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週,市場上最大的話題是格力電器的股權轉讓,最終讓這家公司成為了一家股權更分散,更加市場資本化的企業。
而到了這周,美的又成為了市場熱點,在北上資金連續20個交易日買入的情況下,美的集團被外資持股的比例已經超過了27%,接近深港通允許買入個股上限了。
幾乎說這個已經好了10年的家電企業,似乎火爆依舊。而且受到了更多資本的追捧。而與此同時,這兩隻原本市值有著一定差距的股票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線,而且他們也正以完全不同的股權方式在進行前行的方向。
那就讓我們通過一些資料的對比,也來看看讓你二選一的話,會選擇誰?
市值
截止目前,格力電器的總市值3698.5億;美的集團總市值3956.7億。相差6.5%,之前的幾年藍籌牛市行情中,它們的差額在15%左右上下波動。如果看這類自媒體,相信其中的一位大V股社群應該最成功的操作,就是做美的和格力的輪動了吧。
營收、淨利潤
這麼大市值的企業,已經不能談夢想了。看的就是財務資料,就是有多大的市場,有多大的利潤,以及未來的趨勢了。
格力電器去年年報營收2000億,淨利潤262億,淨利率13%;今年三季度報,營收1566億,淨利潤221億,淨利率14.11%
美的集團年報營收2618億,淨利潤202億,淨利率7.7%;今年三季度報,營收2217億,淨利潤213億,淨利率9.6%
從業務品質而言,顯然格力電器要強於美的集團,但是又要說了,美的利潤增長速度是真的強,三季度淨利潤已經超過去年全年,而淨利率也提高了將近兩個百分點,雖說格力也不錯,但是到了這個體量級別,0.5個百分點以上的增幅差距已經非常明顯了。
業務結構
這個就是非常有趣的地方了,因為兩家企業的經營策略真的非常之大。
格力電器更專注於空調領域,國內空調領域當之無愧的龍頭,其年報顯示,空調業務佔其總收入的78%。雖然同比比重有所下降,但是總體而言依舊非常之大。
美的集團則幾乎是家電全品類的銷售,雖然其空調銷售是市場排名第二,但是體量規模也僅為格力的1/3不到。而其更佔市場首位的是一些小家電。
另外,其銷售的市場也截然不同,格力國內外的銷售比例基本是國內89%,國外11%;而美的則是國內57%,國外43%。
通過對比我們不難看出,格力是一個家電最大細分領域的絕對龍頭,而美的則是一個大而全的巨無霸企業。格力的主要重心就是國內市場,而美的則國內外相匹配。
這個時候,就要看一下行業的天花板了,去年國內家電行業的總銷售額1.49萬億,而空調市場零售總銷售1980億。當然如何去判斷兩者的優劣勢,和各自發展的前景,還是基於你自己對於家電行業的認知程度。但是在我看來,顯然空調行業的天花板對於格力來說非常之近,但是家電行業的天花板則遠遠還沒到。
股東
這個兩者有著極大的差別,格力電器的股權更加分散,最大股東高瓴資本也僅佔比15%,而美的集團最大控股還是集團本身,佔比超過32%,但是第二大就是外資(當然這個也很分散),因為年報沒有出來,所以不知道解釋港交所全資控股的結算有限公司會佔比多少(這就是北上資金)按第三季度看起佔比15%+;另外這27%的持股包不包括其他外資基金,如加拿大年金計劃投資委員會等。
其他
格力在國內銷售的毛利率為37%左右,但是在海外13%;而美的在國內的毛利率30%左右,海外則23%。
顯然在國內外市場,兩家公司的品牌知名度、運營及銷售能力還是有很大的差異。國內格力對於供應商的控制及自身議價能力更強;而在海外則完全相反。這裡其實還有一個值得我們細想的點,為什麼國內的毛利兩家公司都比國外的高,是銷售成本上的差異?還是定價上的區別?
最後一條資訊則非常耐人尋味。
高瓴資本在三季度前還是美的集團的前十大股東;但是第三季度後就退出前十大,如果其全資退出的話,總套現的金額約為30億。而之後就重點進入格力。而按轉入價,已經有了20%的浮盈了。
高瓴退出美的(假設),而全力投資格力,是因為更看好格力,還是因為這筆大額股權轉讓讓其不得不傾其所有,以及因為對於公司治理的參與度更吸引高瓴的介入!
而外資買爆美的,也到底是這家電的兩強他們只能買到足股數的美的,還是因為他們更看好美的集團的發展前景和業務發展?或者是其股價被低估,畢竟格力電器這個強對比就在那。
這個就留給大家自我選擇了。
今天A股也結束了名義上的K線8連陽(收盤高於開盤)。這波上漲中並沒有足夠醒目的長陽配合明顯的放量,所以市場進入盤整期也非常正常。多看看那,少動動。今年過年早,也可以更多關注下置辦年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