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任何商業模式的興起,都無法一勞永逸,電商也是如此。

經過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電商將逐漸被市場淘汰。

未來零售行業想發展,還是要靠實體店!原因有3點!

1、電商的末路來臨

2、實體店的春天來了

3、實體的發展方向

任何商業模式的形成,都是一種價值交換。

因此,在十幾年前,消費者去電商購物,為的就是物美價廉。

同理,在流量紅利期,賣家只要掛在網上,都可以天天爆單,用最少的成本獲取最高的回報率。

但隨著電商創業大軍的來襲,目前電商平臺的供給遠遠大於需求。

在電商紅利過後,賣家每賣出去一件商品,就需要花費50%以上的成本。在同質化競爭加劇下,電商的利潤空間逐漸下滑。

那麼賣家為了生存,就要降低產品質量,提升利潤空間和競爭力。

尤其是有實體店的電商賣家,會把線上與線下產品分成兩個不同的生產線。最終會導致電商產品質量越來越差,長久發展下去就會失去信譽。

其次隨著電商的惡劣競爭,目前市場已經出現兩極分化。因為電商平臺與下線門店不同,線下針對的是局域客戶,電商平臺針對的是全國的客戶。

所以在電商平臺,賣家只要資源、資金、價格優勢,就可以打造爆款,搶佔90%的客流量。

那麼在整體消費力沒有增長的情況下,電商的發展就會衝擊實體,攪亂整個市場的正常發展。

電商競爭越激烈,產品質量和整體的信譽度就會逐漸降低。

在近兩年可能無法看到電商的衰落,但隨著消費需求的變化,電商的時代終將結束,實體店將迎來新的春天。

未來的實體店,會像日本一樣,更多的消費者會選擇線上下消費。

這種消費方式的改變,跟收入能力的提升,以及消費需求的變化有關。

在過去的十幾年,大部分的人收入能力都比較有限,所以會選擇到網上購買廉價的商品,解決溫飽問題。

就如現在的消費者在拼夕夕平臺消費一樣,不是平臺的模式有多牛,而是國內有6億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

那麼在拼夕夕這樣的平臺,就可以用最少的成本,購買更多物質類的商品。

但隨著人們收入能力的提升,人們追求的不再是9.9包郵的商品,而是有品質、有品牌、有文化、內容的產品。

所以未來的消費者,更願意為實體店提供的服務、體驗以及品牌的溢價買單。

相反在電商平臺靠賣低質產品,打價格戰的電商賣家,將被逐步地淘汰。

日本的實體店有所謂的匠人精神,就是因為有人願意為匠人的產品消費。

那麼當國人的收入不斷提高,同樣也會提升消費能力,願意消費更高品質的產品。

但作為實體老闆要注意,面對中國市場不能效仿日本,必須要根據國情做未來的佈局。具體可以借鑑這3個發展方向。

首先,要提升實體店的體驗,增加消費者的附加值。

就如都市的青年在咖啡館,喝咖啡一樣,消費的不僅是產品,更關鍵的是體驗。

同理,未來人們的購物不再是滿足物質,解決溫飽問題,而是滿足精神需求。

那麼實體店想要發展,就要透過下線門店為消費者提供舒適的體驗場景。

比如我們是做服裝行業的,可以把實體店打成形象設計中心,聚會的場所。

對於會員來說,可以定期到實體店做形象設計,學習化妝、服裝搭配。

當然對於服務行業來說,也可以把實體店打造成一種沉浸式的體驗場景。

讓消費者進到線下實體店,就像是穿越了一樣,完全沉浸到實體店的環境中。

這種沉浸式的購物體驗,對未來的95、00後的消費人群來說是一個大趨勢。

其次未來實體店想要發展,也可以以產品端為入口,透過技術、科技、文化提升產品的溢價能力。

比如過去消費者只會在網上購買9.9購買一支口紅,而未來則會原會因為口紅的一種顏色或者味道、花費999元消費。

在產品同質化的今天,想要讓產品具有差異化,提升溢價能力,也可以透過文化賦能。

就是在功能產品的基礎上,植入內容,賦予文化,打造IP。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透過情感與消費者建立連線。就如動漫的周邊產品一樣,消費者會因為內容及IP去消費周邊產品。

最後零售業也可以透過服務提升業績能力。當然服務並不是為消費者點頭哈腰,而是透過消費端、資料端、售貨等多個環節,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

不過想要實現這個目標,要藉助物聯網,雲計算實現數字化的轉型。

比如消費進店就可以透過物聯網,攝像頭捕捉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和消費習慣。

如果是會員進店的時候,在進門的那一刻,導購人員就可以看到會員的消費資料,可以根據會員需求,做服務及推薦。

其次在未來的實體店的消費場景中,必須是線上線下一體的,即便客戶不到店消費,也可以透過線上的雲店或者線上會員系統,為消費者推薦精準的營銷活動,驅動其二次消費。

同時,當用戶在使用產品的時候,有任何建議,都可以透過線上系統反饋給商家,商家可以根據資料反饋最佳化產品及服務。

6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美元最大的危機也許是電動車 | 深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