該融資模式的操作監督要求較高。

2.1.1、雷區一:未能提前識別虛假貿易

金融機構首先稽核交易背景是否真實,真實的貿易背景是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的基礎,一旦貿易背景失真,該融資業務的償債來源便無從落實。只有真實的貿易關係才能產生現金流,以及相應的物流,及後期的應收賬款收益權。否則,該筆融資無法兌付的可能性較大。

理論上,可以通過嚴格的稽核識別交易背景是否真實,這便要求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流程儘可能細緻、完善,將虛假貿易杜絕在外。但這對金融機構風險稽核能力要求較高。包括甄別交易流程上的單據、憑證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是否符合常規交易相關的操作。此外,還包括融資對應的應收賬款的存在性/合法性出現問題,否則存在同一筆應收賬款多次質押、重複質押等問題。

業務模式:應收賬款質押模式下的供應鏈融資業務

例如,上游供應商從銷售完畢至等待回款這個階段,形成了應收賬款,這個階段的融資需求都是為了加快銷售回款。甚至後續的回款的基礎是貿易背景的真實性。

案例:華業資本應收賬款

2018年9月26日,華業資本釋出公告稱,其子公司投資的應收賬款未按期回款觸發了差額補足義務,共計8.88億元,佔華業資本2017年底經審計淨資產的13.06%。該應收賬款為恆韻醫藥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第二、第三附屬醫院的應收賬款,但《債權轉讓協議》中列示的債務遭到醫院方面否認並說明公章偽造,債務並不真實。

華業資本投資的101.89億元應收賬款轉讓方均為恆韻醫藥,自有資金購買27.75億元,其餘為槓桿加購。恆韻醫藥偽造公章、合同,存量應收賬款面臨部分或全部無法收回的風險。

案例:中原證券

中原證券通過信託計劃向閩興醫藥提供資金,閩興醫藥以其對福建協和的應收賬款為底層資產向信託投資人支付本息,並承擔差額補足義務。然而福建協和表示雙方並不存在高達上億的應收賬款,閩興醫藥涉嫌偽造醫院印章行為。

2.1.2、雷區二:對物流/倉儲監管不到位

其次,金融機構需對整個供應鏈交易的流程環節嚴格把控。供應鏈金融業務往往要求物流、資訊流、資金流三者統一,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監管壓力、難度較大,尤其是銀行對貨物的監管難度較大。銀行通常缺乏倉儲管理能力,依賴第三方物流企業對貨物進行監管,意味著貸後風險管控這一重要環節依託第三方,可能存在物流企業的實際監管能力與金融機構的期望與要求不匹配的風險。部分物流/倉儲企業管理粗放、資訊化程度低,導致無法及時更新貨物的狀態,造成監管脫節。或者借款企業與物流/倉儲企業合謀偽造倉單,導致同一商品重複質押、質押商品被非法挪用等,進而使得供應鏈金融項下的押品落空。

業務模式:貨權質押模式下的供應鏈融資業務

在實際運用中,大宗商品貿易企業擁有貨物的控制權,是這類融資的主要需求主體。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通常根據倉單提供資金支援,以倉單標的物為質權,為債權實現提供擔保手段,並且藉助外部物流倉儲企業作為監管方來實現對貨物的把控。

案例:青島港

涉案企業青島德誠礦業有限公司的融資質押品是鋁錠、電解鋁、氧化鋁等動產質押。由於質押物數量較多,該倉儲業務委託青島港完成。然而德誠礦業利用青島港出具的倉單向金融機構進行重複質押融資,實際銀行貸款敞口超過10億元。此案件至少顯示出兩方面失職之處:一是銀行疏於貸後風險管理,完全依託第三方物流機構青島港,另一方面倉儲物流企業監管不到位。

2.1.3、雷區三:其他操作細節上存在瑕疵

供應鏈金融的監管環節中涉及眾多細節要求,例如,應收賬款是否確權,還款資金是否進入專項管理帳戶,資金/資產的監管是否實現閉環等這些細節上的要求。避免操作細節上的瑕疵,對於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安全具有較為重大的意義。

2.2、對市場風險的預判

2.2.1、雷區一:貨物/押品價格下跌

供應鏈金融中的交易基礎主要是商品交易,因此,供應鏈金融中的抵押物主要是動產,表現形式為貨物,業內稱之為“貨押”,並且融資額度往往與貨物價值相掛鉤。

業務模式:未來存貨融資模式下的供應鏈融資業務

預付款模式下,未來提貨權/存貨可作為融資項下的質物,獲得融資支援。一旦融資主體無法按時償還融資款,金融機構可將餘下貨物/或者剩餘的提貨單處置變現。這要求貨物具有較強的增值保值,耐儲存、易變現等特點。

2.2.2、雷區二:產業鏈價值面臨收縮

供應鏈金融業務依賴於產業鏈,需要關注產業鏈的發展狀況。一旦行業處於產能過剩狀態,產品最終銷售將面臨壓力,產業鏈的價值無法實現會帶來難以抵抗的信用風險。為了規避市場或者行業的風險,供應鏈金融只能在持續或者穩定發展的行業中實施,對於限制性的行業或者夕陽型行業,實施供應鏈金融會具有較大的風險,這是因為行業形勢走低會直接使供應鏈運營遭受損失,進而影響到融資資金安全。因此,需要分析各個參與成員之間的經營狀況與整個供應鏈的發展前景。

2.3、對信用資質的判斷

2.3.1、雷區一:擔保方的信用資質較弱

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交易產生的現金流能夠償付融資額度。但在償付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往往要求借款人提供反擔保,或者第三方擔保,從而降低企業之間資訊不對稱的風險,提升償付的償付能力。此時,需要貸款機構稽核擔保人的信用資質,結合其過往的財務表現以及生產經營狀況,綜合評價其償付能力。對於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交叉持股、相互擔保現象需要提高關注。

2.3.2、雷區二:核心企業的信用資質惡化

以核心企業為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模式最為常見,金融機構出於對核心企業資信的認可向供應鏈上下游提供資金支援。此類供應鏈一般存在於重資產行業,核心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往往有較強的控制力度,呈現“M+1+N”運作模式,例如汽車、重工機械等。

業務模式:以核心企業為主導的供應鏈融資業務

依託核心企業信用開展供應鏈金融是最為廣泛開展的模式。由於款項回籠依賴核心企業的付款能力,因此核心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決定了上下游企業的生存狀況和交易品質。一旦核心企業信用出現問題,必然會隨著供應鏈條擴散到上下游企業,影響到供應鏈金融的整體安全。

3、總結

供應鏈金融理論上很完美,但實踐中需要防範“雷區”。從對操作風險稽核的角度來講:一是提前識別虛假貿易,二是強化物流/倉儲監管,三是儘可能避免操作上的瑕疵。從對市場風險預判的角度來講:一是選擇增值保值,耐儲存、易變現的貨物;二是對行業產業鏈的發展有前瞻性的認識。從對信用資質判斷的角度來講:一是稽核融資項下擔保方的擔保能力及意願;二是稽核核心企業的信用資質。總的來講,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需要選擇誠實授信的交易對手,此外融資項下還需要做到“小額、分散、短期”,以期能更好地分散風險。

4、風險提示

供應鏈金融往往涉及交易環節上的各方主體,操作存在一定的複雜度,需要密切關注各環節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此外,供應鏈金融業務依賴產業鏈,需要關注產業鏈的發展狀況。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平價迷霧:走到十字路口的光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