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調整的過程之中,並因為各種結構性因素與外部影響而承受下行壓力。我們該以什麼視角看待中國經濟當前的形勢與未來,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以急行軍的狀態保持高速增長,政府採取了多種措施以及中國企業利用了一切機會,推動經濟機器運轉。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一種“減速焦慮症”,一旦經濟開始降速就被認為是危險的,必須作出反應。

輿論市場對巨集觀經濟政策過度關注併發揮重要影響力的原因,很大部分源自資本市場。這是因為中國股票市場投資行為高度短期化,機構散戶化。當經濟資料不好或者缺乏充足流動性等因素影響到股價時候,資本市場就會發出要求寬鬆的呼聲。

在中國投資者行為高度短期化與投機化的同時,境外投資者則更關注中國長遠機會。現在,當中國投資者不斷減持的同時,前三個季度境外投資者合計持有A股市值近1.8萬億元,與公募基金持股市值相當,而且還在源源不斷地流入。

外國投資者的邏輯更加專業和理性。因為中國金融體系經過改革和整頓,風險大幅降低,供給品質也得到改善。在主要經濟體相繼陷入負利率泥潭的時候,中國金融風險降低與有效的結構調整為經濟健康增長打下基礎。相反,如果中國繼續採取寬鬆刺激的做法,則會不利於中國的增長品質並增加信用風險。

中國一些投資者過於依賴短期刺激政策帶來短期收益,一些中國企業也是過度關注眼前的利益與機會而表現出高度的投機性。

在傳統制造業,企業在技術和品牌等關係到企業長遠發展方面投入不夠。他們最容易做的決策是擴大產能,不管是否擁有足夠的資金和人才,先擴大產能去佔領市場,然後拼價格戰。另外一個明顯特徵是多元化,地產、金融等行業賺錢就跨界進入,當前大部分債務違約、資金鍊斷裂的企業,都是多元化擴張栽了跟頭。至於在創業和風險投資領域,投機性與短期化表現得更為突出,即搶產業“風口”,搶先進入風口,迅速做流量等指標,然後出售股權套利。

當然,急功近利並非是一些中國投資者和企業家獨有的問題,在其他社會群體中也存在,慾望主導與投機操控是其主要特徵。

當中國要邁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時候,這種投機文化需要改變。當要求重視發展的品質與效率,推動形成可持續、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礎時,首先需要扭轉人們的思維習慣,這很艱難。因為一部分人已經習慣於爭奪,沒有學會創造。

當由規模擴張轉向創新驅動的高品質增長的時候,社會整體改變思維需要一個漫長過程,企業轉型需要時間,而創新更需要長期持續投入才可能產生效益。因此,與急功近利相反的是,現在急不得。但一些輿論依然充滿焦慮,不斷自己嚇唬自己,製造悲觀預期,干擾人們奮進。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近日接受採訪就接班人問題表示,成為華為的領導人一定要有很強的戰略洞察能力。可能需要洞察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遠的時間,判斷社會或者公司發展的方向。我們應該將目光從當下轉向未來,只有對未來生存挑戰的敬畏才會專注於提高現實的競爭力。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上市兩天兩個漲停,沙特阿美市值超過兩萬億美元再創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