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這一話題,離我們一直很遠。
直到最近,開始被熱議起來。
原因是原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要讓中國避免快速進入負利率時代。
他原話是11月21日在出席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時這樣說的:“中國還是可以儘量避免快速地進入到這個負利率時代”。
二小姐覺得,周行長說這話的意思,是給當下趨緩的經濟增速加油打氣的。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此話一出,市面上就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解讀,不過,普遍偏悲觀。
01
所以,周行長的這番話該怎麼理解呢?
我們不妨換個思路:
我們的利率現在是什麼水平?
負利率離我們有多遠?
負利率是好是壞?
二小姐查了一下最新的存款利率,活期是0.35%,一年定期是1.5%。
目前,國內利率已經處在歷史低位。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利率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增速的放緩而不斷下降的。
但是,即便如此,相比其他發達國家,我們的利率水平仍然是最高的。
放眼全世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進入了“負利率”的隊伍,世界經濟也邁入了“負利率”時代。
今年8月,丹麥第三大銀行日德蘭 銀行開始將貸款人提供年利率為-0.5%的十年貼息購房貸款。
這是全球首個負利率貼息房貸業務。
這意味著 銀行借錢給貸款人使用,貸款人還的錢比借的錢還少。
不僅丹麥,歐元區、瑞士、瑞典和日本等央行都先後實施了負利率政策。
問題來了,負利率為什麼會出現?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不管是負利率的存款和貸款,還是負收益率的債券,甚至是負收益率的國債。
都是近十年來出現的,2008年的金融危機及隨後的歐債危機,給世界各國的經濟都造成了衝擊。
為了應對這種衝擊,各發達國家紛紛實行了零利率和極其寬鬆的貨幣政策,我們也幹了……
但這些極其寬鬆的貨幣政策的效果並不盡如人意,為了對抗通縮和本幣升值的風險,於是又先後實施了負利率政策。
主要原因還是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比較疲軟,而我們就不一樣了。
經濟長期處於高速增長狀態,即便是現在經濟增速有所放緩,GDP增速依然位於全球前列。
而目前在全球經濟普遍疲軟的情況下,中國無法獨善其身,經濟增長放緩是必然的,利率持續向下也是大勢所趨。
02
但是,我們也沒必要因此過早焦慮。
以當前我們的經濟發展形勢來看。
負利率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樂觀一點,10年內應該是不會出現負利率的情況。
同時呢,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
低利率時代將無可避免地到來,時間問題而已。
畢竟周行長也說了,我們進入負利率是遲早的事,目前只是在努力延緩這個過程……
負利率下的社會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肯定是購買力下降。負利率就意味著高通貨膨脹率,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物價上漲。
物價不斷上漲,就會導致我們的日常開支增加,需要花比以前更多的錢,買到和以前同樣的商品。
類比前段時間的豬肉,大家就會對這些東西的購買慾望下降,那麼,生活品質也會下降。
其次,就是存款縮水。“負利率”帶給我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放在銀行裡的錢會逐步“縮水”。
如果我們把“負利率”看做一種財富再分配的工具,那麼,從某種意義上說,“負利率”會進一步掠奪弱勢群體的財富。
最後,就是長時間會形成投資泡沫。既然錢放在銀行會“蒸發”,那麼大家必然會努力尋求更多的投資渠道。
很多人第一時間肯定會想到房產,到時候又會出現房地產泡沫,這方面,我們已經吃過虧了。
03
如果真遇到“負利率”時代,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既然“負利率時代”我們不能把錢再放到銀行了,因為錢會不斷貶值,難以抵抗通貨膨脹的壓力。
那麼,錢的出路就兩個地方——“消費”或者“投資”。
消費是不可能盲目消費的,畢竟錢花了,就沒了。
都還是要生活、要恰飯的,那麼我們就必須懂得,“如何讓錢生錢、擁有保值、增值的能力”。
“讓財富保值增值的能力”,一定是我們必須懂得如何提前應對的。
既然“負利率”是時代的大背景,那麼,好的資產,勢必會變得越來越稀缺。
放眼全球,都是如此。
其實,我們可以參照目前已經進入負利率時代的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
他們的融資成本低,資本也不可能在負利率下生存。
於是,國外的金融機構喜歡買入那些主業清晰、業績穩定、分紅較高的公司。
尤其是高分紅的優質上市公司,就很受外資的青睞。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外資不斷地流入中國市場買股票買債券,估值便宜、高成長性和高回報率。
光是每年分紅4%的股票就讓他們能恰的飽飽的了。
另外,低利率時代,理財產品的收益也會進一步降低,這個大家應該都深有體會。
我們必須要慢慢接受低收益低迴報,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
當我們還在抱怨低利率的時候,實際上外面已經是“負利率”了。
這就是不同的知識背景與對社會經濟的不同感知,讓我們在面對同樣的事物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想法與判斷。
這時候,我們再回看之前瞧不上眼的4.025%收益的年金險。
鎖定4%複利的長期收益(20-30年),現在看著挺一般。
但是10年,20年之後,市場利率會越來越低,到時候4%複利的優勢就會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