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多方利好的刺激下,行情有機靈了一下。上證綜指漲1.78%,創業板漲2.00%。都說“一根陽線改變三觀”,但是我還是要潑碰冷水,看見大漲就盲目衝進股市或者基金市場的,那絕不是理智的行為。
今年又是一個“炒股不如買基”的年份。截至到今天週五,淨值更新後,基金排行榜出現了5只收益翻倍的基金。藉助這股科技風,不少主動權益類基金,今年以來收穫滿滿。
年初建倉買基金的人,只要拿在手裡,今年收益指定也不錯。但還有一部分人,踏空了這波行情。有時候吧,踏空比虧損更難受。我們回到文章題目,踏空了這波科技行情,還能上車嗎?
先說自己的結論,個人覺得科技板塊明年還會有機會,只不過今年的機會是“普漲”,明年的機會可能就是盈利較好的科技企業的“漲”。看好,並不是說現在就買。
今年新發基金規模也超過了萬億,其中指數基金,尤其是ETF“功不可沒”。我一直認為,指數基金是未來的一種趨勢,但目前階段放棄超額收益,還是有點可惜。
對於指數基金或者ETF,寬基指數可以定投,行業指數可以擇時。定投需要足夠的耐心,可能要堅持三年、五年,甚至是更長時間。很多人說自己定投了中證500三年了還是負收益。擇時需要專業水平,絕大部分的基金經理,在選股的時候,都是淡化擇時的。因為未來的行情無法精準預測,大部分人的擇時,頻繁交易,最後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趁著“科技”風,指數編制公司還有基金公司,快速編制指數、快速募集新基金,速度簡直令人吃驚。關於科技主題的ETF,從上半年5月份半導體,到上個月的創新ETF,火速募集。最火的就是7月份募集完成的科技ETF,最新的規模超過60億,成交量在ETF裡排到前十。
一批科技相關的ETF,相繼登場:中證科技、科技50、5G、半導體、半導體50、通訊ETF、計算機ETF等等。我梳理了一下各指數的編制規則及ETF。
上述指數均涉及了科技,但各有側重,比如從名字區分的5G、半導體、通訊,更加策略科技的某一行業。當然一些叫“科技”的指數也是有側重的,比如科技ETF,是50只龍頭企業,包括的領域是到電子、計算機、通訊,其中生物科技是其特有的。再比如研發100指數,可能還包括軍工行業、汽車及零部件行業。
上述提及到今年的科技是“普漲”,所以也沒有細扣到底哪隻好。選ETF的基本邏輯就是規模大、流動性好的。還是要說一下,科技類ETF雖好,可不要“貪杯”。
主動科技類基金
明年科技機會存在,但也可能會分化。指數可以跑贏平均水平,但超額的收益,還需要行業研究比較深刻的基金經理。所以,相較於科技類的ETF,我更看好科技類的主動基金。
列一下擅長科技股票的基金經理:潘明、劉格菘、劉晨、胡宜斌、金梓才、李元博、鄭希、馮明遠。
也列幾隻科技基金,不做推薦,只為參考。
還是那句話,不要孤注一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