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任何資本都是逐利的,他們不可能永無休止做活雷鋒,前期不惜血本的大手筆補貼投入為的就是後期的收割,投入越大割得也就越狠。

在網購興起之初電商的確血拼過,但僅限於初期,僅限於網購還沒有成為人們消費購物習慣之前,為了吸引人氣,為了流量也只能把商品價格降到最低,甚至大虧血本向消費者進行傾銷,這方式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補貼”,利用自身資本資源優勢進行大額度補貼,以此來培養客戶,培養並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同時以此壓死同行業競爭者。

當市場形成氣候人們的消費習慣也已經養成,電商經營者們就會從身後摸出早就準備好的鋒利鐮刀進入下一步的韭菜收購模式。

美團起步之初免費到最後一家獨大抽成25個點,再到最後甚至強迫商家二選一,來個有我無他,有他無我。可能你會說:這與我無關,他只是針對商家,我就一個消費者哪來的抽成?如果這麼認為你就錯了,平臺抽頭的高低影響到商家經營成本以及利潤的同時也影響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假設一個快餐30元,店家毛利潤50%,或許你還可以吃到大約價值15元的東西,去掉平臺25個點佣金之後商家為了儲存利潤只能同步降低品質給你吃到的東西也許不值10元,另外包裝配送就不提罷了,原來30元吃得很好,現在30元到嘴全是草。

拼多多砍價模式就更絕,消費者自以為砍得商家血本無歸佔了天大便宜沾沾自喜,然而商家就是利用人性的貪婪讓你發動朋友圈上幾乎所有的人脈為你砍價,不知不覺中讓你出賣了自己還順帶把親朋們也賣了個精光,為商家做足了廣告推廣並免費送上大批個人資訊資料,知道個人資料有多值錢嗎?網上一個賣50元真的不算多,所以他們沒理由不偷著樂,給你點小禮品又何妨?

電商的韭菜收割模式其實也沒什麼特別之處,還是傳統的三板斧就跟農民種田一樣:投入,培養,收割。他們賣的是圖片,賣的是機率,賣的是認知差異,利用人們的懶性以及思維固化飛舞收割的鐮刀。

網購養成人們足不出戶的習慣,同時形成對市場商品價格變化不實時不敏感,只是一味習慣性的認為網上的東西一定便宜,比實體店便宜太多太多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前面說過早前或許這是真的,但是現在已經不是過去,實體為了生存也會用盡一切辦法對抗電商帶來的衝擊,很多商品單價已然比網購還低得多,這不是實體在大幅度的降價而是因為電商在人們不經意間悄悄的抬高了價格。

我一個朋友兩個多月前買了一臺空氣清淨機,在網上搜索同牌產品發現全網最低價是2萬2,當天下午閒逛剛好經過一專賣店發現同樣的牌子價格卻只要1萬8,他暗自慶幸一個猶豫讓他省了足足4000元之多。他說這事的時候還有一個朋友也吐槽說:他也是上網搜某品牌牛奶全網最低42,結果同樣的產品在商場只要36,這就是電商的第一種收割模式:利用消費者長時間養成的宅性造成資訊閉塞思維固化進行韭菜收割。

眼見不一定為實,電商的第二種收割模式就是賣圖片,利用人們視覺上的錯覺收割韭菜。透過專業的攝影器材,模特,外加燈光,佈景,再到後期修飾,P圖,製成精美絕倫的圖片上傳讓瀏覽者享受一場視覺盛宴,人們常說要想抓住一個男人的心就必先抓住他的胃,這裡是要想掏空消費者的錢包必先抓住他們的眼球,讓你欲罷不能最後腦門充血暈乎乎的下單,當收到實物的時候才大呼上當,物還是那個物,但實物與圖片之間的落差可以讓你的感官瞬間直線下墜十萬八千里。

三個月前我在網上買了瓶zippo打火機用的打火石,開啟網頁看見是精美的瓶子裡面裝滿金光閃閃的打火石,感覺非常的高大上,標價也很誘人“5元一瓶包郵”,瓶子看起來的第一感覺跟一般餐廳用的牙籤筒那麼大,當兩天後快遞員把寄件遞到我手上的時候我足足愣了將近十幾秒,為什麼?快件連帶外包裝不足嬰兒拳頭大,取出瓶子的那一塊就更震驚了,瓶子就跟成人一節食指般大小,這就是利用視覺錯覺讓你有苦說不出。

第三種就是打機率戰,明知自己出售的假冒偽劣產品還承諾包退,利用廣撒網的銷售方式把產品推銷給100個人只要其中有10個人沒發現問題或懶得退貨就賺了,注意退貨必須在不影響二次銷售的前提下,即使90個都退了也還可以二次撒網給另外100人,如此往復也是收益匪淺。

最後一種收割模式就是利用消費者的認知差異和產品可類比性進行操作,我一外甥女在深圳某一外銷電商平臺上班,中秋節一起吃飯聊天的時候她說:他們公司裡的一些產品非常暴利,來貨只要三兩元卻可以買到二十幾美金。他們就是利用消費者對該產品缺乏瞭解,貪圖方便又缺少同類可比性的情況下突擊實施暴割模式,當該產品到了市場氾濫的時候再根據實際情況做價格調整,要不然養著那麼多人要吃飯要發工資什麼也不做,只是敲敲鍵盤倒賣點東西還不得喝西北風?有幾家公司是靠微薄的毛利生存並發展壯大?我沒見過。薄利只是求存,收割才是發展的硬道理。

近期興起的社群團購引起熱議論,是因為他們涉嫌壟斷以及不正當競爭,利用資本傾銷補貼搶佔市場。雞蛋只要1分錢可能嗎?當然在平臺上是可能的,不要錢還送上門都不奇怪,因為這是一個初創平臺搶市場求生存的必經模式,他們明白只有求得生存才有機會謀取發展,當社群的大嬸大媽們吃著1分錢1個的雞蛋樂滋滋的時候,當週邊實體小商販因無法與大鱷競爭而一個接一個倒閉,當社群團購形成一家獨大之後,也就是七大姑八大姨們哭暈在廁所的時候了,那時候她們發現原來1分錢的雞蛋已經漲到了10元一個,想放棄團購迴歸實體卻發現周邊早就空空如也,最終只能任人宰割任人魚肉。

24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以太坊V神:為什麼需要大力推廣社會恢復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