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遞交IPO申請近五個月後,貓眼娛樂終於敲定了掛牌上市的日子——大年三十,股票程式碼1896,正是電影傳入中國的年份。
選擇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似乎存了討個好彩頭的心思,畢竟貓眼在招股書中清清楚楚地寫道:“我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娛樂行業的整體繁榮與發展”,但在新經濟公司扎堆赴港、影視行業規範稅收、流量IP失靈的環境下,其上市後的前景並不明朗。
浴血上市大概要變成“流血上市”——據彭博報道,貓眼IPO定價在14.80港元,以此計算,募集資金為19.6億港元,約合2.5億美元,這一數值較去年首次提交招股書時傳聞的10億美元已縮水七成。
而作為一家發展軌跡獨特、股權結構幾度變化的公司,沒有人說得清貓眼的創始人是誰,結合線上票務網站與院線電影的成長曆程來看,它所走過的,也不只是一條普通的創富之路,
股權複雜 沒有創始人貓眼孵化自美團內部,前身是美團旗下線上電影票務業務,即美團電影,後更名為貓眼電影,是王興在團購之外用以進行創新的獨立小分隊。
反對的聲音曾經很大:為什麼偏偏要做電影?為什麼要搞選座?一臺線下出票機成本過萬,投資需要數百萬元,管理層爭論不休,始終無人拍板。小分隊負責人徐梧直接發問:“到底搞不搞?什麼資源都沒有。”業務當然還是做起來了,但隨後的幾次轉折,卻讓這位一手打造貓眼電影發展框架的元老逐漸淡出公眾視野。
2015年,美團與福斯點評合併,後者娛樂業務納入貓眼電影版圖,一年後,貓眼電影分拆獨立運營,騰訊出身的鄭志昊出任CEO。至此,貓眼、微影時代、百度糯米、淘票票四家競爭格局形成。
不久後,貓眼電影完成重大戰略重組,委身光線,並在資本的推動下,於2017年攻下微影時代,組建“貓眼微影”,同年11月獲得騰訊10億元戰略投資。CEO依然是鄭志昊,王興曾評價他“對電影和文化娛樂產業有很強的興趣和熱情”。
貓眼的進化史儼然一部線上票務平臺的發展史,它成為了國內最大的線上票務平臺,也擁有了與一般公司迥異的特殊結構。
據貓眼娛樂招股書披露,光線、微影時代、騰訊與美團分別持有48.8%、20.62%、16.27%和8.56%的股份。
帶領貓眼上市的CEO鄭志昊相當於職業經理人;
控股股東是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可他只能算半路接手;
“親媽”美團雖然被稀釋了股權,卻把最核心的App位置留給了與其深度繫結的貓眼。
光線掌控貓眼,騰訊運營貓眼,但貓眼的創始人始終沒有姓名。更有趣的是,阿里巴巴是光線的第二大股東,光線是貓眼的第一大股東,貓眼的勁敵淘票票則由阿里影業完全控股。而光線和貓眼的業務又有所重合,今年春節檔,光線參與出品發行的《瘋狂的外星人》將與貓眼參與出品發行的《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等影片對壘,這對貓眼來說未免掣肘。
持續虧損 現金流為負招股書顯示,貓眼2015年至2017年的營收分別為5.97億元、13.78億元、25.48億元, 2018年前三季度營收為30.62億元,營收保持增長,但增速正在放緩。
持續虧損也給貓眼帶來了不小壓力,其2015年至2017年的經營虧損分別為12.98億元、5.08億元和0.76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為1.44億元,累計虧損超20億元。同期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15.2億元、10.3億元、14.2億元和17.2億元。2015年起,銷售費用佔毛利潤的比例開始逐年下降,依次為509%、116%、81.5%,但2018年前三季度又再度上升至87.7%。與此同時,毛利率出現下滑,2018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由此前的69.4%下降至64.1%。招股書稱系“內容宣發成本支付的款項佔收益百分比上升所致”,該成本來自貓眼的內容發行業務,在營收中佔比接近三成。
▲貓眼營收及利潤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貓眼2018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淨現金流驟減,再度出現負值。貓眼解釋稱,主要是由於除所得稅前虧損1.45億,並對包括以股份為基礎的報酬開支、收購產生的商譽減值、預付款與押金等各項做出調整。有分析人士向新浪科技表示,這或是因為貓眼業務延伸投入大量資金所致,也存在賬期調整影響回款能力的可能。
自身的財務壓力,或許是貓眼忙於逆勢上市的直接原因。與之相比,淘票票則更勝一籌,2018年12月10日,阿里影業釋出公告稱,阿里巴巴將增持阿里影業股權,由49%提升至50.92%。根據協議,阿里影業向阿里巴巴發行10億股新股,每股1.25港元,通過此次股票發行籌集12.5億港元,為阿里影業再次注入資金。阿里影業高階副Quattroporte、淘票票Quattroporte李捷曾明確表示,充沛的現金流是淘票票的優勢。
▲貓眼現經營金流情況
此外,貓眼還面臨著主營業務過於單一的問題。線上娛樂票務服務和娛樂內容服務兩項佔據了其近90%的營收。2015年至2017年,貓眼線上娛樂票務服務的收入分別為5.95億元、9.6億元以及14.9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更是達到了18.32億元。
▲貓眼營收明細
這意味著中國電影市場的整體表現將直接影響貓眼的營收情況。據國家電影局釋出的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較去年同期增長9.1%,增速較往年顯著下滑,近三年來首次低於10%。2019年元旦檔票房僅錄得9.94億元,同比下降22%。隨著人口紅利消退和影院洗牌加劇,未來的增長不甚樂觀。
▲中國電影票房情況
拓寬業務邊界 春節檔迎大考事實上,流量渠道、產業縱深佈局與更輕更靈活的業務體系,才是貓眼的亮點所在。雖然股權結構複雜,但因為光線、騰訊兩個股東的存在,貓眼得以將光線傳媒、企鵝影業、騰訊影業的影視資源收入囊中,還手握包括微信錢包、QQ 錢包在內的多個專用入口,並享有電影、現場演出及體育賽事等方面的獨家導流。
不僅如此,貓眼斥資9.53億港元認購15%的歡喜傳媒股份,拿下歡喜傳媒旗下張藝謀、徐崢、甯浩等多位導演主導運作的影視專案投資權與獨家宣發權,這是一次精品內容打造與網際網路資源技術的結合,將有助於貓眼進一步增強電影宣發實力,繼而形成貫穿行業上下游的產業鏈佈局。
貓眼娛樂CEO鄭志昊將現在的貓眼定位於一家“網際網路+文娛”的平臺型公司,線上票務將不再是投入精力最多的業務,貓眼正試圖參與制片、發行、影院服務、衍生品等多個環節,以貓眼App和貓眼專業版的資料為支撐,輸出基礎服務,探索新的連線形式,為行業提供更多的增量價值。貓眼在招股書中提到,“我們現正與一家從事線上視訊業務的目標公司磋商若干業務及資產的潛在收購事項”,視訊平臺的流量與介面將給貓眼的合作推進及潛在業務挖掘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貓眼屬於和愛奇藝很像的型別,穩紮穩打又磕磕絆絆,背後有爸爸但不是土豪爸爸,基本靠自己拼出血路。”一位影視行業人士對新浪科技感慨。在她看來,貓眼在努力拓寬自己的業務邊界,從資料業務到媒體屬性再到發行,力爭做多面手,但這一切都離不開售票。談及雙寡頭格局,她認為,看起來是淘票票和貓眼兩分天下,其實來自外部的衝擊從未消失,各大影城均在開展自己的售票業務。“而且宣發真的看運氣,加上政策在變,不穩定的因素一直都在,最重要的還是找到持續穩定的盈利模式。”該人士說道。
過去的一年中,港交所IPO數量可謂全球之最,一天曾有八家公司上市,被調侃“鑼都不夠用了”。儘管熱情高漲,新股表現卻極其嚴峻,包括小米、美團在內的多個大熱IPO依然在發行價之下徘徊。
在此情形下,貓眼贏得資本市場青睞的難度可想而知。據港媒報道,貓眼的首日融資認購金額僅佔公開發售集資額的2.8%,這是去年以來在港上市公司首日招股表現最差的新經濟股,而其引入的五位基石投資者總計認購股票僅3000萬美元。但正如國信證券傳媒首席分析師張衡所言:“眼下要募資熬過這個冬天,估值可能已不是最重要的了。”
眾所周知,春節檔在全年電影票房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今年賀歲片廝殺堪稱激烈,7天內共有14部電影上映,其中13部在大年初一。而貓眼的春節檔將從大年三十開始,這是時令更迭的年關,也是貓眼衝擊春節檔業績的重要節點,更是其向資本市場交上答卷的時刻。電影票或許好賣,但股票未必。春天從冬天開始,白晝自黑夜發源,在除夕掛牌上市的貓眼,會真正告別寒冷深夜,迎來屬於自己的明媚春天嗎?
資本賦能 / 領袖對接峰會幫助企業解決以下問題——
【投資人導師】前知名投資機構總經理 馮正明、東方賽富董事長 劉俊巨集、洞見資本創始人 杜明堂、前海梧桐併購基金創始人 謝聞慄、時空資本Quattroporte 陳銘全、樹道諮詢創始人 王靖飛...
●現場還特邀20家風投機構一對一對接優質專案進行股權投資!
【關注領域】:資訊科技、高階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教育,先進製造業等符合條件的領域。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