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蘋果公司上市造就了自1956年福特汽車之後,超額認購最為火爆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到1980年12月底,蘋果的估值已高達17.9億美元。

設計出電源的工程師羅德·霍爾特分到了很多股票期權,丹尼爾·科特基卻不在其中。他們讓霍爾特和喬布斯從自己的期權中拿出一部分送給科特基。霍爾特說:“你給他多少,我就給他多少。”喬布斯說:“好的,我什麼都不給他。”

沃茲尼亞克在處理此事的態度上,自然是與喬布斯截然不同的。在蘋果的股票公開上市之前,他就把自己期權中的2 000份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了40名中層員工。大多數受益人都賺到了足夠買一套房子的錢。沃茲尼亞克為自己和新婚妻子買下了一幢夢幻般的屋子,但她很快與他離婚,並得到了房子。後來,他又把自己的股份贈予了那些在他看來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的員工,包括科特基、費爾南德斯、威金頓和埃斯皮諾薩。所有人都喜歡沃茲尼亞克,在他的慷慨捐贈之後更是如此,但很多人也同意喬布斯對沃茲的評價,認為他“極其天真幼稚”。

幾個月後,公司的公告板上出現了一張聯合慈善總會(United Way)的海報,畫面上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人。有人在海報上塗鴉道:“1990年的沃茲。”

喬布斯可不天真。在IPO之前,他已經和克里斯安·布倫南簽好了協議。喬布斯是此次IPO的公眾形象,他也幫助挑選了負責IPO的兩家投資銀行:一家是傳統的華爾街公司摩根士丹利;另一家是舊金山的漢布里克特–奎斯特,這並不是一家傳統的投行,當時的服務只針對部分領域。

蘋果公司在1980年12月12日的早晨上市。銀行家們最終定下的股價是22美元一股。當天收盤時,股價已經漲到了29美元。喬布斯趕到漢布里克特–奎斯特的辦公室,觀看了開市。在25歲這一年,他的身家達到了2.56億美元。

喬布斯居住的房子從來都是樸實低調的,家中擺設簡單,他出行的時候從不會有浩浩蕩蕩的隨行人員,他也沒有個人助理,甚至從未僱過保鏢。他買下一輛豪華轎車,但從來都是自己開。馬庫拉邀他一起買里爾(Lear)噴氣式飛機的時候,他拒絕了(不過後來他要求蘋果公司給他購置了一架灣流飛機)。

喬布斯在和供應商討價還價的時候態度十分堅定,但他不允許對利潤的追求凌駕於他對製造偉大產品的狂熱之上。

喬布斯最慷慨的一次個人贈予是送給自己的父母——保羅·喬布斯和克拉拉·喬布斯的,他送出了價值約75萬美元的股票。老兩口出售了其中一部分,用以償還洛斯阿爾託斯的房子的抵押貸款。

1976年,喬布斯找人為Apple II編寫操作手冊,他給當時已經擁有一家小型諮詢公司的拉斯金打了電話。拉斯金來到喬布斯的車庫,看到了在工作臺上埋頭苦幹的沃茲尼亞克,並被喬布斯說服,接受了以50美元的報酬為他們編寫操作手冊。後來,拉斯金以全職形式加入了蘋果公司,任出版部門的經理。

1979年,他說服了邁克·馬庫拉,成為了小規模研發專案“安妮”的負責人。然而拉斯金認為,用女人的名字命名電腦帶有性別歧視的意味,所以他更換了專案代號,用的是自己最喜歡的一種蘋果的名字:Mac(McIntosh)。但為了避免與音訊裝置製造商Mac實驗室(McIntosh Laboratory)的名字衝突,他故意改變了拼寫方式。於是,新電腦的名字變成了Macintosh(Mac,簡稱Mac)。

從1979年到1980年初,Mac專案一直處於奄奄一息的狀態。每隔幾個月,它就會面臨被解散的命運,但每一次拉斯金都能讓馬庫拉善心大發,專案也就因此而能得以延續。

喬布斯十分讚賞拉斯金的想象力,但並不同意他為了降低成本而犧牲產品效能。1979年秋季的一天,喬布斯告訴拉斯金,集中精力把他反覆唸叨的“終極完美”的產品做好就行。

作為迴應,拉斯金送上了一份充滿諷刺的備忘錄,其中列出了當時所有人夢寐以求的功能:高解析度彩色螢幕,無須使用色帶、能以每秒1頁的速度列印彩色影象的印表機,可以不受限地訪問ARPA(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署)網路,還能夠識別語音和合成音樂,“甚至可以模擬卡魯索與摩門大教堂合唱團共同演唱並伴有各種混音效果的場景”。備忘錄最後總結道:“漫無邊際地列出期待的效能是毫無意義的。我們必須設定一個價格目標和相應的一系列效能,同時還必須關注當下以及不遠的未來的科技。”

換句話說,喬布斯認為只要對產品有足夠的熱情就可以扭轉現實,但拉斯金對此並不認同。第一次衝突是關於拉斯金鐘愛的低效能微處理器——摩托羅拉6809。這是一次理念之爭:拉斯金打算將Mac價格控制在1 000美元以下,而喬布斯下決心建造一臺完美無比的機器。於是,喬布斯開始強烈要求Mac換上效能強勁的摩托羅拉68000,這也是當時莉薩使用的微處理器。

1980年聖誕節前,在沒有告知拉斯金的情況下,喬布斯給了伯勒爾·史密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任務:設計一臺使用摩托羅拉68000的樣機。就像自己的偶像沃茲尼亞克一樣,史密斯不分晝夜地投入到了任務當中,工作了三個星期,在程式設計中運用了各種驚人的創舉。在他成功之後,喬布斯如願讓所有Mac換上了摩托羅拉68000,拉斯金只能鬱悶地重新計算Mac的成本。

還有更大的麻煩等著拉斯金。他想要的那款廉價微處理器無法完全駕馭那些炫目的圖形——視窗、選單、滑鼠等。

喬布斯和拉斯金之間的分歧不僅僅只是在產品理念上。他們的個性也水火不容。“我認為他是那種喜歡發號施令的人,”拉斯金曾經說,“我感覺他不值得信賴,他受不了別人發現他的不足。他也不喜歡那些不將他奉若神明的人。”喬布斯對拉斯金也很不屑。“傑夫非常的自命不凡,”喬布斯說,“他對介面並沒有太多瞭解。所以我決定從他的人馬裡挖來幾個精兵強將,比如阿特金森,再讓我手下的幾個人加入進來,接管整個專案,然後造出一臺低價版的莉薩,我可不想製造一堆垃圾。”

喬布斯告訴員工,拉斯金只是一個空想家,而自己是一個實幹家,他會在一年之內完成Mac專案。

斯科特叫來了喬布斯和拉斯金,讓他們在馬庫拉麵前攤牌。喬布斯開始喊叫。他和拉斯金只在一件事上達成了共識:兩人誰都無法為對方工作。當年在莉薩專案上,斯科特選擇了支援庫奇。這一次,他認為最好能讓喬布斯贏一次。畢竟,Mac只是個小規模的開發專案,而且辦公地點在別處,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喬布斯離開公司總部了。於是,拉斯金被要求休假。

拉斯金想要的機器記憶體小、處理器差,使用的是磁帶儲存,沒有滑鼠,圖形效果也很糟糕。與喬布斯不同,他也許可以將價格壓到接近1 000美元,也許可以幫助蘋果公司贏得市場份額。但他永遠也達不到喬布斯的高度:喬布斯創造並推廣的電腦改變了整個個人電腦產業。

史蒂夫將Mac變成了簡潔版的莉薩,它不單單是消費類電子裝置,更是一個運算平臺。

1981年春天,喬布斯在為自己的Mac團隊招兵買馬,他招募成員的首要標準就是要對產品有激情。有時候,他會把應試者帶入一個房間,裡面有一臺被布蓋住的Mac樣機,然後他會像變戲法一樣把布揭開,觀察對方的反應。

布魯斯·霍恩(Bruce Horn)是施樂PARC的一名程式設計師。他的一些朋友,比如拉里·特斯勒決定加入Mac專案後,霍恩也考慮過加入。但另一家公司提供了一份很好的工作,還有15 000美元的簽約獎金。喬布斯在一個週五的晚上給他打了電話:“你明天早上必須到蘋果公司來,”他說,“我有很多東西要給你看。”霍恩照做了,喬布斯也藉此機會成功地將他招至麾下。“史蒂夫如此痴迷於製造一臺讓人拍案叫絕的裝置,並想憑藉它來改變世界。”霍恩回憶說,“他強大的人格魅力讓我改變了主意。”

喬布斯在贏得了與拉斯金之間的Mac團隊管理權之爭的幾個星期後,他又為將邁克·斯科特從蘋果公司總裁的位置上趕下來。斯科特已經變得越來越反覆無常。他時而橫行霸道、恃強凌弱,時而又會鼓勵下屬、培養員工。他冷酷無情地推行了一輪裁員之後,終於失去了員工中大多數人的支援。除此之外,他也開始遭受一系列肉體上以及精神上的病痛折磨,包括眼部感染以及間歇性嗜睡症。於是馬庫拉接管工作,成為了公司不怎麼管事的臨時總裁。如此一來,喬布斯發現自己可以完全不受約束地在Mac專案中為所欲為了。

安迪·赫茨菲爾德加入Mac團隊後,另一名軟體設計師巴德·特里布林給他介紹了專案的基本情況,讓他知道了還有大量工作尚未完成。喬布斯希望專案能在1982年1月之前完工,也就是說只剩不到一年時間。

當Mac團隊的成員們陷入喬布斯的現實扭曲力場時,他們就好像被催眠了一樣。如果現實與喬布斯的意願不一致的話,他就會忽略現實。喬布斯的世界觀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他二元的分類體系,換言之,他採用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人要麼就是“覺悟的”,要麼就是“飯桶”;人們的工作成果要麼是“最棒的”,要麼就是“完全的垃圾”。

喬布斯的大腦電路中似乎缺少一個裝置,這個裝置可以調節在他腦中閃現的衝動觀點的峰值。於是,在跟他打交道的過程中,Mac團隊運用了音訊上的一個概念——低通濾波器(Low pass filter)。在喬布斯向大家灌輸觀點時,他們學會了將他的高頻訊號的振幅減小。如此一來就可以平滑地輸出資料集,並且為他不斷變化的態度提供一個讓人不那麼緊張的平均值。

他的情感理解能力是超強的。他有著超乎凡人的閱人能力,可以看出他人心理上的優勢、弱點。他能在別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直擊對方心靈的最深處。他憑直覺就能看出一個人是在說謊還是真的知道一些事情。這讓他成為了哄騙、安撫、勸說、奉承、威脅他人的大師。

安·鮑爾斯(Ann Bowers)成為應對喬布斯的完美主義、任性及強硬性格的專家。她曾是英特爾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但自從嫁給了其聯合創始人鮑勃·諾伊斯(Bob Noyce),鮑爾斯就開始退居二線。1980年,她加盟蘋果公司。每當喬布斯發脾氣時,她都會給予安慰,儼然一位母親的角色。她會去他的辦公室,關上門,態度柔和地告誡他。

喬布斯的苛責與尖銳也有一些好處。那些沒有被他摧毀的人都變得更為強大。他們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既是出於畏懼,又是渴望取悅他,也是意識到自己身上揹負著這樣的期待。

從1981年開始,他們每年都會將一個獎項頒發給最能勇敢面對喬布斯的人。這個獎在一定程度上是個玩笑,但也有認真的成分,喬布斯知道這個獎並且還很喜歡它。第一年,該獎被授予了喬安娜·霍夫曼。她來自一個東歐難民家庭,脾氣火暴、意志強硬。比如,有一天,她發現喬布斯以一種完全扭曲事實的方式更改了她的市場規劃。她憤怒地衝向他的辦公室。她回憶說:“在我上樓梯的時候,我就告訴他的助理,我要拿把刀插進他的心臟。”公司的法律顧問阿爾·艾森斯塔特(Al Eisenstat)跑過來制止了她。“但史蒂夫聽我說完後作出了讓步。”

霍夫曼在1982年再一次贏得了這個獎項。“我記得我當時很羨慕喬安娜,因為她敢於面對史蒂夫,而我卻沒那個膽子。”那一年加入Mac團隊的黛比·科爾曼說,“然後,1983年,我贏得了那個獎項。我認識到,我必須堅守自己的信念,喬布斯也很尊重這種做法。從那以後,我開始得到晉升。”最終,她成為製造部門的負責人。

喬布斯這種攻擊性的言行,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他的完美主義的驅使,他無法容忍那些為了讓產品及時面世或為了壓縮成本而作出合理妥協的人。

奧斯本那句著名的宣言:“夠用就好,多出來的功能都是浪費。”喬布斯認為這個想法很可怕,好幾天的時間裡,他都在嘲笑奧斯本。“這傢伙就是不明白,”他走在蘋果公司的走廊裡還反覆罵道,“他不是在創造藝術品,而是在製造垃圾。”

受到喬布斯的影響,Mac團隊也充滿激情地要製造一部完美的產品,而不僅僅是可以賺錢的產品。

儘管Mac電腦後來被證明是一件偉大的產品,但由於喬布斯的魯莽干預,它的生產進度已遠遠落後,預算也嚴重超支。受到殘酷對待的員工在感情上也很受傷,大多數人都已心力交瘁。

“工業設計界真的沒有什麼激動人心的事情,尤其是在矽谷,而史蒂夫急切盼望改變這一局面。”林瓔說,“他的設計理念是,造型優美,但不能華而不實,同時還要充滿樂趣。他崇尚極簡派的設計風格,這源自他作為一名佛教禪宗信徒對簡單的熱愛,同時他又竭力避免因過度簡單而讓產品顯得冷冰冰的,要保留產品的趣味感。他對待設計充滿熱情、極其嚴肅,同時,也帶有一點玩樂精神。”

傑夫·拉斯金設想中的Mac電腦就像一隻四四方方的手提箱,可以將鍵盤翻起來蓋住螢幕從而合上電腦箱。喬布斯接管專案之後,他決定犧牲便攜性,改用一個不會佔用太多桌面空間的獨特設計。他把一本電話簿扔到眾人面前,然後宣佈,電腦佔用的桌面面積不能超過這本電話簿,這讓一群工程師嚇傻了眼。

於是,設計團隊的傑裡·馬諾克和他僱來的天才設計師大山特里(Terry Oyama)開始研究一個方案:將螢幕放到機箱的上方,再用上可拆卸的鍵盤。

喬布斯希望Mac上的標題欄能夠更加平滑,再有些細條紋。“我們做了20種不同的標題欄才讓他滿意。”阿特金森回憶說。

蘋果公司還在車庫裡辦公的時候,埃斯皮諾薩就是沃茲尼亞克的助手之一,在喬布斯的勸說下,他從伯克利退了學,喬布斯的理由是,學習的機會有很多,但研發Mac的機會只有一次。他自己決定在電腦上設計一款計算器程式。“大家都聚到一起,看克里斯向史蒂夫展示程式,他屏住了呼吸,等待史蒂夫的反應。”赫茨菲爾德回憶說。

“這只是個開始,”喬布斯說,“但基本上來說,很爛。背景顏色太深,一些線條的粗細不對,按鍵也太大了。”根據喬布斯提出的批評,埃斯皮諾薩日復一日地對程式進行完善,但每次展示的最新版本都會受到新的批評。最終,在一個下午,喬布斯再次出現的時候,埃斯皮諾薩展示了他靈機一動做出的解決方案——“史蒂夫·喬布斯自己動手做的計算器程式”。這個程式允許使用者改變線條的粗細、按鍵的大小、陰影、背景及其他屬性,從而實現計算器外觀的調整和個性化。喬布斯開始認真地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計算器的外觀。大約10分鐘後,他終於得到了讓自己滿意的答案。毫無疑問,他的設計出現在了最終問世的Mac上,並在之後15年的時間裡一直作為標準使用。

“白雪公主”的外觀被運用到了Apple II上:白色的機箱,緊緻的圓潤曲線,既能散熱又起到裝飾作用的細密通風槽。在邁克·馬庫拉的影響下,喬布斯意識到,漂亮的產品包裝和展示也同樣重要。人們會因為封面設計而評判一本書的優劣,也會憑藉Mac的包裝盒來判斷它的好壞。所以,喬布斯為Mac電腦的包裝選擇了全綵設計,並不斷對其進行改善。“他讓大家重做了50次,”阿蘭·羅斯曼(Alain Rossmann)回憶說。

對於喬布斯來說,要讓Mac在效能和外觀上都給人驚豔的感覺,每一個細節都是至關重要的。最終的設計方案敲定後,喬布斯把Mac團隊的成員都召集到一起,舉行了一個儀式。他說:“真正的藝術家會在作品上籤上名字。”於是他拿出一張繪圖紙和一支三福筆(Sharpie pen),讓所有人都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這些簽名被刻在了每一臺Mac電腦的內部。除了維修電腦的人,沒有人會看到這些名字,但團隊裡的每個成員都知道那裡面有自己的名字,就如同每個人都知道那裡面的電路板已經被設計得盡善盡美了。伯勒爾·史密斯是第一個。喬布斯等到了最後,其他45個人都簽過名後,他在圖紙的正中間找到了一個位置,用小寫字母瀟灑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喬布斯的確把Mac變成了莉薩的低價競爭者,並且使用的是莉薩不能相容的軟體。更糟糕的是,這兩款機器與Apple II都不相容。他認為最好的產品是“一體的”,是端到端的,軟體是為硬體量身定做的,硬體也是為軟體度身定製的。正因為此,才使得Mac有別於微軟(以及之後谷歌的安卓)所創造的環境,Mac上使用的作業系統只能在自己的硬體上執行,而微軟和安卓的作業系統可以在許多不同廠家製造的硬體上執行。

23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基民慌了,5只近500億日光基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