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視覺中國網站整改,有網友直言“幹得漂亮!多行不義必自斃”,半年內市值蒸發近70億後,視覺中國還能回來嗎?
編輯助理:蘇欣然
12月10日,國家網信辦釋出訊息稱,責令視覺中國和IC photo兩家照片網站立即停止違法違規行為,全面徹底整改。
當晚,視覺中國(000681.SZ)釋出公告表示,截至目前, 公司尚不能準確預計自查並完成的時間,網站恢復的具體時間將另行公告。受此影響,12月11日,視覺中國開盤一字跌停,收於18.08元/股,市值一日蒸發14億元。
而這已是視覺中國繼今年4月份“版權門”風波後,年內第二次受罰。此前因著一張黑洞照片,視覺中國市值蒸發近60億元、230家基金出逃、營收下滑16.5%。
“黑洞事件”衝擊波
四登熱搜,視覺中國被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官媒接連點名,網站被天津網信辦下令關停整改。
視覺中國的股價首當其衝遭遇打擊。4月12日、4月15日和4月16日的連續三個交易日跌停。截至12月11日收盤,視覺中國股價收於18.08元/股,相比3月12日的年內最高價30.99元/股,下跌42%,市值蒸發69.45億元。
▲視覺中國今年以來股價表現。
4月18日晚,視覺中國發布公告表示,確認子公司收到天津網信辦行政處罰30萬元。
但風波遠不止於此。“黑洞事件”爆發一個月後的5月12日,視覺中國恢復網站上線運營,其業績卻一直“沒緩過神來”。
在2019年半年報中,視覺中國用了大篇幅坦言整改對業績的影響:受到第一次整改事件以及2018年底剝離億迅資產組導致合併報表範圍變化等因素影響,報告期內, 公司營收同比下降16.49%、淨利潤同比下降3.1%。
10月29日,視覺中國披露三季報稱,“受到‘411事件(即黑洞事件)’影響”,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5.86億元,同比減少16.5%;淨利潤2.15億元,同比減少2.4%;而今年一季度,其營收、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53%、44.22%。
而據紅岸風險挖掘系統顯示,2019年上半年,視覺中國疑似財務粉飾和盈利健康水平存在異常,企業其他應收款較上期增長超過30%且銷售成本正增長,應付帳款負增長。
▲視覺中國近幾個季度業績情況。
與此同時,看好視覺中國的投資者漸少。
Wind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度,視覺中國股東戶數大幅減少, 由二季度末的46497戶銳減為三季度末的33984戶,環比下滑26.91%。
其中,機構股東數量迅速減少。9月18日,視覺中國迎來大規模解禁,大多數機構股東已不在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
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共計248家基金持有視覺中國股票,持倉股數為13183.32萬股,佔總股本的18.82%;截至2019年12月10日,持有視覺中國股票的機構僅有18家,持倉數量為4796.78萬股,佔總股本的6.85%,相比減少了230家。
▲機構持倉視覺中國變化情況。
另一方面,早在5月16日,視覺中國發布公告稱,減資退出華融創新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融創新”),後者的實際控制人為財政部。
根據協議約定,視覺中國及河南信賴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中心通過減資的方式退出所持華融創新的股份,其中視覺中國所持華融創新的股份為10000萬股,持股比例20%,減資價款為1.09億元。
“過度維權”惹禍?
發家於圖片版權,視覺中國憑藉著“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的壟斷優勢,成長為中國圖片版權市場霸主,業績穩步增長,核心業務“視覺內容與服務”為上市公司貢獻80%營收。
有網友如此總結視覺中國的“維權營銷”套路:先把圖片散播到很多設計師相簿,甚至是免費平臺,等著菜鳥設計師採用,然後全網監測、發律師函、要求以超高價格購買圖片或者“起訴白名單”服務,索賠款動輒幾萬到幾十萬不等,並 往往針對一些有名氣的大公司,小公司或個人幾乎不會被髮函。
“絕大多數客戶都會在司法訴訟判決前與我們達成和解,併成為長期合作客戶。”視覺中國創始人柴繼軍曾透露,最終通過法庭訴訟生效判決的金額不超過0.1%。
這為視覺中國帶來了切切實實的利益。視覺中國在2017年年報中披露,通過自主研發的圖片版權追蹤系統“鷹眼”,公司發現的潛在客戶數量較去年同期有超過 84%的增長,新增年度協議客戶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54%。
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視覺中國實現營收7.01億元、淨利潤2.2億元,其中,“視覺內容與服務”業務貢獻了81.88%的營收、105.45%的淨利潤。
啟信寶資料顯示,視覺中國及其旗下兩家子公司漢華易美、華蓋創意涉及訴訟案件超1.2萬起。其中,僅2018年,兩家子公司裁判文書總量就達3348件,比2017年的1831件,增長了45.31%。
▲視覺中國訴訟資訊,圖片來自啟信寶。
裁判文書收錄網站Open law的資料顯示,2018年與視覺中國有關的法律訴訟共有2968起,2017年更是達到5676起。也就是說, 這兩年平均每天視覺中國就有15.6起官司要打。
此外,在超過八成的案件中,兩家公司是作為原告提起訴訟的,案由以侵害作品資訊網路傳播權糾紛和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為主,佔比超過八成。有專家認為,這樣的集中訴訟行為,可能存在“濫用訴權”的嫌疑。
-
1 #
-
2 #
上市公司?外國流氓公司還能上市?
-
3 #
出來混的遲早要還。
這是綁匪公司,我拍的圖片是不是也在視覺中國相簿裡面?如何向他們索要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