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日,在2019年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上,釋出了第一次“中國文化高品質發展指數”評價體系,我們看到,在全國三十一個省區市中,北京的文化產業高品質發展指數得分為全國第一,排在第二的是廣東,第三是浙江,第四是江蘇,第五是上海。而“中國文化高品質發展指數”評價體系主要從兩個大的方面進行評價,首先是高效率投入,其次是高價值產出。具體引數包括了文化企業多樣化指數、文化企業從業人員、創新人員數量,以及文化企業資產規模和企業獲得創新成果數量等。此外,根據評價體系來看,北京的文化產業發展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方面達到了全國領先,但是在創新效益上還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
事實上,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發展文化產業已成為北京市發展的戰略重點,而通過文化創新的方式實現文化產業的高品質發展更是成為重中之重。而從城市發展規劃的角度來看,發展文化產業更能符合北京的實際發展需要,不但綠色無汙染,而且具有高附加值,無疑屬於優質資產。而過去,從兩千年之後,北京的文化產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特別是從2005年前後,北京市的文化產業年均增長超過16%!同時,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也在不斷提升,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已經接近10%,持續保持在全國第一位,並且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了5.4%!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測算數字顯示,在2017年,北京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已經超過了2700億元,這個資料是2004年的7倍!在今年的前七個月,北京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的收入已經超過了6800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超過9%!
這其中,作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重要“重疊”部分,文化惠民的發展非常可觀,為北京市民及國內外遊客提供了更優質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據了解,在去年,北京的文化和娛樂類消費總規模超過了1628億元,相較於上一年同期增長近11%!特別是隨著一些文化惠民具體措施的推進,讓居民體驗到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與娛樂服務。比如北京推出了惠民文化消費季、文化消費品牌榜,而且還推出了文化消費空間體系以及惠民文化消費電子券等,不但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文娛消費場景,而且也為國家的文化消費試點試水,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為例,從2013年舉辦第一屆消費季開始,到今年已經連續舉辦了七屆了,在七屆惠民文化消費季中,僅僅是直接的文化消費就超過了720億元!另外再看惠民文化消費電子券,根據相關統計數字顯示,截止到去年,北京的惠民文化消費電子券提供的消費補貼達到了一億一千萬元,直接撬動的文化消費更是超過了七億八千萬元!而全額抵扣和合作單位專屬折扣、優惠活動等疊加,一共為北京地區消費者提供了三億三千三百萬元的優惠。
據了解,從2016年開始,北京已經連續四年組織開展了“文化惠民逛廟會,歡歡喜喜過大年”活動,四屆“逛廟會,過大年”活動中,一共為北京市民發放了110萬張春節廟會門票,每年的搶票率都達到了100%,非常受市民歡迎。而除了這些直接的惠民活動之外,北京還通過創造“中國戲曲文化周”品牌活動和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等方式,從更長遠的角度出發,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比如,北京已經在加快打造“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而且還制定了非遺條例,現在北京的非遺保護已經全面納入到法制化軌道。在中華文化“走出去”方面,多年以來,北京每年都會舉辦海外文化交流,比如“北京之夜”“歡樂春節”登,此外,“魅力北京”“長城好漢”等海外推廣和全球營銷活動也非常成功,備受歡迎。
總而言之,當前文化創新是北京發展文化產業的主要發力點。而從巨集觀角度來看,通過文化創新,能夠繁榮民族文化,也是推動社會實踐發展的重要保障;從微觀角度來看,文化創新是推動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尤為關鍵的是,北京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而通過文化創新的方式,能夠更好地保護、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比如故宮自打成為“網紅”之後,不論是從品牌影響力和號召力角度,還是從門票、延伸文化品角度,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