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前天的市場又讓大家失望了,臨近國慶假期的最後交易日,我們的資本市場依然跌勢為主,節日效應極度縮量,大盤再次退守2900點,高位科技股全面回撥。儘管有外圍利空訊息的影響,但節前大家似乎都預期一個較為穩妥局面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們市場就是這樣反覆,尾盤的跳水甚至有點無厘頭,畢竟大家擔心的那個利空在對岸已經被澄清了,但仍然阻擋不住這種“預想中”的利空。

事實上在最近一個多月的時間以來,外資的介入始終是以大規模流入為主的,甚至一度成為穩定力量,機構持倉的規模也始終保持在高位,而散戶的預期似乎也沒有那麼悲觀,那麼到底是誰造成市場如此羸弱?

和所有投資人一樣,我也在反覆思考到底為什麼我們這個市場如此不堪重擔,連最基本的功能都難以健全,是時間和實踐建設不夠?還是我們從市場制度和體系的根本上就搞錯了方向?為什麼就能一直錯?如果以結果論,我們數十年的時間建設和改進的市場依然徘徊在區區3000點,即使哪怕衝上6124也會被打回原形,這不是一個穩健的市場進步,從本質上講是不值得肯定的。

從本質上講,中國經濟的成果是偉大的,是毋庸置疑的,但這種進步並沒有支撐起一個值得信賴的股市,這是中國金融的缺陷無疑。無論哪個國家的金融資本都需要一個視窗去發揮其內在的功效,而這個視窗必然是由資本市場去承擔的,這是資本市場天生的職責和定位。

我們並不是要求股市要持續上漲或者讓所有人收益,這個從博弈理論的價值上講也不現實,但對於一個展示國家經濟價值的視窗,如果讓很多人對它存在的意義都質疑的話,那麼這個市場顯然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一個佔據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家,如此龐大的生產貿易交流和金融資本改造都難以讓它的資本市場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姿態,甚至連健康發展都難以做到,質疑應該是一種必然,改變應該是一種決然!

然而這麼多年改革過去了,我們顯然沒有抓住市場的主要矛盾和癥結,因為它始終還在這裡!中國的資本市場改革多次嘗試從制度和體制的方面去入手破局,階段性的成效也有,但終究從結果來看不是一個對的路子。曲曲折折卻代價慘重,光是耗費在改革嘗試上的居民財富就成百上千億,這樣反覆折騰什麼時候是個頭?

要想真正塑造一個強國金融和市場,立足之地的出發點就不能錯,雖然我始終不認同拋棄大部分財富增長功能,選擇單純供給企業融資的整體市場定位,但也許這是中國客觀現實環境構築的選擇。如果的確是這樣的話,我們既然選擇了定位融資扶持企業,那就應該從根本上上打造一個適合企業價值成長的空間和助力器,因為這樣到最後也會反哺參與財富也未嘗不可,但如果連融資的市場環境都做不好,那就是丟了西瓜同時也丟了芝麻——來回都是錯。

一、扶持企業也需要看高度

中國市場的定位決定了市場整體機制上絕對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因為幾乎在減持套現和融資經營上沒有設定什麼有硬氣的底線,即使是在減持時間和數量上有分層涉及,但實際市場執行的過程中是沒有辦法去監督的,甚至很多企業都是先斬後奏式減持,更不要說那些所謂戰略投資者的行為完全無法質疑了。

從這個層次上去看,實際上中國企業想要在這個市場裡拿到低廉的資金幾乎是沒有成本的,可是你看看我們的上市企業這麼多年了,拿著全中國資本市場參與者的錢都去幹什麼了?

從市值上來講,我們這個市場確實足夠龐大,那是中國人用無休止的居民資金堆積出來的,而不是中國的企業到底有多優秀,可以容納這麼寸土寸金的資本概念,得益於中國人非常狹窄的財富投資渠道,因而這個看上去疲弱不堪的資本市場才能夠如此有底氣生存下來。

可是從本質上說,扶植一國企業也是要看高度的,什麼樣的理念培養什麼樣的市場。我一直說我實在是不認同單純定位融資的市場,因為這會導致整個市場的價值偏向發生根本性的偏移,那麼制度上的執行設計就會非常複雜。西方成熟市場的定位綜合,立足市場中立,發揚三公,透明經營的理念在我們這片土地上就完全行不通了。

這導致了中國大批上市企業對上市的理解就完全不同,中國市場給各個參與主體的印象是具有絕對偏差的,企業認為是個撈錢的地方,投資者困惑於財富增值效應的低迷,而監管者這難以兼顧這種各方力量周旋,這實在不是一個合理的高度。

但是話說回來,中國資本市場當初的兩股難題,流通和同股同權實際上一直都沒有辦法徹底解決,這種現實問題的拷問始終都難以讓資本市場改革放開手腳,因此我倒是可以理解為什麼中國的改革一直都在改標而不是改本,一來成本太大,存量市場的桎梏顛覆所有的市場理念,不太可能推翻重來;二一個是整個中國經濟在資本市場上的賦能在之前還是相對小眾化的,傾注度不夠。因此很多時候在改革上多采用制度改良的方式在走。

這種戰略高度實際上也反映了中國資本市場偏向性引導的謬誤,無法承擔中國經濟視窗的重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沒有一個狼性的環境使中國企業向前走

中國的上市企業到底有多糟糕?市場3000多家企業,世界500強的入選者都是靠體量堆砌出來的,而不是依賴價值定價,我常常對朋友說,我從來不認為中國石油業和銀行業中的佼佼者是優秀企業的代表,因為它們實際上不能代表中國經濟競爭力的強大。

一家優秀的企業標準到底是怎麼樣的?其實在我這種普通投資人的心目中是有標準的,拿我這樣的標準去衡量中國市場裡的這3000多家企業,將近九成的標的都是不合格的,甚至一無是處。

首先一家企業無論做什麼產品,虛擬也好,實體也罷,產品永遠是衡量企業價值的核心標準,你做什麼東西賺什麼錢,我們都可以理解,但認真做專注做,不斷研發產品,持續進步,找準市場定位,能把產品賣出去,這才是一家穩定企業的一切發展宗旨。

其次是一家企業的發展理念和價值,現在這個社會多元而深耕,因而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生業態,大家都在面臨著同樣的企業經營艱難,競爭日益激烈而毫不留情,大把的成本投入甚至難以換取市場一個好字,可是企業的價值定位要是不穩,左顧右盼,既想做這個又想做那個,分散化經營的結果就是一個方向都做不好,更不要說做強做大的,即使上市企業也該專注於發展脈絡的梳理,不需要花裡胡哨的去玩概念,這一點在中國市場上九成的企業都是錯誤的。

其三是上市企業必須要構築自身對於價值的闡釋,初心難守所以成功才會如此艱難,放棄容易所以沉淪是大多數,不要看著圈錢的風光,中國人一種都是腳踏實地的代表,為什麼到了金融這裡就喪失了原則。固然金融有逐利的特性,但把握仍在企業的手中,為什麼少數企業仍能執著於初心經營?大多數就一定要玩弄市場套路?這是一個企業自我拷問的問題。

從這三點要求來看,中國的上市企業大多數都是不合格的,且是長期不合格,當然這也不能全部把責任都丟給上市企業,他們的適應也是市場的核心內容,如果市場引導正確是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的,中國資本市場不是一個狼性的市場,對於企業上市後的經營太過於寬容和放縱,這怎麼能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具備競爭力的企業價值?

三、惰性已成才會減持成風

我們投資人一直都在質疑減持的問題,大家都心知肚明,為什麼中國市場是在缺乏上漲動力?因為缺乏價值支撐的減持成癮百害而無一利,沒有任何市場可以撐持起無休止的抽血效應,更可怕得是這種掣肘的背後是中國企業的長期依賴惰性已成,沒有任何牽制力量去打破這個怪圈,還給市場一個正常的融資節奏。

惰性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市場現象,它會帶來企業的不思進取和扭曲價值觀,當獲取市場利益遠遠大於經營產出的時候,誰還耗費鉅額成本去經營好企業本身,追逐企業核心價值發展?懶惰的人天生就是落後的代表,企業也一樣,大筆的錢可以通過股份減持在市場上獲取,那麼眼花繚亂的騙人套路概念也就層出不窮,成為市場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就是為什麼數十年來我們始終在炒概念炒垃圾股的原因,就是用一時的概念拉高讓你們追進去,然後再套現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說,那些連板漲停實際上毫無意義,因為你買不進,也賣不掉,能夠最終獲取利益的只有玩弄概念的主力而已。

就是這樣的套路培養了一大批的惰性企業,它們無心經營,也不指望發展,保住上市企業的殼就可以至始至終享受成果,後來的企業也就順理成章有樣學樣,初心不存何來發展?

如果企業的融資減持確實是投入了再生產和擴大企業運營,那麼前景價值之下,我們作為投資人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最終企業發展必然迴歸到價值上升,那麼自然也有我們受益的空間。

但在我們這個市場裡我們看不到堅守價值的理由,我們難道要耗費我們寶貴的財富去支撐這樣一些掠奪我們的企業身上嗎?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不認可價值投資的理由,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市場始終沒有底氣支撐的原因。

四、沒有優勝也沒有劣汰——中國上市企業造血機制崩塌

其實一個國家的資本市場就像一個人體的造血機器,迴圈和供給是最核心的功能,優勝劣汰下的更新是保持活力的根本,流動性就像是造血幹細胞,而骨骼和血管就像是市場框架機制。中國這個市場現在毫無活力可言,就像一個垂垂老矣的老人,可事實上我們是一個走在初生的市場,這種反差帶來了巨大的扭曲,所有的事情看起來都是反的,尤其是造血流程上,我們既沒有優勝,也沒有劣汰,哪來的新興企業價值供給支撐中國經濟的強大脈動共振?

好的企業無法標榜市場優勝吸引投資者持續專注,垃圾股、退市股、概念炒作股卻在劣汰缺失下大行其道成為市場標配,中國人這套自我闡釋的邏輯簡直糟糕透頂了!!

缺乏有效競爭下的市場良性趨勢塑造,整個市場看起來到處都是亂象,我們在其他領域可以闡釋用中國的特情去做一些事情,但在金融秩序這樣的人類社會成果上是不應該去逆反的,這就是準則存在的意義。

說句不好聽的話,中國上市企業的價值造血機制從上市那天起就崩塌了,這就是為什麼華為遲遲不敢上市的原因,因為任總害怕這些亂七八糟的風氣徹底影響了華為的價值核心運營,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諷刺,中國最好的科技企業卻對中國資本市場說不!!!!!

五、堅決淘汰弄虛作假的公司——直接強制退市機制迫在眉睫

中國市場的監管機制實際上很多流於文字表述,這是因為核心證券法遲遲得不到修訂,無法可依,也就無法可執。整個機制安排上長期沿用上個世紀的金融監管思路,那麼時代的內容你就無法產生規範化管理,這是制度安排上的落後造成的。

我們一直缺乏退市機制,即使有也是名義上的,一年到頭退市的寥寥可數,甚至形成了一種保殼的怪風氣,三年連續虧損和一元市值以下那是有很大的操作貓膩空間的,像海馬這樣連續賣資產保殼的例子本身就是對退市機制的一種反諷。

中國市場對於企業太寬容了,真得,這個世界上我估計只有中國這個地方是對上市公司如此不計後果寬容的,惡果就是養了一堆不思進取的企業,它們的長期僵而不死是市場競爭力始終無法展現的根本原因。

我不是鼓吹西方價值,我也心疼我們中國的企業創業不易,但這不是溺愛的理由啊,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像美國那樣一年退它兩三百家企業,讓他們知道什麼叫痛感?末尾淘汰的嚴格是美國金融最硬的手段,法律加規範就是一把戒尺,用價值打造的,是最好的鞭策力量,而我們是真的沒有!!!!

看看市場上日復一日弄虛作假的企業,它們長期存在的現實就是打壓市場最大的利空,還是我們自己一手造就了,我們應該堅決淘汰這樣的惰性企業,尤其是像涉嫌欺詐和不法經營的企業更加不能手軟。中國市場應該出清了,直接強制淘汰退市機制是一記狠藥,但現在已經頑疾了不下狠藥也不行了!!!!

六、鼓勵價值企業做實做穩——政策傾斜和考核機制實時伴隨

光光出清也不行,一個良好的市場迴圈生態應該是雙向,我們需要締造屬於我們中國優質價值企業標杆,讓他們代表我們中國經濟的核心,也代表我們整個資本市場的態度去迎接現在這個深度資本全球化的時代,這是一種大國自信的眼光和戰略。

扶植政策用對好處多多,但用錯了就會偏離引導,我們的寬容不應該單純放在讓企業擁有更多得資金,很多時候資金多也是會出事的,限定企業融資方向,採用有效的對接考核機制去伴隨資金套現後的應用,努力讓融資迴歸到企業經營,這是我們在制度上應該考慮到的問題。

過去我們只管養,不管育,其實培育孵化優質企業的市場環境才是最重要的,中國當前這個市場上問題太多了,要解決就應該從根本出發,不要再用一些概念去迷惑市場了,就應該直來直去。

管制資金套用渠道,可以容許相應內容的利益相關方適當和恰當減持,我相信以中國資本市場當今的體量是可以撐持的,但不能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甚至拿中小股東的利益不當回事,這是不符合優質企業定位的。

一個好的制度安排,可以明晰資本的價值框架,而考核能夠讓投資者從標準上更好得看懂企業的核心。

七、打造一個追逐價值的市場才是拯救中國上市企業和市場的雙向良藥

中國人有沒有能力打造一個能夠具備活力和向上發展的資本市場?這個問題儘管每一個投資者都在問,但我對此一直都相信,我相信中國會有一個好的資本市場的,但對於當下我仍然持否定的態度。

最近我常常聽到這樣一種聲音,中國人別扯什麼價值投資了,那都是騙人的,那些連續拉板的爛企業才是回報最高效的企業,你看這就是一個黑白不分市場長期帶來的惡果,當這種聲音始終充斥在市場裡的時候,我們就不應該是針對表面化的現象去整改了,那應該從核心價值上去反思!!!

對於企業,沒有優勝劣汰就談不上優質;對於市場,沒有一個狼性的逐利環境也談不上定位引導。因此我們如果還想要讓中國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金融資本大國,甚至強國的話,我們就應該要在當下徹底改變中國市場的現存生態,因為確實當務之急!!

當下的世界金融資本圈動盪不穩,面臨話語權重塑,西方資本的那套玩法確實已經落伍了,但是我們現在連落伍的水平都還沒趕上呢?怎麼好說去佔據競爭力?我們應該先把我們底子打牢的,一個開放的且具備競爭力的資本市場是我們中國強大經濟的支撐力量,不能像過去一樣提倡弄得好就弄,弄不好就拉倒,這樣是行不通的。

打造一個追逐真正企業價值的生態才是拯救中國上市企業和市場投資的雙向良藥,而良藥往往都是苦口的,這個代價就看我們中國人給不給得起了????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重大利好:十月哪個板塊可能會成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