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盈利是硬道理。

淘集集已經看到了盤旋的禿鷲。

近日,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在微博釋出公開信,宣稱淘集集重組失敗,並尋求破產清算或破產重組。張正平還稱,重組失敗是由於“資金未能如期到賬”。

公開信釋出後迅速發酵。次日,在淘集集上海總部五牛控股大廈堵滿了討債的商家、客戶以及員工,他們中不少人聽到淘集集破產的訊息後,連夜趕來。他們當中被拖欠的貨款從十幾萬到百萬不等,部分商家不僅賠上了所有的積蓄,還動用了信用卡、民間借貸渠道。

除此以外,淘集集還採用了傳統的地推手段以及各種植入廣告。去年8月,淘集集曾表示派5000輛地推車進入小鎮市場,手把手教使用者使用;在一些短視訊軟體、遊戲軟體上,也能看到淘集集的植入廣告,主打就是“便宜”。

根據極光大資料釋出的報告,到今年6月,上線僅9個月的淘集集已經積累了4000萬用戶,其與拼多多使用者的重合度也高達55%。另據《經濟日報》報道,淘集集號稱一年攢了1.3億使用者。這著實讓外界咋舌。

支撐這個數字曲線的是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據公開報道,“平臺已淨負債18億。”這意味著加上曾經的融資金額,淘集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已經燒掉了2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10月,淘集集收到4200萬美元A輪融資,險峰旗雲、老虎基金等為投資方,估值達到2.42億美元。這筆融資被淘集集扔進了火堆,燃燒的火焰映紅了張正平的臉。今年6月,淘集集又公佈了一輪融資規劃,投資方名單有DST、老虎基金、KZ等在內的多家知名公司,融資2億美元,投後估值8億美元,但這筆資金最終並未到賬。

資金鍛鍊是促使淘集集迅速“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但回過來頭看,高舉低價大旗,迅速攢集流量的淘集集破產是否就預示著低價時代的終結?

早在2014年,巨頭們就曾對低價商品、低線人群有過一輪佈局。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前夕,就宣佈投入100億元啟動“千縣萬村計劃”;2015年3月,京東農村電商相關專案成立,隨後又嘗試開設京東便利店。

電商巨頭對下沉市場的試探最初沒能激起多少水花,2015年拼多多借助社交流量紅利,吸引了一大波下沉使用者,成立僅3年便在美股上市。至此,巨頭們意識到,下沉市場不得不打,於是在2019年有了2.0版的戰爭。

今年3月,阿里重啟已被邊緣化的聚划算,扛起下沉拉新大旗。整編之後,包括聚划算、今日爆款、淘搶購和天天特賣在內,組成大聚划算事業部,並在手淘首頁上線了特賣區“便宜好貨”,主打90天低價,整合淘寶系的低價產品資源,向下沉市場發起總攻。

C端之外,今年8月開始,聚划算力推“天天工廠”,對企業進行C2M改造,根據銷售資料下單生產,幫助商家觸達更多下沉市場的使用者。

這廂阿里正在分食拼多多蛋糕,京東也坐不住了,全面推出自己的下沉矩陣。京東APP現有京東秒殺、每日特價、品牌閃購等三個頻道,三個頻道相互打通並加入了百億補貼,形成京東秒殺營銷平臺。今年4月,京東上線了京東拼購業務,9月,拼購業務正式升級為全域社交電商平臺京喜,並倚靠騰訊獨佔了微信“購物”選單的入口,獲得流量優勢。京東內部確認了將通過主站下沉以及京喜下沉雙輪驅動的戰略。

顯而易見,低價——依然是電商們的獨門祕籍。

淘集集也不例外。針對8億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消費者人群,淘集集主打拼團的玩法,以實現社交裂變。不過,同樣是拼團,淘集集依託的是分銷返利刺激。它設計一整套“現金補貼+分銷返利”體系,使用者下載之初即可獲得1元新人現金,隨後還有20元新人紅包,下單即可返現,此外,邀請好友能獲得相應的補貼,同時,好友在淘集集上進行消費,使用者也能從中獲利。

但請注意,與淘集集不同的是,作為拼團的集大成者,拼多多有著與眾不同的商業邏輯,表面上看,拼多多依靠遊戲式玩法,在低價、拼團的策略中瘋狂崛起,但是,在深層邏輯裡,拼多多一方面在微信的場景中,創造了新電商“貨找人”的模式,激發了人們的即時性需求;另一方面,它不斷地對中小企業供應鏈的方式進行改造,逐步打造平臺的價值。再加上其平臺價值中的長期主義思考,這也揭示了為什麼在短短三年時間裡,拼多多能夠躋身中國電商三強。

與之相比,淘集集的拼購只停留在簡單、粗暴的價格刺激初級階段。換言之,燒錢買使用者。淘集集CEO張正平曾表示,助力紅包推行後,平臺的分享率比原有的提升了60%。但用返利的方式刺激,使用者來得快,自然也走得快,沒有留存,錢燒完之後,也就成了一地雞毛。

實際,這與共享經濟當時吹噓的泡沫幾乎如出一轍。靠資本推動,迅速暴增使用者,但缺乏實際內容來黏住使用者,使用者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樣的悲劇舉不勝舉。由此看來,淘集集的倒下也是必然,但眾多血本無歸的商戶又該怎麼辦呢?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對P2P平臺有哪些影響?