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上杭縣商務局了解到,在第十屆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上,上杭縣簽約5個專案,其中包括總投資5億元的氟系列醫藥新材料產業化專案。這是新材料作為上杭一個重要增長極不斷裂變延伸的又一個階段性成果。
近年來,上杭縣把新材料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增長極,舉全縣之力進行培育含氟新材料、鋰電新材料、電子化學材料三個新材料重點發展方向,銅基新材料、貴金屬新材料和稀土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從無到有、不斷壯大。先後引進總投資65.9億元的常青新能源專案、總投資12.6億元的天甫電子專案和總投資21.2億元的時代新型鋰鹽生產專案等。今年1—9月,上杭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45.59億元,同比增長53.23%。根據規劃,上杭縣將新材料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優勢主攻,力爭到2020年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
從金銅冶煉副產品延伸
二十多年來,上杭工業因金銅而興,2018年,金銅產業實現產值645億元,穩居全縣各產業第一。不過,近年來,伴隨工業體系轉型升級,部分金銅企業產能過剩,資源、能源、環境等約束越收越緊。
要尋找新的增長極,突破口在哪裡?
在於新材料產業,正是金銅產業從粗放走向精細後延伸出來的新產業。幾年前,以電瓷產業為主導的上杭蛟洋工業區進行轉型,現在成為迴圈經濟園區,其依靠的正是對金銅冶煉副產品的充分利用。得益於此,還延伸出一條完整的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鏈,實現園區內產業閉環。去年,該工業區已實現工業總產值273億元。隨著甕福藍天、龍氟化工、德爾科技等一批高新企業入駐,新材料產業在此率先嶄露頭角。
正因如此,上杭憑藉產業基礎和佈局,引進一批產業龍頭專案,加快推動龍頭企業重點專案建設。目前,作為招商“作戰圖”的新材料產業招商圖譜已經編制,招商引資有了明確指引。2018年,上杭通過招商引入吉利集團、杉杉能源,與紫金礦業集團聯合成立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三元前驅體材料專案。
“三家投資企業均為各自行業的龍頭,通過強強聯合,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閉環。”常青新能源總經理石小東說。
吸引各類人才向產業集聚
今年42歲的張保平曾是中科院陝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的一名科技工作者。兩年前,他來到上杭創業,在上杭工業園創辦了福建金山鋰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如何讓“外來和尚”念好“創業經”?為此,上杭不斷強化為新材料企業引進人才的政策,引導企業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完善的人才激勵政策,實行股權、期權、技術入股等多種激勵機制,促進各類人才向新材料產業集聚。拿出真金白銀,給予A、B、C類人才“創業補助+股權投資”。
張保平認為,他是科研人員,目標是成果轉化,而公司管理並不在行,創業風險大。上杭縣向張保平伸出“橄欖枝”,出錢出人,協助日常事務管理,避免企業水土不服。
為加快科技專案成果轉化,上杭對引進人才參與或承擔的重大科技專案、重大工程、重點建設專案,以及對其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研發成果實現產業化,自專案建成投產之日起三年內,縣財政給予科研經費配套補助,同一人才、同一專案每年最高補助1000萬元。
現在,張保平團隊通過兩年來的實驗和努力,年產1000噸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生產線已建成並正式投產,預計今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最早隨張保平來杭創業的4名研發人員外,公司研發人才隊伍已全部實現本土化。
上海武嶽峰高科技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曾是張保平的投資者之一。現在,該公司聯合龍巖投資集團、閩西興杭國投,三家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5億元的基金,將全額投資於上杭新材料新能源等成長型、規模型企業,推動資金鍊與創新鏈深度融合。
產業政策加速企業成長
上杭工業園區的清景銅箔是我省唯一一家電解銅箔生產企業。幾年前,該企業以生產8—12微米的銅箔為主,主要應用於手機線路板,科技含量平平。現在,4.5微米銅箔已成主打產品開始量產,寧德新能源、中航鋰電已成為公司主要客戶。
公司負責人胡增升介紹,行業內銅箔產品更新換代迅速。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近年清景銅箔秉承投產一批、研發一批的發展理念。今年該縣扶持政策中的裝置購置補助,提供了最高500萬元的補助標準,為公司研發減輕了不少壓力。
今年7月,上杭制定了《促進新材料產業發展十條扶持政策》。其中,縣財政出資設立新材料產業擔保扶持基金,有效緩解縣內新材料企業在新材料研發、生產、流通、服務等環節中出現的資金短缺問題。
據了解,十條扶持政策涵蓋創業初期扶持、廠房租賃補貼、購置裝置補助、潔淨車間補助、鼓勵投產擴能、科技人才支援、銀行貸款貼息、“一企一策”扶持、設立新材料產業基金、設立新材料產業擔保扶持基金等方面。現在,這十條政策為上杭新材料產業專案落地和集聚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受到企業的普遍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